初春时节,榆树渐渐地有了些许的生机,一个个毛绒绒的绿豆大小的褐色小球不知道什么时候挂满了枝头,点缀着干枯的枝条,这就是榆树的花蕾吧!清明前后,总是在不经意间,那些小球就像爆米花似的突然炸开,一簇簇你拥我挤,一串串娇嫩翠绿的榆钱儿,展现在眼前,也成了春天里的一道风景。
在以前农村的院子里,常常在房前屋后种几棵榆树,可能是取“家有余钱(榆钱)”的美好愿景吧!不仅如此,榆树的榆钱儿、叶子、树皮都是可以吃的,据说在过去那些生活困苦的灾荒年代,种榆树也是以备春季口粮青黄不接时填饱肚子,榆树曾经与人们的命运如此息息相关,它是大自然对人类最好的馈赠,它的贡献让我肃然起敬!
我没有经历过那个时期,没有吃过榆叶和树皮,但在小的时候,我住的西屋窗前就有一棵榆树,一直长到有四五把粗,也算是一棵老榆树了吧!每年这个时候,满树一串串鲜嫩的榆钱儿都会引得馋嘴的我们跃跃欲试,因为树太高,要顺着树爬上屋顶才能够得着,站在屋顶上,总是迫不急待地揽过几个枝条,也顾不上干不干净了,先捋几把塞进嘴里,那清香脆甜的味道,该是春天最好的美味了!
也就是趁着这个时候,拣一些榆钱儿鲜亮厚实的枝子,按照母亲的吩咐,折下扔到树下早已准备好的簸箕里,母亲收集了这些枝子,总会很细心地一片片摘下、挑拣并去梗去杂质后,轻轻地放到大盆里。然后,倒水反复冲洗干净,放到筐子里晾着。
洗干净的榆钱儿可以直接生吃,抓一把放进嘴里,鲜汁飞溅,直沁喉咙,那感觉就像拥有了整个原汁原味的春天!
榆钱儿熬粥,也是我们小时侯最喜欢吃的饭。先把玉米糁子熬成稠稠的粥,再加入榆钱儿煮一小会儿就可以出锅了。加入榆钱的玉米粥,黏黏的、滑滑的、甜甜的,盛一碗捧在手里,就在嘴边,还散发着淡淡的玉米的清香……
母亲最常做的就是榆钱儿窝窝头或饼子。做榆钱儿窝窝头,就是把榆钱儿和玉米面掺和在一起,放入一点点的盐和适量的水,不断地糅合,糅合成榆钱面团,按照窝头大小一个一个地拽开,用双手抟成一个圆球状,然后用左手托着,右手大拇指插在其中旋转,直到把面团转成窝头状,放到大锅里蒸熟就可以了;榆钱儿饼子,做法更为简单,就是把榆钱儿和面混合后一个个拍成饼子状,锅里放一半的水,水面以上围一圈贴在锅上蒸熟即可。
加入榆钱儿的窝窝头或饼子出锅后,整整齐齐地排在盖垫上,黄烂烂的点缀着榆钱儿的绿,煞是好看,清香的热气诱发着人的食欲,大家都抢着敞开了吃,甜、软、香、滑的榆钱儿窝窝头或饼子,常常是不等凉下来,就已经扫去了一大半!
清明节回家时,母亲又蒸了几笼榆钱儿窝窝给给我们留着,同时带回来的还有老家小菜园里种的菠菜、芫荽、蒜苗、小葱和两团冷冻的柳芽儿,鼓鼓囊囊的两大包,晚上母亲打电话嘱咐,榆钱儿窝窝头时间长了,吃不完先馏一馏晾着,别发霉了!但是,哪里等得上发霉啊,我已经用带回的菜做了一锅的菜汤,榆钱儿窝窝头早被吃下去好几个了!
如今,榆树不多了,特别是城市里,都是些花花绿绿的景观树,还得有专门的人精心伺弄,但骨子里,我还是怀念我曾经的村庄,吃着母亲蒸的榆钱儿窝窝头,我又梦见了西屋窗前的那棵老榆树,那满树的榆钱儿……
(2021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