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巩义胜的头像

巩义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5/01
分享

麦子黄了

“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布谷鸟的叫声从身后的树林里传来,深远而悠长,虽然那么多年只闻其声,却总是熟悉和亲切得让人有些激动!

“一声杜宇春归尽”,午后的田间小路上,只有我一个人,炙热的阳光和着风涌过来,也许是最近雨多的缘故吧,还夹杂着潮潮的土腥的气息,已置身于炙热中,满眼是金黄的滚滚的麦浪!

掐一个麦穗放进手心,仔细地搓着,一股浓浓的麦香的味道,麦子黄了,快到了收获的季节!早些年这个时候,大人们已经开始忙着拾掇和添置镰刀、木锨、木叉、扫帚等工具了,忙着收拾闲置了一年的麦场和石磙,准备好了拉运庄稼的地排车。麦子一黄,大人们就慌,最怕各个地块一起黄。是啊,地多人少,节气不等人,那个时候全是手工收割,各家各户都像比赛似的,收了这块割那块,生怕麦子熟过了炸芒或下雨造成减产。

似乎已经看到了当年麦收的繁忙景象!满洼都是晃动的草帽,麦地里,前面的麦子割过去,后面齐刷刷的麦茬上,就是一个个整齐码放的麦个子,地排车就在地头上,割完一块,装车拉到场里,再赶往下一块地,有时候一忙就是半个多月。那时的场景蔚为壮观,到处都是丰收的欢畅,人人大汗淋沥,热火朝天,忙得都不知道什么叫累了!

如今,再也看不到那些忙碌、紧张的场面了。大型的机械化收割机,原来一家人割一天的麦地,现在也就用三十分钟的时间,而且直接脱粒装袋,省去了拉运麦子、打场脱离的繁琐,不但解放了劳动力,而且再也不用担心极端的天气了……

突然想起儿时拾麦子的事了。小学的时候,学校每年都放“麦假”,老师学生全力支援麦收。为尽量颗粒归仓,地里的麦子割完装车后,一般都会用耙子再搂几遍,把散落的麦杆或麦穗进行归拢,再打捆装车。尽管这样,地里也还会漏下不少的麦子,特别是地头上或拐弯的角落里,于是我们就开始了拾麦子,顺着麦垄争先恐后地往前找,一棵一棵地拾捡,麦穗直接放进筐里,带秆的拾的多了就捆成一小把,放在一边,等拾完了一畦,就用筐敛到一块儿,有时还得躲避着锋利的麦茬,防止戳伤手脚。骄阳似火,炙烤着我们弱小的身体,但大家连汗也顾不上擦,等塞满了一大筐,几个人抬着走向大人们时,就像捡了宝贝一样的自豪!

八九十年代,麦子是可以用来换油条的。拾一大袋子的麦穗背回家,用簸箕搓出麦粒儿,扬吹岀麦秆、麦壳和麦芒,捡出其他杂物,再晒一晒,等到村头“拿麦子换油条啰”的吆喝声响起时,就会兴高采烈地端着麦子迎过去。拾捡的麦子大多不够饱满实诚,卖油条的都知道这些,就会以太瘪太湿太不干净为理由,常常是按几斤麦子换一斤油条的方式折算。但我们还是很高兴,这可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的,为自己也为家里改善了生活,因为麦场里的麦子,大人们是舍不得换油条的!

拾着拾着,那片地成了远方,拾麦子也就成了历史和回忆,也拾成了一种儿时抹不掉的情结!它告诉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幸福就在我们脚下的每一步,辛勤劳作,珍惜粮食,珍爱生活……

(2021年5月29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