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西安统计学院的上机证和三张上机卡,有些年代了,这也算是一些老物件了吧,是我整理那一大箱子存放的东西时,无意中翻了出来,纸已经有些泛黄,虽然没有那么珍贵,但也见证了计算机及其应用飞速发展的三十年,从这点来说,总是让人感慨的!
上个世纪的一九九四年,是我到西安学习的第二个年头,因为入校前出于好奇填报了当时一个冷门的志愿,就是“数理统计与计算机应用系和办公自动化专业”,所以计算机的学习应用是一门尤为重要的课程。但那时人们对于计算机和它的社会应用还是一片空白,对它的认知度很少,只是模糊地认为可以把手写的文件变成打印的,让办公效率更快、更自动一些,其实在那个时候这也算是一个显得很前卫的专业了。
记得当时开始教计算机的是一个苏联莫斯科大学毕业的老教授,六七十岁已经头发花白了,教计算机原理,站在讲台上,很抽象很枯燥地讲,弄得每个人一头雾水,不像现在的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又有实物可拆解展示;后来,又来了一位漂亮的美女讲师,给我们上计算机应用课,先后学习了BASIC编程语言和DBASE数据库,都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通常都是每讲一堂课,然后安排上机一次。
那个时候,西安统计学院计算中心已经有两个规模不小的计算机房,每个培训机房大概有三十多台计算机,学院统一办理上机证,一般是每周二三节计算机课的时候才能进入,进入机房时要在门口进行检查和换鞋,很正规很严格,但是由于上机的班级和人数太多,排队等待的时候是很平常的事。也可以花钱办理晚间计划外上机卡,上机时间为每周一、二、四晚上六点半至八点半,上机时必须持上机证和上机卡,并且晚间上机只接待本院各年级学生。计算机应用的那些课程,更多的是需要上机操作,来进行验证和熟练,而上机时间有限,确实让人苦恼!
幸好有同班的红双同学介绍说,统计学院路对面的矿院里有培训中心机房也可以办理微机上机卡,每张卡五十块钱,最多上机六十个小时,每天不限上机时间。我们去看了看,并办理了一张,我的计算机实践技能和知识大部分都是在矿院的培训中心学的,那时早有章剑平、张红双、肖亚萍、孟娟平他们几个已经在那里上机学习了。在那里,由于时间得到了保障,我顺利完成了键盘指法和五笔输入的熟练操作,掌握了DOS、CCDOS指令和UCDOS文字编辑的技巧,为以后学习计算机应用打下了一个坚实的根基。
其实,那时培训用的都是最原始的长城0520计算机,学习的计算机语言也都是很简单、很基础的BASIC初级程序设计语言和单机版的DATABASE数据库语言,开机只能进入DOS环境,学习的语言环境由培训老师给安装或自己带软盘安装,所有的程序也都是在文本状态下键盘敲打写入的,每写一段运行一下看看效果和问题,然后接着修改进行,一段完成后都存储到软盘里。那时图书馆和书店里没有更多可参考的计算机书籍,所以敲打写入的那些程序代码大都是课本上的例子或根据例子修改的,总之,每写入、运行一段代码,屏幕上出现一个简单的运行结果、图表界面或最原始的一句PC喇叭音乐,都会让你欢呼雀跃、满身舒畅!
毕业前,我到学院的图书馆实习了两个月,负责图书借阅登记、检索等工作。面对茫茫的书海,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工作的艰辛,两个月的实习时间里,我第一次运用所学的DATABASE编辑了一个为之骄傲的实习成果——一套原始图书检索程序代码。你无法想象的到,如此简单的一项功能程序,二十多年前却只能用双手一个字母一个字母,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敲击键盘出来,没有网络查找资料,出现问题时只能在海量的书籍里一点点翻找,记录要点,寻求方案。如今在我箱子的底部,还放着几张废弃的软盘,曾经存放和记录着那时所有的一切,只是和那时的时光一样,早已尘封在记忆里了!
一九九五年毕业后分配进入了县统计局,主要从事工业原材料能源和统计计算站工作。那个年代单位上有计算机的还不多,统计局就有两台,一台长城0520,一台康柏286,很是金贵,还专门装修了一间标准机房,一个二道门把工作间和机房隔开,机房上面吊顶,下面有防静电地板,窗台上嵌着当时政府楼上仅有的一台三菱空调。一开始统计软件没有太完善,统计报表还是靠算盘和计算器手工统计计算和汇总,每个月要把综合报表连同一份原始报表坐公交车送到市统计局,很是麻烦!后来,市里下发了统一的SARP通用报表处理软件,虽然也是DOS版的不太好用,但毕竟能自己录入和处理了,并且还能计算和打印综合报表,也算是一大进步了吧!那个时候统计局承担着全县综合目标考核(经济部分)的工作任务,针对任务重时间紧的状况,我根据领导安排用FOXBASE快速编制了考核表录入和统计汇总系统,一边录入一边编程验证计算公式,并按要求编写了综合表格和单位排序表格等的输出打印功能,对提升工作效率起到了辅助作用!
统计系统经过基本单位、人口、农业、工业等几次全国性普查的数据处理,计算机软硬件有了逐步的完善和提升,早在一九九八年时,已经可以通过调制解调器和电话线路进行点对点联网传输报表数据了,只是有些慢,几十K的数据要传十几分钟,这也是我最早接触的网络链接了。二OOO年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后,我在统计局局域网上用一台普通的计算机加WINDOWSNT服务器操作系统架设了第一个简单的县级统计网站,进行统计数据和工作动态的信息发布,后来申请IP专线后接入互联网,从此也算跟着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二OO二年,我被调入县政府办公室,从无到有,组建了全县的信息网络中心,主要负责全县信息网络和政府网站、政务公开等工作,至二O一八年,建设完善了纵横交错的全县政务专用网络,推动开展了统一的OA办公和无纸化应用系统,以县级政府门户网站为核心,最早建设完成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镇街在内近百个子站的政府网站群,初步建立起了县级的信息化应用体系。
自二O一九年县政府办公室挂牌成立大数据局以来,又开始了推动开展大数据和智慧化应用的工作。飞速崛起的大数据时代,也是一个新事物、新技术令人应接不暇的炫目时代,以“优政、惠民、兴业、强基”的新型智慧城市为建设目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感知、人工智能、5G等技术,构建支撑、应用、平台一体化建设格局成为我近几年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
“莫问辛劳有多少,耕耘自有新收获。”所幸的是,人生不负梦想,努力就有收获!强化数据整合共享,推动数据融合创新”为驱动,不干奢华无用的面子工程,不做冒进贪功的轻薄举措,从基础建设一点点做起,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正在不断一步步向目标迈进。三年的时间里,推动完成“县-镇(街道)-村居(社区)”三级电子政务外网络光纤专线近500余条,整合了政务、党建、审计、卫健、公安、民政、退役军人事务、视频等多项业务三级建设,让一根专线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建立了超融合云计算中心,进行县级各类数据平台的本地化部署,接入各类服务近百项;正式启用“智慧城市运行中心”,接入各级各部门各类应用平台和指挥平台,实现县级一体化综合指挥调度和对智慧城市应用的综合管控。去年年底,又率先部署完成了县级“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和“视频融合应用赋能(通信)平台”,进行数据和视频资源的接入汇聚、融合治理,基于此,新型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社会治理以及各行业各类平台和场景应用工作正有序开展,从此开启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时代”……
三十年时光匆匆,回顾青春往事,我已经从一个排队等候上机的懵懂少年,到现在大数据应用的规划设计者,虽已不可同日而语,但看到那一张张泛黄的上机卡,想到日新月异技术进步和一路走来的艰辛,有不尽的感慨,但更多的是欣慰,是啊,如今电脑已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和家庭中,成了工作和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不仅如此,移动电脑、平板电脑、手机以及其它穿戴设备和通讯设施也已高度发达、高度智能,时代还在发展,社会还会进步,知识的学习永无止境,希望也是满满的,我们还有更多的任务和工作要去做呢!
(2022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