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去快半个月了,夏末的湿热渐渐有所缓解,清晨漫步在田野的小路上,已经有了些清凉的感觉。路旁一人高的玉米地密得像林子,玉米正在抽穗、打苞,几场雨后的晴朗天气正是庄稼生长的好时候,再有一个月玉米棒子就可以燎着吃了吧!
嫩的玉米棒子,剥开那一层层的皮,是整整齐齐、挤挤压压,而又晶莹剔透、光鲜亮丽的黄色玉米粒儿,一掐一股水,这时候的玉米棒子更有点儿像水果!
儿时的农村生活还是有些苦,粮食都很金贵,鲜嫩的玉米棒子一般是吃不到的。不过,在砍玉米掰棒子时,也还是会有几个嫩一点儿的,边干活边挑捡出来,可以带回家解解馋。嫩玉米捡多了,一般都是煮着吃的,玉米棒子去掉皮,扯干净须,一个个排在大锅里。煮熟了,又一个个放在盖垫上,冒着诱人的清香,鲜嫩嫩、黄灿灿的,啃一口,一股鲜香的汁浆流出,很有食欲。
而我们,却还是更喜欢吃燎的棒子!灶堂里的火正旺着,正是燎棒子的好时机,捡几个玉米皮颜色绿一点儿的嫩棒子(颜色发黄或发白的时候就已经老了),扒开个口子看看,挑两个籽粒规整饱满的,剥去玉米皮,然后找两个细长的木棍插在中间的玉米芯上,顺着灶堂的一侧送进去,棒子的位置要正好在灶堂靠边没火的地方,离火太近容易被烧糊,不停地转动着木棍,让灶火均匀地炙烤着每一排的玉米粒。
红彤彤的火焰欢快地跳跃着,也熏烤着我的脸、我的手,小心翼翼地转动着木棍,看玉米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成亮晶晶的金黄,又在火燎烟熏中慢慢地变暗发黑,便大功告成了。有时候,老一点儿的玉米粒也会在燎的过程中啪啪啪地爆开,就像爆米花,待几响炸裂声后,玉米也就熟了。
将木棍从灶堂里抽出,黑里透黄的玉米棒子便带着一身烟火香气出来了。转身捡起刚才剥下的玉米皮,扑打去玉米棒子表面的一层黑灰,然后包住从木棍上取下,捏在手里,即使隔着几层的玉米皮,也还能感觉到那滚烫的热度,即便如此,还是会迫不及待地啃上一小口,一边被烫得呲牙咧嘴哈着气,一边牙齿咀嚼间早已下肚。滚烫的玉米是最有味道的,和生玉米不同,外表水嫩的皮已微微有点儿焦脆,里面又甜丝丝热腾腾的,那带着烟味、土味,带着草木气息的浓浓的鲜香,曾经是儿时的记忆里最诱人的味道了!
那时候的燎玉米棒子总是吃不够!其实,早在玉米收获前,和村里调皮捣蛋的几个伙伴们一起,早已经等不及而偷偷地尝鲜了。村北二里地,便是一人多高望不到边的青纱帐,几个人满头大汗地跑到离路边远一些的玉米地,中午大热天那里很少有人,几个人各有分工,有的负责到路边把风,有的到周边捡拾干草、干树枝,有的到地里挑玉米,找几个玉米棒子个儿大的,为了不让人家看出来,一般是隔不远选一棵,整棵连根拔了,打掉叶子,拖到地边的水渠沟里。树枝和干草也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燎棒子也就开始了,带着棒子的玉米棵,首先去掉棒子以上的部分,留下半部分,把棒子的皮剥到只剩下一层(这样可以防止棒子被火烤焦)。
熊熊的大火燃起来了,炙烤得几乎不敢靠近,几个人一边嘻嘻哈哈地举着棒子,一边伸到火里顺着风势围着转,随着草灰飞舞,面前的棒子皮被火舌舔得已有些发黑发焦,看已经差不多了,扒开已经焦了的皮,用手抠一个玉米粒尝尝,在野外燎棒子不像在灶堂里那么仔细,还带着些生玉米的味道就已经进口下肚了,啃着啃着,每个人的嘴唇就啃成黑乎乎的一片了,有时候随手抹一下嘴或擦一下脸,无意间就勾成了一个“花瓜脸”,其实谁也不用取笑谁,吃到最后大家都是一个样儿!于是,大家齐心协力把草灰熄灭,扒些土埋了,又一溜烟地跑到小河边洗手洗脸去了……
那是一段简单而美好的时光,田野、小路、蓝天、青纱帐,还有一群孩子偷偷燎棒子的特殊的烟火气,想起来总让人回味无穷。如今的街头上,也有烤玉米或煮玉米的,但远离了土地和田野,少了儿时那股激情的火焰,也就让人索然无味了!
(2024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