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无疑是特殊的一年,现在回想起在T175次列车上的情景,历历在目。从北京出发到西宁,从候车室到进站口,大家都戴着口罩,时不时说两句话,问候一番,便归于沉寂。与往年相比,的确少了几分热闹。电机的轰鸣伴随耳边,直到深夜,昏黄的站台灯,如旭日中升,即将在黑夜中照亮整个白昼。
那天,2020年1月23日,我忙完所有的工作已是早晨,匆匆搭乘一辆出租车来到北京西站。列车上同铺的老乡聊着这次的疫情,那个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它带给我们的会是这样一种想不到的灾难,但现在我看到的是一种众志成城的感动。
1851公里,奔回净土
1851公里,是北京西站到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的距离,这一路踏着大年三十的喜悦回到家中,毕竟在外拼搏一年,内心按耐不住的团聚欣喜,家中的阿妈不止一次的打电话问我到哪里了?我知道,家路漫长,但心很近就足够了。大年三十这个特殊的日子,又是一个新的开端?我想,所有人跟我一样,想错了。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揪着14亿国人的心,从电视、网络新闻、某音短视频中都能看到那最泪目的感动。在列车上同行的老乡都说希望这一次的疫情不要光顾青海。在2003年,“非典”没有影响到青海,这一方净土只待是那草原上奔跑的骏马,雪山下觅食的羊群。蓝色的天,飞快而过,我多么渴望带着那番祝福,奔向这片净土。毕竟这里是我的家,阿妈在家里准备好了一切,生着火的炉子,还有门口堆起来的大煤,为这天,老人家准备了好多,最原生的家,才是最初和最终的温暖。
没错,大年三十我是无心看春晚的,一个劲的刷新着最新的疫情地图,接下来几天都是如此,直到现在……
狂风中的暖阳
那是我来到刚察县没几天的日子,按照习俗来说,年还没有过完。隐约记得是大年初五,原本想睡个懒觉,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我惊醒。慌慌张张的穿衣、下床、开门……
一男一女,是刚察县城南社区的工作人员,穿着显眼的橘黄色制服,戴着口罩:“你好,我们是县城南社区的,你是刚从外地回来?”
我迷迷糊糊的点点头,原本的睡意被门外一阵风,让我顿时清醒过来:“你好,对,我前几天刚从北京回来。”
“啥时候回来的?”
“大年三十到的刚察。”
“这几天不要出去啊,要隔离14天,对了,这里有个承诺书,你填一下吧。”
“可以。”
她熟练的从包里抽出一张承诺书,递给我,我仔细看了看,迅速签好了字。
“好,防护好自己!”说完转身离开
“辛苦你们了,麻烦了,你们慢走啊。”
单元楼门外的风呼呼的响,今天是大年初五,他们奋战在岗位上,牺牲了假期。我悄悄的关上门,从窗户上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刚察的风还是那么大,只不过没有了沙尘。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刚察县的风叫做“刚风”,时不时的会迷了眼。现在刚察县打造藏城,更注重生态。或许在这个时候,我应该感谢这没有沙尘的风,因为我能够清晰的看到那橘黄色显眼的背影慢慢走远,风呼啸着,他们逆行。顿然明白,在这场疫情中,其实任何一个为此付出的人,都是最美的逆行者。
一份责任,一份期许,我们无能为力,我们能做的就是待在家中,配合好隔离工作,这就是最大的贡献。很多人时不时的吵闹在家里多么无聊,而当我们想起那些醒目的背影时,或是白色、或是深蓝、或是橘黄,我们还有什么不知足?
我们应该致敬,更应该感恩,那些逆行在风中的人们。14天并不是很漫长,当时日过去,去街上买菜,每个小区的门口都有几名管控,无论风雨,无论日晒,无论昼夜,他们很安静的为这座藏城的守护,不管何地何时,请每一个路过的人,心中默念一句:谢谢您。
“十八”的倒计时
十八,是青海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数字,让我激动的一点:这几天以来都是零增长,并且保持每2-3天就会有患者痊愈出院的喜讯。截止我写这篇文章的时间(2020年2月19日)已经有15名患者被治愈,喜大普奔!
曾记得,很多人都说我的家乡是一片净土,我也认可,我更希望这一次的新冠肺炎不要光顾,但它还是来了。
可怕?不!有色眼镜?不!
我们都知道热爱一座城市,包括前往武汉打工的奋斗者,包括在青海这座城市扎根的外地人,包括像我这样去外地打拼的本土人,都始终明白一点:我真的不想得病,但是对不起,并不是我的城市病了,而是我病了。
我相信,每个人都热爱生活过的城市,这个时候不分你我,但求众志成城。
从小环境而言,青海目前倒计时是让人欣慰的,很快就要清零,相信这样的日子不会太远;但从大环境来说,放眼武汉,有那么多奉献的人,在这段时间让我们感动,他们的付出是无私的。这一点,我觉得青海在用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在派遣医疗队前往武汉之后,青海本地更是严防严控、共心抗疫,真的只想说一句:我们期盼的清零会到来,倒计时不会停歇,只是为了给所有奉献的人减少负担。
“十八”的倒计时,其实并不单单属于青海,这从西北逐渐变白的区域图,将如同当年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一样,吹向这华夏大地到那时,春暖花开。
“脆弱”与“且珍惜”
一场抗“疫”,看得见的是真情永远,领悟的却是人生点滴。在这场疫情中,每一天我们都在见证着感动,每一刻我们都在为前线揪心,那剩下的一分一秒,是前线医护人员与病魔抗争的时间。做好隔离、自觉自立,是我们对这场疫情唯一能做的。
“脆弱”源于我们对生命的解读,其实我们生活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为了事业、爱情、友情而头破血流、据理力争?
人呢,匆匆忙忙一生或许也只有七八十年的光景,我们经常所言的“且珍惜”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人呢,真的太脆弱了,经不起疾病的折腾,却经得起内心的煎熬?何必?
我想,在这场疫情过后,有些人会明白,生命难能可贵;有些人会懂得,且行且珍惜;有些人会顿悟,职场情场纷争究竟是为了什么?
这几日我们看到那些从死神手中回来的人,多少泪流满面,多少感悟感恩。他们为何会哭,可能在生命与死亡交织的一瞬间,都会回想自己的一生做了什么,都会言不由衷的说:如果生命能够重来,那该多好。
回来的人,好好生活;而我们大多数人呢?未来要怎么活?怎么过?其实这场抗“疫”,给予我们太多的感悟,大事不放心上,小事不争对错,或许这才是今后的人生态度。
珍惜值得珍惜的,一笑而过的那些苦痛纠葛,自行做人做事问心无愧则已。没有谁对没错,有的只是在某个繁花似锦的年代,我们争议、索求的太多。且珍惜,守本心,笑看人生,洗尽铅华,即可。
(后记)一粒尘埃,漂浮在这净土与前线,每个人付出,每个人感动。只期待并静待青海清零;只祈愿并祝福武汉每一位温暖的你。
大美青海,藏城刚察,它依然在用一片赤诚,如火炬传递,跨越万水千山,直达前线;如措温布即将消融的冰,蓝天碧水,终会到来;远方,是羊群的叫声和那牧人悠悠的唱腔。净土,并非清零,而是这清零后,内心的升华。
之后的之后,我们做自己;之后的之后,更要好好的爱自己;之后的之后,我们也应该调整自己的人生之路,因为还有那些你爱的、在乎的人。(作者:高喜顺(原名高强),出生于青海省刚察县,系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年编剧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