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怡然的头像

怡然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7/06
分享

邱家前湾,被时光遗忘的地方

距离枣阳市区五十公里的一个马蹄形的小山坳,仿佛被时光遗忘了一般,邱家前湾,一个明清时期的古村落,便隐藏在这里,历经600年风雨沧桑不倒。

相传宋朝末年,为避战祸,邱氏一族,南下避祸,明初期,邱氏一支迁入湖北,其中一支定居前湾。邱氏族人安居后,辛勤耕作,繁衍至今。相传,曾经的前湾,甚是繁华,南船北马多在次歇脚。

站在村子的最高的山坡处眺望,一大片青砖、灰瓦映入眼帘,古朴自然保存完好的古民舍,错落有致的安顿在这面水向阳的山坳里。

走进村落,恍如穿越回到那久远的繁荣,那灰瓦粉壁马头墙,迎面而来,保存完好的邱家祠堂,淡然矗立,任庭前花开花落风云变换,不悲不喜, 数百年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村落看上去有些破败,空置、倒塌的古名居,无不告诉人们,村落饱经沧桑的悠久和古老。也是,600余年的风霜雨雪,能保存到今,已属不易,如果崭新如初,岂不少了那历史的况味?

村子里的人,很是朴实,随意走进一家民居,女主人热情的拿出她手编的厨房用具,拍子和筲萁,说要送给我们,被我们婉拒。(注:拍子,即用线把高粱的秸秆穿在一起,做成一个圆形平面,上可放置食物等。筲箕,是用竹篾编的篮子)。男主人,大概五十来岁,带着我们来到一处石寨墙。石寨墙很是残破,仅留一门,还算完好。他说,他小的时候,这样的寨门有四个。前些年,没人管,村里人修房子,墙上的石头被慢慢被拆完了,现在只剩下这唯一一个寨门了。

另一栋保存完好的民居,依然生活着一家人。这栋房屋,无疑是当年的豪宅。高屋大房内藏阁楼。木楼梯,木楼板,虽年代久远,依然坚固。楼上,为天井状内廊,处楼上可于暗处观察楼下。四周有瞭望孔,通过瞭望孔,屋外四周状况,便可悉数掌控。门前高屋檐,檐下前双横梁,肩夹元宝状木雕莲花盆,墙嵌木雕花窗。肩加的两个木雕莲花盆以及木雕花窗,无不彰显主人曾经的显赫。屋脊四角有瑞兽,瑞兽脚下蝙蝠、兰花等各种纹饰图案,隐约可见。房屋的主人说,过去,两家结亲,若对方家中房屋无这莲花盆,就是缺陷,这莲花盆,便是当年门当户对标识。

这村子的排水系统更是了得,每家每户的天井院里,都有接口,不论雨水或污水,均通过接口,流入地下暗沟,统一流向山坡下的池塘。哪怕是暴雨如注,家中也不会积水。这村子的地下铁定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排水系统。想那600多年前,这邱家祖先,是用何等聪明智慧,修建了这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现如今,依然发挥不可缺少的作用。它的功能,在今天看来,已不仅仅是排水那样简单,我想,也许正是这完善的排水系统,才让着几百年来的老民居不受自然界的雨雪破坏而屹立不倒吧。

只是,村庄日渐没落,部分村民已搬去镇上或公路两边居住,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的留守,多少有些寂寞。残阳下的残垣断壁,恰似一位豁达的老者,一生栉风沐雨,默默阅尽人间春秋,此刻,坐在粉壁的门廊里,摇着蒲扇,半闭着双眼,遥想村落曾经的辉煌,追忆那远去的背影,吚吚哑哑的哼唱着古老的歌谣,悄悄地诉说岁月的沧桑,挥舞那古铜色枯藤般的手臂,满怀希望,召唤明天的幸福……

一树树的桃花把我们引到村外的山坡。

当桃花满山时,呼三朋引五友,远离喧嚣的城市,寻这处远离尘嚣之地,住在那写满故事的老院中,沏一壶香茗,或捧一本书,或躺在闲适的木摇椅上,或坐在门楼下,墙头上爬满翠绿的仙人掌,远处那桃花粉红梨花雪白,伴随池塘前摇曳生姿的碧柳,闻鸡鸣狗吠,眺繁星点点,那该是多么写意的生活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