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断想
这里是中国西北的敦煌,这里是敦煌西北的戈壁。
一道绵延不绝的残墙,一座饱经风雨的关城,兀立在荒野之上,至今还在诉说着它们千年的守望。残墙,是层次分明的汉长城;关城,是黄土夯筑的玉门关。它们依傍在疏勒河畔,东西绵延,一直到漫漫黄沙的尽头。早已断流的疏勒河,如今也只在这里留下一串大大小小的湿地和湖沼。
眼前的汉长城确实低矮了一些,有些区段甚至早已踪影难觅;那座关城也太小了一些,似乎只在方寸之间。只有那依然厚重的城墙,好像在提醒今天的人们,这里,还有着同样厚重的历史。是的,今天的汉长城和玉门关,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有的只是无尽的历史和风雨的沧桑。它们本来是挟着汉武帝开疆拓土的雄风而建,又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风云中倾圮和湮没,这残存的关城和长墙,是它们仅存的铮铮铁骨,但却如我们民族不朽的脊梁。
长城无疑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世界文明的杰作。当今的人们,一提到长城,首先想到的是明长城在崇山峻岭之上蛇曲龙盘的雄姿,那的确使人震撼。然而,我们不应该就此忘记敦煌这里的长城,它是中国长城独特而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研究者告诉你,假如按当时的原貌恢复汉长城,它的高度和宽度,一点也不逊于一千五百年之后才出现的明长城,而它的建筑材料,并非坚固的砖石,仅仅是就地取材的沙土、红柳和芦苇草,你的自豪一定会再增加几分吧?如果你再想一想,这些残留在平沙旷野里的长城和关口,曾经是大汉雄风在西域和西方人眼中最直观最重要的象征时,它们在你的心中还是矮小的吗?
边墙是为了阻隔和封闭,也是为了各民族和睦共处;关口是为了开放,是为了维系民族间的交往,拉近世界的距离。它们就这样对立而统一,共同抒写着历史灿烂的篇章。我们的祖先,以他们超凡的勇气和智慧,给我们留住了历史的记忆,也给我们留下了千古的启迪。
不要小看了这个不起眼的关城,它曾牵动着世界的神经,向东连接着大汉帝国的首都长安,向西一直伸延到西亚的波斯和欧洲的大秦。这条漫长的丝绸之路,它何止万里之遥!然而,我们的玉门关,就像一位自知承载着历史使命、既热情又忠诚的使者,它伸开双臂,把华夏文明和来自西方的文明紧紧连接在一起。玉门关,在两千多年前,它就昂首走向了世界!
曾经,这里飘扬着猎猎的军旗,来去的车马喧叫不绝;曾经,这里传响着阵阵的驼铃,过往的商旅相望于途。看,一对送亲的仪仗,是解忧公主去和亲了,她穿过玉门关,西域为家,身后留下一串琵琶幽怨的余音;再看,一支浩荡的队伍扬起尘埃,是于阗国王去长安了,他路过敦煌郡,寻望帝都,带着精美的玉石和悠扬的乐舞。
有时,一骑绝尘,飞马东去,这位信差,你带去的是告急的文书还是胜利的捷报?有时,旌节高挑,直指西域,这位使者,你肩负的是修好的使命还是通商的嘱托?
一条瀚海中蜿蜒的河道,一道纵贯河西四郡的边墙,一座丝路必经的关口,就这样相伴了千年,留住了历史。
没有人能记清楚,这里传递了多少文书,通过了多少商旅,见证了多少烽烟,留下了多少悲欢。千年的沉寂,千年的守望,为的是等待一个复兴的梦想。
商客们在这里歇脚,一瓢清水,心中增添的是勇往直前的希望;历史在这里驻足,几垄黄土,终于把往昔的风云积淀成了不朽的辉煌。
玉门关,它并不孤独,在它南边地平线外的山岗之上,还有阳关相望;在它东边的不远处,还有一个庞大的后勤仓库支撑着,名叫河仓。
玉门关,它何曾孤独,千百年来,多少开拓的豪情,多少美好的向往,多少怀乡的思念,在人们心中不息地传唱。玉门关的春风,一直寄托着中华民族新的希望,汇聚着世界期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