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山的头像

关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02
分享

讲武堂前翠湖春

翻开波澜壮阔的历史,我总是心潮澎湃,特别是中国处在历史大拐点的近代百年,更令人热血贲张。有幸的是,这一时期,一批新式学堂为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推动历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如京师大学堂、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和复旦大学,武如福州船政学堂、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这些学校共同的特点就是教员中荟萃了当时各专业中的翘楚,而学员中又有大批人才成长为叱咤风云的人物。云南陆军讲武堂也是这样一所声名显赫的近代军校。因为它曾经显赫的历史功绩,现在已是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吸引我一定要到这里感受一番的,首先是两位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蔡锷和朱德。一位是反对帝制、维护共和的先锋,一位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都是彪柄千古、蜚声中外的大英雄。就讲武堂而言,一位是大力重视的建设者和推动者,一位是在这里实现人生重大转变的优秀学员。而当我仔细参观了这里的每一个展厅和每一个角落之后,我的心里竟感觉一时间根本装不下这么多的历史风云,只有令人晕眩的震撼!

昆明以春城著名,我又是春天来到这里。行程的紧凑,使我不得不对大观楼和滇池仅留下“惊鸿一瞥”,之所以这么做,只因我要为讲武堂之行保证充足的时间。了解了大体位置之后,一大早我便在附近站点下车,然后穿街走巷,一路问询,款款寻路而来。远远看到黄色的墙壁,心跳就加快了几分,转过墙角,来到精巧而又不失威严的大门楼前,我舒了一口气,没有急着进入到大院里边,我左左右右在门前徘徊,仔细端详——我终于来到了讲武堂!

云南讲武堂与天津讲武堂、奉天讲武堂是清末举办的三大讲武堂。清政府在穷途末路的窘境下为情势所迫,要编练新军,与此同时,仿照欧美和日本开办军校培养军官。但这些军校最后无一例外都成了为清政府自己培养掘墓人的基地,尤其以云南讲武堂最为典型。首先是学校的筹办者中就不乏同盟会的成员,再加上聘请的教官又多是从日本和欧美留学回国的同盟会人员,而招收的学员亦是如此。可以说军校开办之初,同盟会就暗中完全掌控了讲武堂。一个王朝编练新军和大办军校的实效与初衷竟是如此背离,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这个王朝已经腐朽没落到了何等地步,它已经被自己培养的人所唾弃。这期间,军校的最高负责人,也是朱德元帅的老师李振源将军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朱老总在讲武堂还特意看望了自己的恩师李振源先生,这是后话。所以,武昌起义炮声一响,云南在蔡锷、唐继尧和李振源领导下紧随其后高举义旗积极响应。再后来袁世凯倒行逆施要称帝,也是蔡锷、李振源作为护国军正副总司令成为讨伐袁世凯的最重要一支力量。在这些惊天动地的事件中,讲武堂在滇军中担任各级官职的学员和学生军都是主力和骨干。这里还要说一点,当年云南响应武昌起义是在二十天之后的十月三十日,正是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所以称为“重九起义”。蔡锷将军的追随者,同为同盟会员的庾恩旸先生对革命多有资助,庾先生被暗杀后,他的弟弟庚晋候抱定实业救国的志向从日本留学后回归故里,在昆明创办了亚细亚卷烟厂,为了纪念蔡将军和“重九起义”的先烈,就把香烟定名为“大重九”,成为响当当的国货品牌。“大重九”卷烟一经问世,很快就风靡全国。不少卷烟消费者纷纷放弃外烟,改吸“大重九”。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民族工业的一段佳话。

民国之后,云南讲武堂又与相继开办的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成为民国三大军校,并且作为老大哥,在人力、教学资源和经验方面给了黄埔军校极大的支持。说到这里,就必须提及另外一个新中国开国元帅叶剑英。说实话,此前我对叶帅的这段经历还有些模糊,当我看到叶帅在这里是以最优等成绩毕业的证书时,当时心里是吃了一惊的,当然更多的是崇敬。我觉得在所有陈列的文物中,叶帅的这张毕业证应该是镇馆之宝,实在是难得一见。这张毕业证是叶帅的大儿子叶选平捐献给讲武堂博物馆的,纸质、形制和上面的文字及云南都督唐继尧的签名和大印,处处体现了岁月的沧桑感,成为一段历史最好的见证。

原来叶帅少年时代在马来亚中学毕业后以教书为生,听到消息即报考讲武堂来到昆明,学业出类拔萃,毕业后到广东追随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成为教授部副主任,军校的教材大都出自叶帅之手。之后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机形势下,毅然放弃国民党的高官厚禄加入共产党,这等高风亮节和坚定的信念,再加上过人的个人才具,难怪会成为一代名将和共和国的柱石。

任何一所学校的办学成果,最主要的指标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何作为。在这一点上,云南讲武堂与黄埔军校相比可谓毫不逊色。这里走出来教官和学生,后来不管在什么阵营,叱咤风云者比比皆是,其中也包括为共产党培育出的大批英才。除了最为杰出的朱老总和叶帅之外,从这里走出的大名鼎鼎的共产党人还有周保中、罗炳辉等人,还有最终回到人民阵营的曾泽生、龙云、卢汉;国民党方面除了前面提及的唐继尧和李振源,另外还有李烈钧、杨杰、朱培德、金汉鼎等上将级别就有十八人。在辛亥革命、护国护法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云南军人屡屡走在时代前列,以惊人的战绩为推翻旧制度、抗击日寇和建立新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为讲武堂增添了无上荣光。不仅如此,在黄埔军校创立之前,还有朝鲜、越南、缅甸等国学员慕名而来,进入讲武堂学习,于是,就有了之后的朝鲜人民军总司令崔庸健次帅、越南人民军总司令武元甲大将,缅甸原最高委员会主席吴奈温,韩国首任总理李范奭等人,都曾纵横亚洲政坛。

从一个个相互连通的展厅里出来,我又来到讲武堂正方形的大院。作为一个有相当规模和影响的军校,其实不止现有的这些建筑,原本还有一个毗邻相通的更大的院落,同样有操场和学员宿舍。现在保留下来的,是军校的核心教学区,只有原来面积的三分之一。这也应该算是个大大的四合院吧,四周都是衔接在一起的二层楼房,只在南楼中门多了一个两层的露天阅操台,在东楼中间的前门之上多加了一层犹如教堂正门一样的尖顶。墙体一律是黄漆涂面,典型的中西合璧风格。在跑道和四周的楼体之间,还有一个四方的环形区域,设置的是各种训练和健身器械,有铁制的,也有木质的,看说明大多是百年前的原物。我沿着大院周边的跑道又走了一圈,摸摸这些器械,感觉历史的回声还在此起彼落,余音不绝。这里,响起过“模范二朱”之一的朱老总年轻时作为学生队长带领晨操的口令,也宣读过叶帅以最优等成绩毕业的命令状,更响起过一批又一批有担当的军人在国家和民族召唤的时刻他们热血沸腾、壮怀激烈的誓言。

从讲武堂大门出来,时间已是正午。在车水马龙的街道对面,却是碧水、小桥、绿树和亭阁俱有的风景区,也正好可以使我脑海里剧烈回旋的历史风暴平息下来。于是欣然而往,等到近前一看,才注意到“翠湖公园”的牌匾。这里最引人注目的主角,不是游客,却是落满了公园入口处里里外外栏杆和亭台的白鸽,就这,还有大批在低飞盘旋,起起落落。尤其是刚进入公园的那段有个小月桥的通道,人欢鸟叫,几近堵塞,身处其间,才明白了个中缘由。原来是市民和游客正在给鸽子喂食。人们有的将几粒食料轻轻抛起,立刻就有好几只飞过来争抢;更有胆大的,你只要将食料放在掌心托起,就立马飞过来从手中啄食,还竟然有落在胳膊上等待时机的。这么有情趣的事儿,我岂能错过!也在近旁买了一袋食料,变着花样逗鸽子们玩了一会。这种鸽子比我以往见到的不同,喙比较尖而长,体态也要大一些,于是向一旁几位闲坐看热闹的长者请教,一问才知道,这种鸟儿根本不是鸽子,而是从北方迁来越冬的候鸟。又几经询问,终于找到了一块说明牌,这种候鸟学名叫红嘴鸥,俗名叫“水鸽子”。这个俗名,大概就是因为与家鸽的外观极其相似而得来的,也难怪我一开始就把它错认为是鸽子的一种。

水鸽子也好,真鸽子也罢,却能同样营造出这样安适祥和的生活情境。在当代,在一个大城市的中心,竟然有这样一处候鸟理想的栖息地,可谓十分难得。美哉昆明,真不负春城之名!

公园不小,越往里走越是亭榭与绿树相依、碧水与曲径环绕的那种情状,一时也难以浏览到尽头,所以我“浅尝辄止”,又抽身返回。然而从翠湖公园这边再看雄风依旧的讲武堂,我忽然又有了新的想法,感觉这风景如画、游人怡然的休闲之地与讲武堂似乎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单从景观的搭配看,这两者隔路相邻,虽然一个使人容易联想到刀枪和战火,一个是安闲自在的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汇聚在一起却是那么和谐一致,相互映衬而更添情趣。但两者究竟是什么联系我却一时没有清晰的答案,仿佛如鲠在喉但又说不出来。就这样想着、走着,忽而脑海里终于蹦出来一个很接近本意的解释:正是因为有了讲武堂,才有了翠湖这边安闲自在的生活,或者说翠湖这边的安闲自在离不开讲武堂的存在。在昆明这样一个遭受过日寇狂轰滥炸,也曾经兵戈不息的地方,人们对此应该有更多更深的感触吧。简言之,这翠湖公园与相依的讲武堂,应该使人们能领略到有国才有家和忘战必危的道理吧。想到这些,心里终于有些释然。我明白自己想到的这些还未尽意,但大意就是这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