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山的头像

关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02
分享

天山、天池、天境

如果来新疆这片土地上走一走,那么天山深处的天池应该是不可回避的首选之地。而且事实上,这个意念早已在我心里扎了根,并且不时地从心底泛起,使我生出无限向往。不过,倾心归倾心,仰慕归仰慕,身临其境之前,在我心里,对天山和天池还多多少少有几分虚幻的感觉,总觉得之前听到的对这个地方的一切赞誉之中,一定有着人为美化的成分。一来是全国各地有很多湖泊在争抢天池的名分,二来么,据有了天池的名号之后,就又极力想和周穆王与西王母相会的瑶池拉上关系,把现实中的自然景观与神话附会起来。究竟美到了什么程度,是否名副其实,这就需要实地亲眼目睹。但既然大家都说好,应该真的好,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嘛!但愿天池的美不是一句神话——这确实是我在前往天池的路途上,在向往中又明确掺糅进去的心态。

清晨,从车马已经喧嚣不已的乌鲁木齐出发,北上阜康,大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天池景区大门。排在长长的队伍中购票,在争先恐后的拥挤中上了区间车,然后向天山深处疾驰而去。初入天山,沿途所见的一切,却似乎在印证我之前潜藏于心的那一丝疑虑,继而转化为失望:干涸的平淡无奇的荒野沟谷,稀疏的几丛榆树杨树,让我曾经的美好憧憬顿时化为乌有。天哪!这样的地貌景致,简直是平常之极,就算再加上一湖碧水,又能好到哪里去?难道我期盼已久又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就摊上这样一个名不副实的去处?还没看到一点儿水的踪迹,悔意却如涌泉一样在我心中滋长起来,并迅速充溢了整个胸膛。

其实,最终大错特错的是我自己。事后回想起来,这都是我一时之间被自己那种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的急切心思所左右的结果。如果要为自己开脱,稍稍说得过去的理由是,从乌鲁木齐到天池并不遥远的路途中,由于在某些多余环节的滞留,已经明摆着压缩了我宝贵的观景时间;再就是从景区大门到天池的这段路确实太长了一点,就像是一部绝美的交响乐在最动人心魄的高潮之前却有一段过于平淡冗长的前奏曲。但满载着游客的大巴却像是一位任劳任怨又充满了智慧的长者,他全然不管这些,也没理会我心中的抱怨,只管信心十足地向目的地进发,大有一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那样的沉稳。

我乘车的习惯,就是一直探寻和捕捉车窗外的景致,在新来乍到的天山道上,就更是如此。渐渐地,我发现路旁的树木高大茂密起来,山石崖壁也陆续在林木中显露出形迹,路侧的溪谷中也有了不息的清流。随着山回路转,高树林荫不绝,碎草密布如毯,润气扑面,满目青翠,竟像是闯入了一个生机无限的热带植物园!有了这些东西进入视野,并汇集于心,我有些纠结的心绪已经变得舒畅起来。之后,大巴又进入了一段弯道密集的盘山路,这里坡度陡峭,左左右右的急转弯成了常态。很显然,这段路的主要作用已不是在水平方向平移了多远,而是为了提升垂直高度,简直就是贵州著名的二十四道拐的翻版。还有,九曲回肠的路旁,近处黄花一片,远处青山叠翠,再加上山雾缭绕,阴晴不定,时而艳阳喷晖,时而云湿欲雨,好一派妖娆至极又无限壮美的风光!

盘山公路的尽头有一个稍显宽阔的小广场,也是区间车的终点站。由于连续的左转右转,又兼阴云蔽天,日光难觅踪影,再加上已近中午,来到这里,使我确实一时之间辨不清南北西东。高低错落的天山群峰几乎都周身披绿,松林密布其身,并且大都耸入云中;四周里松涛在阵阵低啸,轻雾在恣意漫涌,一切都像是正在酝酿着什么,又好似向慕名而来的游人们婉意提醒:天池就在附近的某个地方静候大家的光临。

从这个游客聚散的小广场继续往山中行进,几乎所有的人都选择沿着观光公路左侧比较宽敞的木质栈道步行,上山和下山的人们汇成相向而行的两股人流,却又自然顺畅地擦肩而过,互不相阻。这就使更为宽阔的柏油公路显得空旷,像是被闲置了起来。我想,这与此处的栈道本身也大有关系,栈道是临渊而建,可以在行进间自由地凭栏远望,也可俯瞰山谷的美景,这也是“大自然的选择”——来到这样一处使人全副身心都舒畅愉悦的仙境,谁不想和这里的山林草木多一份亲近!没人抱怨这段坡度明显的山路依然漫长,也没人觉得这条上山之路让腿脚过于受累,人们的神情在这里是那么的一致,都是那样精神抖擞,那么兴奋和新奇。

又一个舒缓的林间弯道之后,就到了一个狭长的山间平台,人们开始各自流散——天池,那个魂牵梦绕的天池,已经不经意间展现在眼前!感谢苍天开眼,在这样的时刻又恰到好处地赐给了我和同游者们一个云开雾散的艳阳天。

群峰环湖壁立,松林遍布山川,高天云浮雾坠,脚下碧水轻涟,远山白雪留痕,近岸草新花繁……勾人的景致密集地袭入眼帘,一时间让我目不暇接,有点晕眩。怎么办?怎么办?面对这样一场令人心旌摇荡的视觉盛宴,我自认为理智一点的选择,是暂且偏离主题,到旁边不远处树木掩映中的餐饮区结结实实吃一顿午饭,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体力准备,顺便也想一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最佳的行游方案。

马牙山似乎是天池附近最高峻的一座山峰,峻拔伟岸,直入云霄。即使在天放晴的时候,我也只看到它壮硕的身躯,却无缘看到它的巅峰到底是什么模样。它明明是个棱角分明的魁伟的壮汉,却又像是一位含羞的娇女一样用如纱的云雾遮面。没办法,山高自有云相依,我在山前渺如粟,此时我能做的,只有仰慕和礼赞。再看这里的主角天池,在初到湖边的观景台这一处,游人最为密集,沿着护栏,人流如潮,万头攒动。乘索道登山和乘船游湖的票房前早已排成了长龙,即便是买到了票,在游艇码头和索道入口依然要在等待中耗费一些时间。这两个本来应该是首选的项目,如果真要参与,那就只能像凑热闹一样,在虚耗宝贵的游览时间的前提下,也就完成其中的一项,并且很可能要舍弃自由自在漫游体验的机会,这可不合我的本心。于是,我饱餐一顿后,迈开大步,沿着湖边与公路相伴的观光栈道向山谷的更深处进发。把登高俯瞰和乘风破浪的心愿留待下一次实现。

木质的栈道临近水边,与稍高一些的湖畔公路不时有台阶连通。我不是智者,但悦水却是真的。起初我的想法是最好能绕湖一周,可是当我走过好几个伸延到湖中的岬角之后,终于明白自己的这个想法多么天真:这天池是什么呀,是天字一号的高山湖泊,隔着宽阔的湖面,对岸的山林倒是依稀可辨,但顺着山谷向天山深处探望,则遥遥无际,哪里才是天池的尽头!又怎么可能在仅剩的时间里环湖一周!

和我一样前行到此的游人已经少之又少,望着公路上那几个骑着自行车继续向前的背影,我心里就只有羡慕嫉妒了。那好吧,就在临水的凉亭里静坐下来,与天池来个近距离的倾心感应吧。岸边很少有裸露的石礁,因为到处绿树婆娑,浓荫匝地,几乎覆盖了所有的栈道。这里青松静立,白桦招摇,在疏枝垂叶中看湖面的剪影,又多了几分妩媚。天池就是天池,它无须巨浪翻滚,山呼风啸,就眼前这份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轻盈和静谧,就足以让人鲜明地感受到它的博大和雄奇。看着粼粼的碎波不停地向我涌动,我感觉到了天池的对我热情和亲昵。满满掬一把天池的水扑在脸上,我心里涌起的是朝圣时被圣水灌顶的幸运;撩几串天池之水溅起一片涟漪,是我把心留在天池中的印迹。当然,也忘不了拍下一幅幅天池的倩影,带回去作为我心中永久的记忆。在我所在的这个小天地里,有那么几个片刻的时光,天地间只有我和天池在一起,这是多么难得的机遇。

回到依然人潮涌动的那个观光平台,再从花径中绕过拦水大堤一样的小山丘,就到了天池的另一角。在这里,原来还有一个天池之水下泄的通道,起首的一小段,陡直方正,有明显的人工拓宽的痕迹,像是在拦水大坝的一端留下的一个泄洪口,陡壁上还有几处刻字。由于落差十分明显,一股清流贴底而下,很快就顺着山谷变成了一个时而平缓、时而奔突的溪流。这股清流从松林中穿过,又完全恢复了纯自然的情态。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刚才走过的那个有着花径又有点像拦河大坝一样的小山丘,在雄峰环列的天池边看似那么不起眼,其实它才是造就天池的最大功臣。有了它,山谷中才蓄积了天池这一湖碧水,没有它,就不会有天池的存在。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上苍天然的功力造就了天池胜境。天池天池,天然之池!由此,我感觉自己对天池又多了一分理解。

这段溪流的一侧,同样有木质的栈道,在个别路段,喷溅的水花已经打湿了整齐精致的路板。不管是有意的设计,还是水情的变化,我喜欢这样的情趣,就径直从这里慢步走过,任肆意的水花粘上我的裤脚,打湿我的鞋子。我还注意到,也有几个游人和我一样,在这里没有做刻意的躲避。在美妙又充满情趣的山林里,看来很容易找到钟情山水的同道者。

顺着栈道继续前行,我又发现了此前沿着天池岸边漫步时相同的情况:越往山中深远的地方走,游人就越少,大多数人似乎一直聚集在游人最多最热闹的那些区域。这当然也无可厚非,这是他们热爱天池的方式。痴情于一处,反复地凝望,他们的内心已经愉悦,来此一游的心愿已经满足,这就够了。谁愿驻足流连,谁愿多走多看,都是自个儿的事,没必要分出个是非伯仲来。我是那种出门在外就不惜脚力的人,这是天性,似乎也多少受了王安石的一点影响。记得早年读到这位大宋名相的山水佳作《游褒禅山记》,里边曾谆谆点拨喜欢游赏山水的人:“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看看,这与当代伟人的“无限风光在险峰”明显相承相通。这位老夫子还紧接着说,要想登得高、行得远,一要有体力,二要有心志。我自知不论是观山阅水,还是那篇名作中喻指的为学为文、经世修身,离王安石述指的那种境界,相差何止万儿八千里!我只不过在便捷的观光路上多走了几步,也没必要自炫自夸。但见贤思齐,抑或是附庸风雅,也算是还有一点受益和求进的心思吧。

不过,多走必然多有所见,这一点却是实实在在的。伴着迂回曲折的溪流一直向前,我终于来到了一处看起来不大但却幽深可畏的水潭,像是山峦、溪水和松树的聚会之处,彼此紧紧聚拢在一起。而水潭对面的石壁上赫然镌刻的三个大红题字则点明,这里是“小天池”。从上游大天池而来的水在这里又一次聚集,稍作歇息之后,就勇敢地飞身一跃,跌落在三四十米深的山涧,形成一道壮观的飞瀑,泼弄得山坳里水雾漂溅,虹影闪闪,直令我惊喜、惊叹!这是上天对脚步勤快的人给予的赏赐和盛眷!

山涧之底,还有一座小巧精致的拱桥,横跨在窄窄的溪流之上,两端各有桥门,撑起密集的藤索提拽着桥面。整座小桥被飞泻而下的水雾恣意浸染,又时而被雾气完全吞没,别具一番风情。几个先我而来的青年驻足桥上,纵情欢笑,尽情享受这琼浆玉露的滋润。

既然有楼梯一样左右折回的台阶通到谷底,我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天赐良机。虽然这样做了之后,还须重新登上崖顶,但这与美景的无限诱惑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提。在狭小的涧底仰观了瀑布另一种妙不可言的风情之后,我重新拾级而上,就此与天池之水作别,在松林中寻找返回停车场的捷径。等到走出山林,在满地黄花的山间草地上仔细辨别,才发现早已走过停车场很远了。于是沿着上山时的盘山公路返回停车场,继而乘车再次经过这片黄花地,在暮霭中下山而回。及至回到乌鲁木齐,万家灯火已经汇成了一片灯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