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郑锦周的头像

郑锦周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1/10
分享

练习与先哲对话

                                                       一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看到公元前580年的一处南山坡上森林蔽日,向阳山坡杂草萋萋,黄土眈眈,远方几爿梯田油绿发光,近前数间草房卧于山腰平台,芦苇顺台缘而扎篱笆,篱笆内场地宽绰鸡鸣鸭叫,篱笆门正中而居,一条石阶伸向山下,没于谷底密林土道,须臾,山腰草房正室柴门打开,渡出一位粗布长衫之人,《史记》中有张守节作 “正义”批注谓其人:“身长八尺,黄色美眉,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此公何人?乃老子也,汉代《列仙传》对老子生活景况又做更详细赘述:“当时世乱,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杖木为床蓍艾为席,菹芰为食,垦山播种五谷”。老子隐身山林后再没有留下著述,其道德经是隐退山林前过函谷关(另有一说是过散关,陕西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为关令尹喜要求所做,《史记》说老子“见周之衰,迺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疆为我著述’,于是老子迺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这时耳边不能不响起老子一段论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寞兮,独立而不改,周兴而不殆”,犹看到山风四起,老子仰天咏之,长衫猎猎随风势惊天颜。

来不及喘息,一位卷发披肩,满脸络腮胡的白人身披粗麻布在古希腊狩猎女神的神殿旁向东张望,古希腊的时代一样让人着迷。赫拉克利特就这样站在公元前504年后的时光里,向东眺望,东方有火焰升起还是有条河在流淌?反正这个放弃了奉祀农业女神祭师高贵职位的人,在晚年同样过起了隐居生活,他不像老子食五谷杂粮,传说是以食草根吃树皮为生,余下大片时间与日月对话,调节这种生活的是和儿童们玩骰子。在赫拉克利特的众多著述中,犹以两段话给人印象深刻,这散见于他的著作残片:“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所以他分散有团聚,接近又分离”。因为是残片,可能有遗漏之处,为此,第尔斯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段话作了如下缉补“照赫拉克利特说,也不能在同一状况下两次接触一件变灭的东西,因为变化的剧烈和迅速”。这些话给人以深刻印象。

2500年前左右,中西两位古代贤哲竟不约而同,一前一后抛弃浮华尘世,归隐山林,过起“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的生活,其面对那个时代的山河风雨,吟唱出的思想语言,以及那种仰天姿态和注视云天的眼神,莫不悄然潜入魂魄,叫魂魄站立起来。我当然不会有先哲们毅然决然的遁世决心,还是俗物一个,不过可笑的在读这些先哲们的书的时候,有时会掩卷而想。

                                                 二

练习与先哲对话,也练习走进先哲的时代。例如就试着循着老子和赫拉克利特的身影行走。当然,最理想的练习是在他们时代遗留至今的遗迹前行走,睹物思人嘛。

曾在北京故宫的广场,长廊和宫殿前,练习走进明清历史。石板空寂,高墙无言,琉璃瓦默默发光,还有大殿,宝座,龙床和大殿旁边的小屋,以及门窗的斑驳油漆,这是极好的载体,思路很快被拖进明清的一个个深宫后廷,不是你争我斗,而是太和殿透着如烟阳光,皇帝高高在上,群臣候立地面,正在议论朝政,声音时而此起彼伏,时而嗡声一片,在讨论甚么军纪大事并不知道;不好意思,走进了后宫,在庭院楼阁绣房,看着娘娘妃子宫女或闲聊或嬉戏或忙碌侍奉的身影,忽然听到一声喝斥阵阵鞭挞和哀叫声;赶快回到前宫广场,和匆匆行走的臣子太监擦肩而过。看到王朝鼎盛时,宫廷内外人和政通,一片喜气洋洋,王朝覆没前,政事失调民怨四起,着实让人揪心。

跟着老子和赫拉克利特的行走练习难度就大些。因为只走过比老子晚几百年的一些古代遗址,如在秦兵马俑坑道前站立过,但它们和老子时代有近三百年的差距,没去过洛阳,不知道那里有没有周朝遗迹?也没在金字塔和古希腊众神雕像前站一站。还好,难度再大练习已经开始。发现自己正沉湎于老子和赫拉克利特时代的阳光里,在他们经常走过的市井街区左顾右盼。

那是个怎样的时代呢,就年代跨度讲,老子生于公元前580年,卒于前500年前后,《史记》说他出函谷关前曾担任“周守藏室之史也”,就是周朝史官;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年生,前475年卒,另有一说卒于前484年,赫拉克利特曾是伊奥尼亚的爱非斯城的贵族,是世袭奉祀农业女神的祭师,后辞职过起隐居生活。就时代背景说,中国正处在春秋战国的转折时期,《史记》说“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疆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①,方伯是诸侯中的领袖。周平王迁都洛阳时尚有不足六百里土地,后来几百年间被折腾得所剩无几,诸侯国的贡奉也断绝,按鲁史《春秋》记载,在242年间,鲁君仅贡奉王室三次,鲁大夫聘周仅四次。鲁是周公的后代,对待王室尚且如此,其他诸侯国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大诸侯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实力方面又远远超过王室,而且诸侯国的土地和人口也远远超过周廷,王室由此失去约束诸侯的能力,使诸侯国间完全漠视王室的存在而开始大打出手,进行相互间的大规模的兼并战争,直至王朝最后也被吞噬。当然从社会制度上查找原因,周朝败因在于领主贵族制度已不合时宜,最终被新兴地主政治势力击败也是必然;而同时期的希腊也正处于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波希战争时期。

且不管战乱,还是练习走在祥和的人海中:相信老子的背影会随时出现在洛阳都城的人海中;而赫拉克利特则可能就在爱非斯城的商客游人中大步行走。

周朝都城洛阳和古代伊奥尼亚爱非斯城邦的人们都身着长衫坎肩,锦带束身,只是样式迥异,质地不同:洛阳人的丝绸绣袍在天光日辉下发亮,将市井街区塞成南来北往的落地彩霞;而伊奥尼亚的爱非斯城人则身着羊毛织物缝制的斜襟长袍,在地中海的太阳下织出一道喧闹风景②。人在古洛阳城,在古爱非斯城的景象是《诗经》唤出的:“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佗委佗,如山如河” ③,“笄”是中国古人盘头用的簪子;“珈”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佗是负荷的意思,摊开说,偕老扶幼的男人女人们,人头攒动佩饰叮当“如山如河”,不正汇成了热闹街景?思绪就拥挤在古洛阳城和古爱非斯城的人丛之中,面颊轻轻拂着中西古人的呼气,吸吸鼻,闻到庶民衣衫的汗味和女眷身上散发的香水味,货郎“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的忙碌身影在人海间此起彼伏④,叫卖声更是不绝于耳,将市井的繁荣推向高潮。忽见驶来一辆马车,少年白衣翩翩,“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⑤,并且不是孤单一车,“有车邻邻,有马白颠” 相驰而来⑥,带得闹市涌起阵阵涟漪。不由闪身拐进一个僻静小巷,心热乎乎的,2500多年前的小巷也那么深那么静,来不及多想赶快斜身,一位云鬓素衣的妇人怀抱婴儿从身边走过;拐进另一个巷道,深处走来一位衣冠半旧的书生,淡蓝色的长衫在巷道间闪闪拂动,然后无言的和我擦肩而过,最后消失在巷道口。相信2500多年前的一个小巷里,一定有同样模样的妇人,同样模样的书生和像我模样的人相遇。恰好我的想象力让我取代了那个人和妇人书生相遇,虽然我和妇人书生之间隔了2500多年,还是在虚拟的情节中我走在了他们居住的小巷,和他们相遇。想象真是无边。

那时,周朝城市中有的人口规模已过百万,希腊诸城邦大者像雅典三十来万人,精贵物是玉,陶,铜,铁,金,银,骨制成的饰品,器皿,用品;书卷也是精贵之物,中国古代篆书只刻于或写于甲骨,竹简,缣帛上,很难普及,而希腊人手掌的陶片和贝壳上刻下的蝌蚪图纹,也是文字,也是难以普及;代步和运输工具是马或马车,牛或牛车,偶然见到骆驼身披域外风尘,拖着货物昂首阔步走进闹市。

写到这里,已是夜里零点钟,我忽然有了饥饿感,惹得思绪移向2500多年前官宦黎民人家的餐桌,嗬,都是绿色蔬菜和大块鱼肉,菜肴品种和花样与现代比起来,简单许多,少了许多——又听见古代厨房爆炒煎炸的声音,就躲在现代望过去,猜想那厨技一定像诗经一样,既简明扼要又热情火辣,再嗅一嗅,飘来的香味和现代灶房冒出的味道差不多。就再忍不住食物诱惑,站起身,脑袋晃着祖先灶房和餐厅的映像走出书房,拐个弯走进厨房,打开冰箱取出一包方便面和一截火腿,用开水泡开方便面,然后把切好的火腿片撒在上面,一阵呼哧哗啦地吞咽后,心满意足地走出厨房,拐个弯走进书房,再坐在电脑前,就告别了古代厨房,开始和无处不在的古代城墙和房舍见面,立在大道两边,竖在陋巷两侧的一层层土,一蓬蓬茅草,一块块木板,一根根檩条搭建起高矮的屋顶,门窗和院墙,天王,诸侯和贵族的宫殿不敢走近,披挂盔甲的武士正握着铁戟或者大砍刀正瞪着眼珠盯着我,只好远远地看,大概看见是石块青砖铜柱和木板盖成的。夜色很快笼罩了宫殿民舍和城市,笼罩了荒山旷野,无数的油灯开始在无数的窗口里噼啪噼啪地燃响。墨蓝广天之上,斗转星移,银月如盘,狼嚎于荒野,犬吠于城内,华丽大殿或低矮陋室之内,油灯照得墙壁投下作歌作诗的人影。“

吱呀”一声门响,一位扎髫的孩童提着食盒走出一间房子,房内摇曳的灯光映出一位正推着磨盘的汉子的脊梁。

就想,古往今来在这个世界走一遭的人们,或笑谈或争执或相亲或拼杀或忙碌或歇息,就是冲着利益活着,《史记》货殖传将人生提炼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再贴切不过。不管老子和赫拉克利特时代还是现代,哪个人能逃开利益?商朝奴隶起兵助周伐纣,不是为了利益?春秋战国诸侯并起,庶民拥护的背后,难道不是为了利益?古希腊奴隶制度虽然稳固,可是后来在西方社会不是激起更大的一波波的利益分配的历史事件?正应了中国“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典故。古往今来所有城市也有个相同特点,就是熙熙攘攘,古代洛阳和爱非斯城也是一样。

但是,还是看到周朝读书人和伊奥尼亚的读书人的不一样处。在春秋时期的大殿绸帐前面,贵胄们席地坐于木塌,铜爵高举,琼浆四溅,丝竹萧萧,诗声嗟叹。在这“礼崩乐坏”群雄争霸的年代,老子对“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的生活甚为忧虑⑦,他看到穿华装,配长剑,暴饮食,多占财物的现象背后,国家其实已经陷入“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的经济危机之中⑧。这是老子在函谷关以一卷《道德经》对现世做的最后一次积极进言,然后和关令尹喜抱拳揖别——其实是和乱世辞别,将智慧之身隐入山林。而儒家和法家不像老子那样消极,儒家名士竭力向列国诸侯建言献策,以图为周礼“正名”恢复周礼;而法家们却尽陈周礼之弊,全力建议诸侯除弊立新。

正当此时,西半球的希腊人正端坐二楼大厅⑨,高椅环围桌案,桌上银器烁烁,有人即席咏荷马史诗。忽然,赫拉克利特的声音响起:人们“向神像祷告,这正和向房子说话是一样的。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神灵和英雄” ⑩ ,进而又说----我将他的口吻调侃成调侃:“该当把荷马从赛会中逐出,并且加以鞭笞” ⑾,虽然是调侃,还是看到赫拉克利特反对多神崇拜的立场——谁都知道,赫拉克利特眼中的“命运”和“神”是可见的火。“神是日又是夜,是冬又是夏,是战又是和,是不多又是多余。他变换着形相,同火一样,当火混和着香料时,便按着各人的口味而得到各种名称” ⑿。艾修斯提示说:“赫拉克利特说[神就是] ⒀永恒的流转着的火,命运就是那循着相反途程创生万物的‘逻各斯’” ⒁“‘逻各斯’是一种以太的物体,是创生世界的种子” ⒂。

由老子和赫拉克利特引出春秋战国时期和波希战争时期的知识分子对待政治和学问的态度,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纵横家,墨家,阴阳家等,都程度不同表现出在理论上探索改革国家弊端,治理国家的浓厚兴趣;而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派,爱利亚派,智者派,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小苏格拉底派,柏拉图学园派则更热衷于纯粹哲学理论的探索研究。这种反差很值得玩味。

 注:

[1]. “平王之时”句,引自《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2].据《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古代部分介绍,我国商代既有斜纹花纹复杂纹

样的丝织物,西汉初年出现相当水平的提花织物。公元前四世纪我国丝

织物开始销往西方,汉代后渐成规模,形成著名的“丝绸之路”。

而古希腊时期在诸多方面受两河流域文明影响,相信古巴比伦国的羊毛纺织

技术一定被古希腊人所吸取。

[3]. “君子偕老”句,引自《诗经.鄘风.君子偕老》。

[4] . “挑兮达兮”句,引自《诗经.郑风.子衿》。

[5] “有女同车”句,引自《诗经.郑风.有女同车》。

[6]. “有车邻邻”句,引自《诗经.秦风.车邻》。

[7]。“服文彩,带利剑”句,引自《道德经》五十三章。(晋.王弼注本)

[8].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句,引自同上。

[9].希腊最早的建筑技术大概也是来自西亚……现在考古发掘已基本弄清楚了

公元前十八-----前十四世纪时克诺索斯宫的面貌……主要为烧烤过的泥砖

和木材结构,其中有两、三层的楼房......在后来的城邦时期,……这时主

要以石料为建筑材料”。摘自《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

84年12月版,页82)

[10].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片D5。《古希腊罗马哲学》(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1957年7月第一版,下同),第19页。

[11].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片D42。《古希腊罗马哲学》22页。

[12].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片D67,《古希腊罗马哲学》25页。

[13].第尔斯辑补——《古希腊罗马哲学》编者注

[14].《古希腊罗马哲学》17页。

[15]《古希腊罗马哲学》17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