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踏着木栈道,喘着粗气,登上了巴尔鲁克山。著名的小白杨哨所矗立在山顶,明堡、暗堡、堑壕……无声地告诉我们,这是个牢不可破的堡垒。营房旁边长着大大小小三四棵白杨树。最大的一棵胸径要2人合抱,30多米高,如同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树皮上刻着一代代哨所卫士的名字。看着,看着,我的耳畔无由地响起一首军旅老歌:“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
塔斯提河在巴尔鲁克山下流淌。“伊塔事件”发生那年,苏联特工策动边民叛逃,5.6万人,30万头牲畜,被裹挟到国外。塔城地区40万亩耕地被撂荒。江苏支边青年,兵团工2师12 团火焰山化工厂女工孙龙珍响应号召,加入 “三代”(代耕、代牧、代管)工作队,边生产,边站岗,戍守在祖国的边防线上。
我出生的1969年6月10日,牧工张成山放牧羊群误走苏联单方面认定的争议区——巴尔鲁克山小白杨哨所对面,塔斯提河畔一块三角形地带。张成山反应过来,急忙上前拦阻羊群。一名苏军士兵,骑着顿河马跑过来,蛮横地将张成山抓捕。张成山的呼救声惊动了不远处的兵团战友。尽管怀着孩子,孙龙珍不顾劝阻,抄起铁锹和战友们冲上去救人。就在战友们冲到距事发地百米远的时候,苏军哨所的机枪突然响了。孙龙珍胸口中弹,倒在了血泊之中,可腹中的胎儿还在蠕动……边防战士义愤填膺奋起还击,当场击毙了6名苏军。这就是著名的“塔斯提战斗”,亦称“孙龙珍事件”。
“孙龙珍事件”后,苏军并没有收敛,他们在张成山放牧的冬窝子拉起了一道铁丝网,强分两国边界。我们怎么会答应。就这样苏军白天拉,我们晚上拆,几个回合下来,硬是没让苏军得逞。1974年新疆军区决定在塔斯提河战场附近的巴尔鲁克山上设立边防哨卡。
1983年春,伊犁锡伯族战士程富盛回乡探亲,无比自豪地跟母亲讲孙龙珍烈士,讲哨所光荣历史,讲卫士们的感人事迹,讲哨所生活的单调与寂寞,讲战友们的思乡之苦……程母想到炎炎夏日,儿子和战友们连个歇荫纳凉的地方都没有,心里万分难过。小程离家归队的那天,母亲把自家培育的20棵白杨树苗郑重地交到儿子手中,再三叮嘱:“锡伯族从东北迁到西北,卫国戍边是我们锡伯族的光荣传统,你要像列祖列宗一样,在部队好好干。一定要把树苗种活,让白杨树陪伴你们站岗放哨……”
见到程富盛从家乡带回来的树苗,战友们又稀罕又高兴。可巴尔鲁克山沙砾石子覆盖,碱性大,干旱少雨,只能生长低矮的高山杜鹃。可困难难不倒战士们,下哨的战士轮流从10公里外背回黑土。栽树那天,战士们抢着挖坑、培土、浇水……
巴尔鲁克山下就是塔斯提河,可战士们吃水却要到5公里外的布尔干河去背。山路崎岖,每一口水都非常珍贵。战士们节约用水,一个星期下山背一次。种下20棵小白杨,等于增加了20个战友。为了20个不说话的战友,战士们每天背一趟水。不论狂风暴雨,还是烈日如火,从未间断。可两个多月过去,20棵小白杨,因为不堪忍受高温炙烤,风沙肆虐,还是死掉了19棵,只有营房西北角的那棵活了下来。
树死了,程富盛心疼得睡不着觉,一个人悄悄躲在树下,落寞与惆怅像满天星斗压在他的心上。他清楚,树苗浸润着母亲的汗水和心血,寄托着母亲对自己和战友们的期望,如今树苗死了……他越想越伤心,泪水溢出了眼眶。他无声地抽泣着……
程富盛自认隐蔽,却还是被班长发现了。班长把战友们召集在一起开会,动员大家洗脸不用香皂,洗衣服不用洗衣粉,把用过的水都攒起来,一定要把这棵小树种活。在战友们的精心呵护下,小白杨顽强地对抗高温与风沙,茁壮地成长起来。“小白杨陪我一起守边防!”不久,程富盛母亲的愿望,化作了激励战士们戍边卫国的滚烫诗行,赫然写在了哨所的黑板报上。
这年夏天,著名诗人、词作家梁上泉到新疆边防部队采风,在塔斯提边防连无意间看到了板报。他顺藤摸瓜深入采访。当聆听了小白杨的故事,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激发出旺盛的创作热情。夜深人静,梁上泉却毫无睡意,脑海里反复呈现哨楼上手握钢枪的战士,营房旁随风沙沙作响的小白杨……梁上泉周身血液被瞬间点燃,烧灼的痛与快乐,弄得他夜不成眠。他欣然命笔,《小白杨》歌词一挥而就。作曲家刘志拿到歌词,也是爱不释手,优美的旋律如同塔斯提河在心中奔流。1984年中央电视台庆八一文艺晚会上,歌唱家阎维文首唱了《小白杨》。优美的词曲,深刻的内涵,深深打动了观众。台下掌声雷动,台上的阎维文仿佛听见巴尔鲁克山上的白杨树在沙沙作响。1985年阎维文挟《小白杨》登上春晚,《小白杨》的歌声,就如同从塔斯提哨所吹来的风,吹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20世纪90年代,《小白杨》早已唱响祖国四面八方。程富盛陪同母亲回到部队。他驻守的塔斯提哨所已改称“小白杨”哨所。在哨所官兵陪同下,母子俩参观了营房哨所。抚摸着已经长成参天大树的白杨树,仔细辨认刻在树皮上的历代戍边战士的名字,程母老泪纵横。征得部队同意,在白杨树旁,程母把从家乡带来的一棵白杨树苗亲手栽下。小白杨就像一个小战士,依偎在大白杨的怀里,仿佛在听大白杨娓娓动听地讲述诗和远方。
三十年过去,在战士们精心照料下,这棵小白杨胸径盈尺,枝繁叶茂,就如同新一代官兵,接过了老班长手中的枪。“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啰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两棵白杨树,站在一起,就如同老兵带着新兵在站岗。把使命担在肩头,把祝福写在天上。也像一代代官兵的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为哨所赋能,为中华民族增添撼人心魄的鼓舞与力量。徘徊树下,我的耳畔再次响起阎维文的歌声:“当初远离家乡告别杨树庄,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喽喂,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
2023年在《小白杨》面世四十年后,诗人、词作家梁上泉故地重游,再上巴尔鲁克山,重登塔斯提哨所。参观游览之后,在《小白杨》哨所展览馆旁,手植两棵白杨树苗。这两棵树苗就如同“小白杨精神”的传承人,根植大漠,心向北京,固守万里边疆。
此时此刻,哨所的广播里歌声再度响起:“小白杨,小白杨,它长我也长,同我一起守边防!”歌声如同峥嵘鼓角,亦如铮铮誓言,在塔尔巴哈台山谷间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