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廷贤的头像

李廷贤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3/31
分享

孝亲坐标

冬日的暖阳照进院子,她将丈夫背到院子里的碾盘前,放在躺椅上,开始日常按摩。

她天生就是一个孝敬、宽容、平和的人,她的孝敬的心性源于苦命,这样的心性就像一粒种子,当它种植在最贫瘠的土壤里后,就会修炼出一种奇特的生命形式;而这一切开始于一个严寒的冬季。1966年腊月,一个大雪天,那时她刚刚两岁,还是一个不懂世事的乡村小女孩。她被亲生母亲牵着手,一步一斜地走进一个陌生人家。

按照乡村习俗,她从此将与亲生父母脱离关系,成为养父母家的血脉传人。当时,养父母年轻力壮,爷爷、奶奶都还健在,家里有一只狗,一头牛,虽不富裕,但养父母凭着起早贪黑,在农业社勤恳劳作,一家五口过着清贫却又充实的生活。

奶奶煮着罐罐茶,对她说:你以后就叫王冬梅,是王家的人。

她来的这个村子叫太阳村。村名叫太阳,但今后的日子不一定充满阳光。

这是一个信息和交通特别封闭的村子。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城里发生的事情这里知道得很少。

大人们上山劳动,王冬梅儿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和别的孩子一样,背上书包上学。到了应该上学的年龄,养父母满足了王冬梅的愿望。背着奶奶制造的百衲衣一样的花书包,王冬梅上学了。上学的第一天,照例是奶奶拄着拐棍依着门前的老酸梨树送她远去,到放学的时间,站在酸梨树下接她回家。

长年劳作,山地潮湿,山区缺医少药,终于让养父母病倒了。

王冬梅小学还没有念完,就辍学回家伺候老人,下地干活。几乎还没有做好一个完整的梦,王冬梅便被现代文明的启蒙教育甩开。

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王冬梅柔弱的肩上,病重的老人、破烂的土屋、外加几亩瘠薄的自留地,彻底打破了王冬梅童年的梦想。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烧火做饭、喂猪、背土、拾柴,然后和大人们一起下地劳动,作务玉米、洋芋、小麦,使唤牲口。在别的小伙伴无忧无虑的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王冬梅过早的承受着山里一个青壮年劳动力的农活,山地繁重的劳作很快使王冬梅变得既坚强又懂事。

缺少劳力,又无耕牛,每年的夏收、秋种,不知肩上、手上脱了多少皮。看见小伙伴背着书包说说笑笑地去学校,王冬梅背着背篼、扛着锄头不知悄悄哭了多少回。

奶奶是这个家里的童养媳,爷爷是一个体弱多病的人,年纪轻轻就因病去世。为了延续王家香火,奶奶又招了一个上门女婿,不幸又过早地撒手人寰。

在王冬梅被王家收养之前,养父养母也曾收养过两个孩子,第一个因病夭折,第二个没养几年又回到生母身边。因以前年纪小不懂事,后来王冬梅才知道自己原来姓肖,是被现在的父母收养后才改姓叫王冬梅的。但从那时起,王冬梅便默默立下一个誓言:不管自己是不是他们所生,今后一定要陪在养父母身边,好好孝敬二老,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1981年腊月,土地承包到户。农村生活景象发生了大的变化。山里人的生活一年年好转。

1985年,19岁的王冬梅与从陕西随父逃荒而来的邓九龙结为夫妻。邓九龙是个老实巴交的农家汉子。感到太阳村比他的老家生态好,庄稼年年丰收,家家有余粮,饿不死人,邓九龙决心在这里定居。

从此,王冬梅和邓九龙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共同撑起了这个贫困艰难的的家。丈夫是个好劳力,公公也能帮农活,这使王冬梅轻松了许多。山窝窝的石板房里,有牛粪和柴草煨起的温热,也有罐罐茶和水烟锅咕噜出微笑。

好景不长,养父养母病情加重,王冬梅负债累累,只好硬着头皮走东家跑西家借钱看病买药。

“怪事情了,还不让人活了曼?”每天都能听到这样的责骂声。

年过八旬的奶奶,患了腰痛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又嗜好几口烟酒糖茶,尤其喜欢罐罐茶。奶奶脾气变得十分古怪,凡事稍有不随愿,就跺着脚,喝着茶,谩骂一通。王冬梅对一边埋怨的邓九龙说:“人老了就和小孩子一样,我们要顺着她。”

有时候,王冬梅也觉得很委屈,心想自己一天累得腰酸背疼,不但得不到体谅,还无缘无故地受气,感到很委屈。可每当王冬梅把做好的饭菜端到老人眼前,老人的脸上显露出一丝微笑时,她又心软了。

王冬梅觉得,顺着老人的心就是孝敬,她不和老人顶嘴,不和老人生气。体贴入微,照顾周到,干完每天的事,心里只是感到轻松。王冬梅总是顺着老人的心思,讲些高兴的事,这边说说、那边劝劝,逗得老人高兴了她也觉得很开心。一天,王冬梅刚刚下地回来,儿子就告诉她奶奶又在发脾气,中午连饭也不吃,还把碗推到地上摔碎了。王冬梅一听,丢下锄头马上跑到奶奶的房间,问了半天,奶奶一句话也不说。于是她四处查看,结果发现奶奶的茶盒空了,她这才明白一生离不开罐罐茶的奶奶为什么发那么大的火。当下,她来到邻居家借了二两茶叶让奶奶接济,次日,手无分文的她,只好把家里唯一的一只母鸡抓到城里卖了,然后给奶奶称了一斤刚上市的新茶带回来,奶奶看见装满茶叶的茶盒,又高兴地合不拢嘴了。奶奶煮好茶也招呼她:冬梅,叫你爸爸妈妈来喝茶。

每天,王冬梅首先帮老人穿衣、洗脸、梳头,然后根据老人各自不同的口味和爱好,做面条、稀饭、馒头、菜粥,一顿饭分几次做,隔三差五尽量换花样,让他们吃得高兴,吃得顺心。

王冬梅整天围着锅头团团转,连出门的时间都没有,好在丈夫干活勤快,庄稼活全靠他一人承担,才使王冬梅腾出工夫,集中精力精心照料老人。王冬梅无微不至的关爱,换来了一家人的和睦。农忙时节,老人总是打起精神,尽力干一些烧水、洗锅的活,有时还帮着照顾小孙子。

她还经常抽空来到二里地外的丈夫娘家,为他们做饭洗衣,缝缝补补。公公、公婆见她如此辛苦,家里的事情又那样繁忙,就劝她以后不要再来了,可王冬梅总是笑笑说:“一年照顾不上几回,看不到你们吃几口热饭,我心里慌得很。”

奶奶长期卧床不能翻身,王冬梅每天帮她翻身,将婆婆撒下的屎尿清洗得干干净净,擦身换洗,她不分寒冻暑热,为奶奶和养父按摩,还经常把他们抱到院子里晒晒太阳。

有一年夏天,王冬梅一大早下地和丈夫收割小麦,婆婆身边没有人陪护,等她回到家里,一股臭气迎面冲来,婆婆正满脸怒气,茶杯、药瓶、茶叶撒满一地。看到这一切,王冬梅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她赶紧蹲下身去,默默地将地上的东西一一拾起,又急忙给婆婆换衣服,换床单,擦身子,清理……

2005年夏天的雨特别多,阴雨接二连三地下,一天午后,又突然降起了暴雨,王冬梅夫妇从地里赶回家时,看见养父不在家,知道放牛还未回,夫妇俩心急如焚。王冬梅同丈夫感到情况危急,立即冒着倾盆大雨去山沟寻找养父。

小河沟的水已经变浊涨大了,雨像竹帘一样挡住了视线,当搜寻到半沟时,几头牛出现在眼前,却不见养父的身影,夫妇俩一阵紧张,急忙大声呼喊寻找……

“冬梅,你们不要过来。”听到养父的声音,夫妇俩激动地顺着声音搜寻,却被眼前一幕惊呆了。养父的双腿被山体滑坡的泥石流裹住,动弹不得。雨越下越大,泥石流还在无情地逼近养父,眼看着养父有被淹埋的可能。“你们不要过来,这里危险!”养父又一次警告。

老人危在旦夕,夫妇俩毫不犹豫的冲向养父,努力靠近老人。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将养父从泥石流中拉了出来。山体又一次滑坡,王冬梅的丈夫邓九龙未来得急脱身,一棵被滑坡推倒的树重重地砸在他的左腿上,小腿骨当时折断。

养父得救了,丈夫受伤了。王冬梅将养父安顿在山窝窝一个茅棚,立即背着丈夫去医院。

经过医院一个月治疗和王冬梅经心照顾,丈夫邓九龙的腿得到康复。

2006年元月,生命垂危、半个身子偏瘫的养父突然念叨想吃西瓜。窗外已是大雪封山,这季节哪有卖的西瓜呀!经多方打听,才知宝鸡有西瓜。

王冬梅给一位跑客运的亲戚打通电话,让他从宝鸡捎一个西瓜来。两天后,西瓜捎到两当县城。但是由于大雪封山,进出金洞山区的乡村便道上连个摩托车也没有,无奈之下,王冬梅顶风冒雪,独步30公里山路硬是把西瓜从两当县城背了回来。

在王冬梅的精心照料下,奶奶和养父卧床三年,身上没有一点褥疮和腐烂之处,屋里也闻不到一点怪味。每一次忙完这些照顾老人的活,她就给邓九龙说:老人们养育了我,我要尽心伺候老人,让他们安享晚年。

20多年的风风雨雨,王冬梅从没和奶奶、养父、养母争吵过一次。也没有和丈夫争吵过一次。她一直在脸上和心里闪现着坚韧的微笑,奶奶时常恼火的指责总是像微风一样在她的心里拂过。

人一生就是要经历道义的考验。人的生老病死、成败祸福看上去无法改变,但多一份亲情关照,就多一种人性修炼。有了王冬梅和丈夫的精心照料,97岁的奶奶和78岁高龄的养父相继去世。从养父临终的眼神中,王冬梅感到了一种尽心家庭义务的满足。

2010年正月初十。

当王冬梅还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时,她丈夫邓九龙却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倒在床上。王冬梅赶紧到百里之外的县城去请医生。在接上医生返回家的途中,又不幸出了车祸。王冬梅头部、胳膊、腰腹受到重创,鼻子蹭掉了一半,血流不止,被送往医院救治,第二天,丈夫也被乡邻送到县医院。

半个多月的抢救,王冬梅的丈夫邓九龙虽脱离了生命危险,却已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更糟糕的是家里为此欠下了2万多元的债务。家里的顶梁柱塌了,面对飞来横祸,王冬梅仿佛觉得天都塌了下来,艰难的生活重担如同沉重的磨盘,又一次压在了她的肩上。

邓九龙脑溢血复发,整个身体几近瘫痪,神智不清,所有生活起居依靠王冬梅照顾。为了给丈夫治病,家里花去了所有的积蓄,还背上了3万多元的债务。

月夜,和养母坐在门前的酸梨树下,王冬梅对酸梨树诉说:“虽然,有几次,我个人都想一死了之,但看看满头白发的妈妈,总是为我祝福。看看瘫痪在床的丈夫连起码的生活都不能自理,我就觉得,撂下他们不管,良心上实在过不去。两个娃儿也还离不开我。我得坚强地活着,我不但要坚强地活着,还要乐观地活着。嘿嘿。”老酸梨树仿佛知道她的心思、听懂她的话似的,哗哗哗地落下几片叶子,飘进她的头发里。在老酸梨树不同时间定式的光影里,开白花、结红果、翩翩红叶起舞,她们每到农历十四、十五、十六、十七的夜里,只要见到月亮不被乌云遮蔽,就会虔敬地坐在这棵老先人种植的树下回味本身单调简易艰苦的生活,人与树的物语淡淡地融合在月光中。

王冬梅在磨难中挺起,变得越加坚强。她给自己鼓劲打气:作为一个人,要上对得起老天,下对得起良心,不能撇下70多岁的养母和瘫痪在床的丈夫不管。抱着这样一个信念,王冬梅坚强地活着。面对一双幼小的孩子,面对一个伤残的穷家,一次次打击,一次次磨难,王冬梅也几次伤心过,埋怨过,但正如一首歌中唱的“人生总有不顺心的事,天塌下来当棉被......”

瘫痪在床的病人,上学的的孩子,几万元的债务。照顾病人、不断地用挖野生药材、养鸡、养猪换来的钱还账和供两个孩子读书成为王冬梅的三大任务。

种好庄稼的同时,王冬梅养了6头牛,20多只鸡,期望通过养殖业脱贫致富,多少有点闲时间,她就上山挖药,采摘猕猴桃、野生食用菌,积累到一定数量就拿到集市上去卖,她一点一点攒钱,一点点还账,每当还清一笔账,心里就轻松一大截。2010年年底,王冬梅一次卖掉了3头牛,一下子还了5000多元的债务,就像搬掉了头上的一座大山。这一年,两个孩子也初中毕业,学会了做饭和理发的手艺,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

王冬梅敬老爱老的事迹受到市、县、乡党委政府的关注,2004年,她获得了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全国老龄委颁发的“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好儿女荣誉奖章。2009年被陇南市评为全市道德模范,2010年被甘肃省评为全省道德模范,被陇南市两当县树立为“敬老好儿女”榜样,2011年9月20日,获得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奖,如此高的荣誉让王冬梅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王冬梅的经历让人震撼,见到她时,她的神情又是那样淡定。她是个朴实厚道而又坚强的山村农妇,她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显得顺其自然、随意踏实,也许正是这种自然淡雅的心态,她才能这样持久地挺住。这也许会成为人性中成就坚韧的一个新坐标。王冬梅对今后的生活没有任何奢望,灾难在她看来都是命中注定,她只是简单但是尽力地对付着发生的一切;看透也是一种轻松,在伺候养母和丈夫时,为了让他们放宽心,有点闲时间她就和他们聊天,说说山外面的事情,不经意间,他们的脸上都会露出一种灿烂的微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