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廷贤的头像

李廷贤

网站用户

儿童文学
202211/26
分享

李廷贤:借火

村里的火种由火柴取代火镰后,火柴还是节约着用的。每当生火做饭时,看看谁家的炊烟冒起来了,就去谁家借火。用一把柴草,在燃火得人家炉灶里夹一点火糟子,带着火种回家,然后吹起火焰,点燃自家炉灶中的柴草。

七岁男孩狗狗布正在煮洋芋,就有邻居家的二婆、二娘、三娘来借火,借火是一种好风气。

“引个火。”

“好的。多夹点火糟子。”

二婆家离狗狗布家不远,十几步路程,一把柴草,有时就直接点燃,跑回去。取火的二婆,一路笑着,一路不停地喊叫:“烧着手了,烧着手了。”

她总是用一把麦草借火,到自家的炉灶前,麦草差不多烧掉了一半,快烧着手了。

二婆是相当勤俭的,生害怕浪费一根火柴,所以,她家的一盒火柴可以用一个月。一盒火柴也就三十多根,她每天计划着,只用一根。晚上点灯,她也向狗狗布借火。

“二婆,好节俭啊,我要向你学习了。”狗狗布开玩笑说。

“你二爷吃旱烟,浪费火,洋火都让他点旱烟了。你别学我,二婆是节省习惯了。就怕点灯费油费洋火。”

其实,在狗狗布家,爷爷也是经常在煤油灯上点旱烟的。狗狗布在煤油灯前看书时,爷爷会将旱烟锅伸过来:“借个火。”

火柴已经有本省生产的了,一小盒子二分钱。上面绘制着牡丹、飞天仙女、莲花等等图案,狗狗布有时临摹上面的画,琢磨火柴是怎样生产的。

有一次,狗狗布放学回家准备自己煮洋芋,发现隔壁二婆也在烧火做饭,不知从谁家借的火,他就拿起一把蒿草柴,走进二婆的灶房。

“二婆,借个火。”

“嘿,你真学我借火?这本来是个好习惯。不浪费一根洋火,你想象看,全村能节约多少,全国能节约多少?”

二婆小时候见过红军,听过红军长征故事,长征路上,一根火柴能够燃起很多堆篝火。

前面的院子里住着三娘和二娘,她们和二婆、武阿婆、狗狗布的娘之间,经常相互借火,十几户人家,因为邻近而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关系密切,借火,借油盐,借米面,就是她们之间的正常交往。谁也不嫌弃谁,谁也不欺负谁,谁也不轻贱谁,瞧不起谁。生活中,她们认为,谁都会遇到困难,会遇到需要借火的时候。天物有限,人生有限,借火成了一种修炼,成为一个修为,达到超越物欲的境界。

借火的人不是没有火柴,而是觉得去邻居家看看准备做啥饭,家里人都好嘛?要不要帮忙,约定吃过饭后一起做些什么。

她们是东南西北各村嫁到这一个村的,不同的脾性,在一方时空,在借火的往来中熔炼。她们一起烧纸浆,在墙壁上晒麻纸,一起剪鞋样子,一起纳鞋底子,一起砸盐,一起砸调料,一起咂摸旧事。

时常往来于借火,加深了邻里之间的感情,一起抗御风寒,一起体验生死轮回,一起修补心性的缺陷与和善。

最初,狗狗布因为年纪小,不太理解借火的意趣,认为二婆、三娘、二娘都有点小气,小心眼,吝啬。吝啬这个词汇,原地语境中叫细享,意思就是细致分享。随着细心观察,狗狗布发现,完全不是。她们之间,有了好吃的,就相互分享,叫这家那家的老人品尝,给这家那家的孩子吃,过年过节,更是争抢着请老人吃饭,这哪里是小气吝啬呢?

她们的大度和宽容积淀了平日的勤俭节约,养成了不浪费一根火柴的好习俗,形成了精致的风俗。在狗狗布地心灵深处留下了深刻印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