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廷贤的头像

李廷贤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9/10
分享

李廷贤:反弹琵琶

秋风一吹,桂花盛开了,满村子桂花香,秋高气爽,惠风和畅。花椒采摘完毕,李耿喜手里有了钱,决定进城去。就办一件大事,给女儿慧慧转学,从邻村的初中转进城里的中学。

城里一个夏天如同蒸笼,立秋了热气还没有完全减退,山里人害怕进城;但是,孩子要转进城上学,李耿喜不得不脱下迷彩服,换上一身蓝色西装,把胡须刮干净,穿上一双棕色皮鞋,提上三斤新鲜花椒和十斤新鲜核桃进城,找表妹刘兰英去。表妹在十九中当老师,以前答应过转学生进城的事情。

“就拿点花椒和核桃?不拿别的?”路上遇见邻村的老张,老张惊讶地问李耿喜。

“咋?找表妹转个学生,还拿钱?答应得好好的,说自家亲戚的娃,不用花钱。”李耿喜很自信地说。

“那就好。如今农村的娃娃转进城上学可不容易哩。我表弟在十七中当教导主任,我家小辉转进城上学花了三万元,还是托别人转的,我弟弟找过一次校长,人家当面拒绝。但愿你的运气比我好一些。”老张和李耿喜是好朋友,无话不说。

李耿喜有些纳闷,但想了想还是很自信的进城了,他相信自己的表妹有办法转学生。刘兰英是市音乐学会的副主席,市政协委员,名人,不愁转不了一个学生。李耿喜下了城乡客运车,坐上126公交车,直接在十九中教师公寓北门下车,大大样样走进十八号楼三单元九层二号,按门铃,没人开。打电话,没人接。

每年开学季,都是忙天,老师和校长的电话一般都关闭。

李耿喜坐在地上等。

晚上六点办,表妹回楼了。“咋?等了半天?”

“坐着,迷糊了一会儿。放学了?慧慧要进城上学,你答应过的,转进你们学校好啦。”

“我出了点小事,学校正让作检讨,不方便。”

“啥事?”

“哎,假期给自己的孩子补课,有两个同事三番五次让我给他们亲戚家的娃娃也补习一下,就是钢琴练习嘛,我开始不答应,他们和家长苦苦相求,我只好每人收了三千元,这不,都考上音乐学院了,家长却告状,说我是办补习班赚钱。倒霉不?现在教育局也追究学校,校长一肚子气全都向我出了。”

“那家长也太气人了,不过你也想开一些。以后别上当了。这也是挖坑。你也是,为三千元钱违纪,划不来。”

“我都退钱了,他们还追着告状,倒赔了一千元,说是来来回回坐车的费用。”

“人家可是倒赚了一把。你就算无私奉献吧。你爷爷是教育战线的劳模,优秀乡村教师,你就算是发扬上一辈的优良传统,舍己为人,助人为乐。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李耿喜当过兵,当过村干部,能说会道,思想倒比较开通,顺势劝刘兰英想开一些。

“哎,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就当自己帮助了几个贫困学生,当了一回志愿者。”

“那,慧慧转学的事情,总得考虑一下吧?听说,老师们都有一两个转学的指标,你的指标就给慧慧吧。”

“瞎说。没那样便宜的事情。一个班由标准的45人,扩充到55人,每班可以转学10人。都在校长手里控制着。”

“听说,社会上有人专门办理转学,与校长们联系密切。”

“你自己打问去吧。我也是听说过,但是没有见过。”

刘兰英显然有些心乏,对李耿喜表现出无可奈何。

天无绝人之路,李耿喜灵机一动想起老张,他打通了老张的电话:“大牙哥,还是你有门道,转学的服务中心在啥子地方嘛?”

“亚洲路999号。”

按照张大牙的指点,李耿喜找到了一个女人,张大牙说,那就是某局长某校长的闺蜜,一年可以转60多个农村学生进城,给人能够帮上大忙。

李耿喜按照要求支付了三万元钱,名叫阿喜的女人从手提包取出一张盖着十九中学校印章和校长私章的纸条,问:“想去那个班级?”

“七年级一班。”

“好嘞,没问题。拿上这个条子去找刘兰英报名就成了。”

这以后,李耿喜照猫画虎,帮村上几十户人家转学生进了城,大家都觉得他很有能耐,在村委会换届时,就选他为村主任,他入党后,当选村支书。

这一年秋季,也是桂花飘香季节,省上召开乡村旅游发展大会,到敦煌参观学习。李耿喜和乡党委、政府领导到了敦煌,他看到敦煌城内弹琵琶女孩的雕像,很纳闷,问乡长:“哎,我说领导,你看那个谈琵琶的娃,怎么把琵琶反着拿?我们平时也弹琵琶,都是抱在怀里的。反拿着,咋弹呀?你不觉得有点奇怪吗?”

“李耿喜呀,你就不懂了,那就是绝活,反弹琵琶。敦煌飞天乐舞的绝活。不然,没有这样的绝活,谁大老远跑这里来呀?你瞧,世界各地的人都来了,这就叫大旅游。旅游产业,要的就是绝活。”

“原来是这样。我茅塞顿开了。”

李耿喜回村后,就和村班子成员研究本村的绝活。发现有漫山遍野的野生牡丹,野生核桃,野生板栗子,野生猕猴桃,还有山歌。他顺便就唱出一段新词:高山顶上烟雾缠,烟雾下面是花园,花园里开满野牡丹,一朵朵牡丹真好看。吸引游人观牡丹,吃了野果子再吃洋芋搅团;再来一碗酸菜面,带上一笼子土鸡蛋。

村文书是个刚回村的大学生,见他唱得高兴,就用手机录下来发了抖音,没想到,他一夜之间成了网红。到村里来的游人一天天增多,进城打工的人纷纷回村。

李耿喜赶紧向乡党委乡政府申请,从教育局要老师,一度冷落的村学又热闹起来了。村子里的娃娃也就不用再花钱转进城里了。

有一天,城里的阿秀找到李耿喜,说:“李哥,有个大老板的娃想到村上的学校来上学,说是山里空气好,学生户外锻炼的内容丰富,能培养吃苦精神。还是老规矩,三万元,你看成不?”

“哎呀,你小瞧我们了。城里的学生到山村学校来,欢迎欢迎,不收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