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魏俊舱的头像

魏俊舱

网站用户

小说
201910/13
分享

书法家老k

书法家老k

这几日,老k像得了什么怪病,坐不是,睡不是,出门转转也觉得好没意思。

老k退休了,退前是某局副局长。在任时整天忙忙碌碌,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可现在呢?只能用两个字概括——无聊,难以忍受的无聊。如此下去怎么行?他愁上了。临退休的两年他天天盼退,可退了呢,才知其中之味,原来无事儿干也是一种痛苦,无法言表的痛苦。退休是什么,就是无用了,让事业淘汰了,被推向社会边缘。

工作是可以退休的,但生活只要有一口气存在就得继续,就不能退休啊。

人不管在任何时候总要活得快乐一些,那才叫生活,才有意义。人老了快乐少了,那也得寻找呀!中国人养老有三种境界:健康、快乐、自主。前两种多人做到了,但后一种“自主”呢?这个境界达到的人太少了。人所追求的快乐是不同的,一些人是依“自主”产生快乐的,没爱好,没追求,没晚年规划,没梦想就没有快乐。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活到老,学到老,让自己的晚年更加丰富多彩。老有所为,不虚度光阴。《论语》中有句名言:“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说的就是这种境界。

是啊,要快乐就得干个什么,干个有意义有趣味的事儿,“专注力才是对抗岁月的力量和抗衰老的法宝”。

哪干啥呢?自己的快乐趣味在哪儿呢?老伴劝他说:你可以学学他人,下象棋,打麻将,或去广场甩甩胳膊,踢踢腿脚。这些老k何尝没有想到,但人各有其志,对此类他无兴趣。

老k想了多日,终于做出了这样的决定,练书法。

老k的决定让老伴哂之,说:做梦吧你,你都成苍发老头子了练书法?书法是啥,那是一种很高的文化艺术,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有很强的艺术功力。精神、体力、时间都要具备,你有吗?你办得到吗?老伴当了30多年小学语文教师,早老k三年退休,她虽然未实践书法之道,但是教师嘛,对传统文化艺术是多少知道一些的。

老k听了老伴的话,说:嗯,你说的对极了,正因为如此,我才选择了它。老伴还是摇摇头:异想天开!

老k说:是的,老了,精神、身体都大减了。但你知道“人老如童”这句话吗?,现在我需要的正是童稚般的兴趣和梦想。还有,练书法是一种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锻炼,正是老年人的最佳选择。苦、难才能体会到其中之味,才有意义,有意义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相比,老伴比老k活跃一些,做完家务赶时去参加一会儿老婆子们组织的广场舞。但无事儿了也垂头叹气,她常对老k说:孙孙在身边就好了,可是......老k说:孙孙在天边哩,想了向那边望望不就好了吗。

去你的,石头心。

老伴为想孙孙常与老k斗嘴,但她还是深解他,他是刀子嘴豆腐心,内心深处是什么她能不知。现在他要依练书法消解无聊寂寞她基本上是支持的,就是担心年事已高,如一事无成反而增加更多的烦恼。

“写大楷”是80年代以前小学孩子们的一门必修课,是书法艺术的入门练习。老k上小学的时候“大楷”写得比别的孩子好,老师在每页上都画满了红圈。就是那些红圈儿鼓励萌发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特别喜爱,但这种喜爱后来没有很好的发展。上了中学以后没有书法课了,工作了无暇捉笔弄墨。但他对书法艺术的爱好有增无减。他爱看别人的书法作品,帖、报刊上登载的只要发现总要仔细观赏一会,书法论文见之必读。看的多了,阅的多了,时间久了,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一些以前没有的知识,对书法艺术有了较高较深的理解、体会。

练书法对老k来说不是像老伴说的那么消极,人老体衰只是一个方面,人老了,退休了,反而对某些活动有了更多更有利的条件。首先有了充足的时间,上午可以从9点开始练到11点,下午从2点半练到5点,耽了什么?误了什么?他有一间较大的书屋,只需撑起一张案板就行了;这是一处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院内有园栽花草小树,还有凉亭鱼池,干净整齐,空气新鲜,安静清爽,正是文化人所希望的好地方。

当他撑好了书案,把买到的笔墨纸砚放在案角,铺上画毯,展开宣纸,倒上墨汁,脱掉外衣,甩甩胳膊,曲曲手指,然后握笔欲书的时候,呆住了。以谁为师?尊哪家?学哪派?走哪门?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还是草书?草书又有小草、大草、狂草。老k虽然早涉书艺,但哪一家哪一派最适合于己,从未深入研究。老k已年逾花甲,但行笔走势还得从头开始。书法几乎是千家百派,初学者必须涉广专一,否则一事无成。专哪个就要进行认真选择。要符合自己的性格爱好,文化层次以及年龄,所以选择是极为重要的。尤其年龄,老k计算了一下,凭自己的身体现状再活20年不在话下,但这20年是要在60至80岁之间度过,正如妻子说的,体力精力肯定都是不能如愿的,而所剩的时间毕竟有限啊,所以须认真对待衡量计划。

老k想,楷书讲究点画清晰爽利,工整严紧,自己这个岁数提笔心跳手抖,已是无望;隶、篆用笔精妙,蕴含深奥,攻之不易;草书笔走龙蛇,直抒性灵,气势奔放,又觉得自己缺少那个秉赋。至于大草狂草,那要不是伟人的风樯阵马,挥洒江河,便是癫狂之士的粗狂豪放,蔑规肆意的涂抹,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老k把自己收藏的十几本字帖都搬出来,翻看了好一会儿仍无定取。

这时老伴进来了,说:哟,还像个场乎哩!

她看看书案上的一堆书、帖,再看看老k发呆的神情就明白了,说:咋,无从下手是吧?哟,要那么多讲究干啥,你搞书法和小孩玩家家有区别吗?由着性儿画吧,反正有事儿干而且快乐了就是。《兰亭序》是你最喜欢的呀,练它吧!

老K听了顿悟,说:嗯,你真是我的良师益友,引路神灯,好!就练《兰亭序》。但一点你错了,不求其真其美,其精其神能快乐起来吗?我是谁呀?!

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和苏东坡的《寒食帖》史称三大书法经典,为后人欣赏、学习、研究的范本。《兰亭序》自然工胜,藏有玄机;《祭侄稿》落笔如金,天真罄露:《寒食帖》书无定法,出神入化。奇墨妙笔,各有千秋。但较之,最爱最易接近的还是王体《兰亭序》。老k最后选定了此本。此为行书或行楷,即行与楷两体兼容的一种。这种体形风格既沉稳大方,又灵活毓秀,正是老k向来追求的。历代被称作书法家的多了,但被誉为“书圣”的仅王羲之一人。于是,学习临摹《兰亭序》便作为他这回练习书法的第一课。

临本选好了,老k恭敬地将《兰亭序》打开,放在正上方,然后屏息、凝神、聚气,一笔一划,一字一字地临摹起来。

从此日起,老k每天早起,洗嗽毕,茶食过,读帖半小时,临帖两小时;午休过接着练。天天如此,雷打不动。写过的纸张摞在一边,一寸一寸地高起来,放过一沓又一沓。练书法的确是个辛苦活儿,过后腰酸背痛,腿臂僵直不舒。

老k每次写过后下楼走走,甩甩胳膊,曲曲手指,见见阳光,吸吸新鲜空气,或观观鱼儿,看看蝶儿,咿呀快活极了,有那个重生再造的感觉。是的,这就是他给自己人生最后的一个阶段上,从新选择创造的一种充满文化意味的新生活新境界。老k自祝自贺。

老k不夸不显,不招客会友,只求一心一意练好字。如此勤练三年,将《兰亭序》练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老伴评价赞成:没想到你竟然如此执著投入,成绩也很明显啊!

老k说:我还是觉得缺了什么,神韵。形似神韵不到仍算不上有收获。

老伴说:王羲之七岁善书,十二岁通读前人书论,至书《兰亭序》又二十一年过去了,你比得了吗?再说,影视界扮演毛主席的人有十几位了,其神态气质哪一位真正达到了呢?伟人是天生的,一般人是无法达到的,只要形似就该满足了吧我的老公!

老k说:你说的也是,但艺术是无止境的。既然爱上了,其追求就不能停止,不能满足,永远不能。当你一经发现了那个艺术的巅峰,就要不懈努力地去攀登。

又三年过去了,老k自知练王体已经有了很大的收获,可以说该掌握的掌握了,该达到的达到了,但他仍然没有满足。王羲之是一千六百年前的人,一千六百年以后的今天,其信仰、社会环境、生活习惯、欣赏要求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你如果停留在一千六百年以前,那就等于没有进步,没有发展。因此,基于传统,赋有新的时代气息那才算最佳。在某种意义上说,临摹是向前人学习,即便以假乱真,那只算作是一种优秀的技术转移,那里没有自己的艺术创造。如果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再继续攀升,进行自己的创造,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那里才有自己,才叫进步。继承传统,力争出新,才不愧这个时代。老k决心别开天地,独树一帜,创造新的经典。老k的要求更高了,雄心更大了。

春去秋移,不觉十年又过去了,老k已经76岁了,人老艺成。人更老艺更高。人书具老,炉火纯青。老k的书法艺术已经达到只可神会不可言传的很高境界了。

老伴说:写得好又能怎样,谁知道?

老k说:你知,我知足矣。

那算什么书法家。

老k说:算,从开始我就是这样想的,做一个无名的书法家。

老伴说:哪位书法家无名无誉?攀登艺术高峰就是为了名誉!

听,迂腐!艺术家凭的是真正的艺术才能,不是虚名,不是自夸自吹。大概王氏当年并不十分重视名,历史上许多书法家,艺术家并非都是为了名与利而成名成誉的,如今有不少追名求利者,目的达到了吗?没有,那都是枯枝烂叶,风一吹,雨一淋什么都没有了。凡一味追名求利者都未免虚伪浮躁,这样的人怎么能打造出良玉金石呢?老k说。

这天老伴说:如今书画市场走俏,写得不怎么样的一幅也卖几百上千的,我把你写的拿几幅去市场卖,卖好了多买几斤好肉吃。

老k说:我们不缺卖肉钱,别去丢人现脸了吧。

丢啥人现啥脸呀,拿去准会有人喜欢而掏钱的,说不定我们要发大财了哩!

老伴还是拿了一卷书法作品,一个毯子,一只小凳子去市场卖。

这里是一个较大的书画市场,叫卖的讨买的人却也不少。老伴选了个地方,铺开毯子,展开书作,她坐在凳子上笑脸迎客。的确也有人站在前面观看、欣赏好一会儿的,称赞老k的字写得挺不错的,但一天过去了,没有一人愿掏钱买。

老伴回来给老k说了,老k说:事在意中。

老伴不甘心就此罢休,第二天又去了,其结果和第一天一样。

一连七八天过去了,十几天又过去了,还是那个样子,一幅都没卖成,一幅降到十元都没人赏脸。

老k劝老伴说:算了吧,人家要的是名,不是艺术。

你就是笨,你不会也弄个什么协会的证证子吗?老伴生气地说。

我早说过了,从开始就不是冲着名来的,也不是冲着钱来的,不奇怪。别去了,休息去吧!老k双手推推老伴的背。

此后,老伴对老k的书法作品一点兴趣都没有了,她将成千幅的作品胡乱卷在一起,填在一只破木柜里,再也懒得理它了。

老k呢?练书如初,精神不减。

老k的书法艺术渐渐被人传谈评说,有找上门来看的。凡青睐者可分三类,一、闻风探奇看热闹的。二、敬其年大,精神可嘉,登门访之敬之;三、书法爱好者、收藏者,想亲眼看个究竟,是否值得收藏。他们中间也有识者,看到了挂满两壁的真实成绩被震撼叫绝,但无一人真正拿出诚意收藏一幅。老k无名无誉无头衔呀,其作品值得掏钱买,值得收藏吗?他们还是犹豫着。他们劝老k参展或上市拍卖,以扩大影响。老k只淡然一笑。

一晃又是10年过去了,这时老k高寿86岁了,老伴三年前就走了。这样的年龄对他来说已经很满足了,到该去找老伴的时候了。

这几天老k突然觉得心骤跳,体颤气喘,身体不行了。儿子儿媳远在外地工作,他们早已落户居住在那里了,一年回不了两趟老家看看老人。老k让小蓉给儿子打电话,说自己生病了,让回来一趟。要求孙子也来。孙子大学毕业了,开始工作了。孙子自生下他没见上几回,不知怎么,这回他特别想见见孙子。儿子回电了,说工作忙,一时走不开,过几天吧。可是,三个几天都过去了,不见他们回来。

小蓉是老k侄孙女儿,16岁,只念了个小学。自老伴去世一直由小蓉侍候着,都整三年了。

这天,老k把小蓉叫来,让她把一沓字纸抱过来,翻翻,只取出一张放下,然后叫把所有的字纸包括木柜里的那一大捆取出来搬到院子里。小蓉几回才把那些字纸搬出来,在院中堆成了小山。老k下床扶杖又让小蓉扶着走到纸堆跟前。

老k敲着了火机,小蓉这时才明白了什么,急阻拦说:大爷,这是您几十年的心血呀,珍宝呀!

老k说:是的,没有它我能活到今天吗?能活到这个岁数吗?它的好我已经得了,现在没用了,烧了吧。

院子里着起了熏熏大火,青色的浓烟像一条粗大的蛟龙腾空而上,直撞蓝天,老k后退10几米,看着它流下了幸福满足的泪水。

老k临终叫小蓉打开柜子,把留下的那一幅作品拿出来。他接过作品打开看看摸摸,然后给小蓉,说:你大奶死了三年了,全是你侍候照顾我,铺床做饭泡茶,吃了不少苦头,这片字纸给你,权当大爷留给你的一点念想。小蓉含泪而接。

儿子儿媳还有孙子都赶来了,可是老k停止呼吸已五个多小时了......

一位退休老人从花甲之年开始,精研苦练书法20余年,临别只留下一幅作品,能不叫人吃惊,费解?

只要是珍宝总会被人发现的,只要是真金总会发光的。

一位省报记着闻知后,专程采访了小蓉。记者首先观赏了那幅仅存的作品。作品是一六尺横幅,浓墨行书诗仙唐代李白诗作一首:《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作品一经展开,溢香生辉,叫人甚爱。记者也是一位书法爱好者,立即判定这不是一般作品,就拍了照。然后向小蓉了解了一下老k去世前尤其最后那几天的大概情况后告别。

十几日后,省报副刊头条发了一幅书法作品照,是老k的。作品旁加了按语,简单介绍了作者生平情况;对作品作了评价,其评价颇高,称之为新时代书法界的精品、奇品,神品。

老k的书法作品一经见报后,各地有人来电求买;只一月就有五六十人上门出高价求买;多个收藏单位、展馆,驱车赶来请求买作品,可是,哪儿有呢?

老k的儿子、儿媳、孙子,始知老人的书法作品有那么金贵,问小蓉,并看了作品才知一切,悔之晚矣。小蓉见他们十分难过的样子就说:作品是大爷临终时特别留给我作为念想的,我很爱它。但它是你们亲父亲爷的作品,如果你们爱,我愿将它交给你们。

老k儿子摆摆手说:不,我们无脸面要,还是你藏着吧。叔只求你要真心爱它!

小蓉说:嗯,我懂。

后来仍有收藏家上门出巨款向小蓉求买,可小蓉呢,一见来人立即躲藏得没影儿了,来者逗留数日都见不到她,悻悻而别。

这事儿引起了多人的议论,有说小蓉迟早要发一笔大财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有说小蓉是个傻丫头,好事儿会轮到她吗?最后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不知。最多的还是说老k,你说这个老k,这个古怪的老头子,怎么会是这样呢?花那么多的时间、精力,研究、创作的作品,怎么说毁就毁了呢?作为一位文化艺术家,只知乐己,不知乐人,正确吗?应该把那些好作品都留下,或者多留几幅也好,可是......唉,太可惜了!老k到底为什么要那样做?恐怕一时无人能够准确作出诠释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