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甘肃民乐县乡村里流行着一种男孩子爱玩的游戏,叫打嘎嘎,又叫打宝。
打宝需用的材料是一长一短两根木棍。长的叫宝棒,与胳膊长短差不多,一头粗一头细最好,手握着细的那头,抡起来力道大。短的叫嘎嘎,四五寸长,要粗一点,把两端削尖,平放在地上能够两头悬空为好。 打宝之所以流行,不仅是因为取材方便,还在于玩起来有趣。
打宝可以两人玩,也可以多人玩。打宝开始前,先用宝棒以一个脚后跟为圆心画圆,再从圆周开始划出两条线,像喇叭口一样,用来限定打的方向。打的时候,人站在圈子里面,一个手捏着嘎嘎的尖尖,一手抡起宝棒击打嘎嘎,嘎嘎落得越远越好。这叫“打”。由于嘎嘎比较短,为了防止打在自己手上,必须十分小心才行。不熟练或者比较紧张的孩子,往往会打空,或者打在自己手上,嘎嘎就地落下。有的孩子技术娴熟,一手捏着嘎嘎尖,一手使劲抡宝棒,在宝棒打到嘎嘎的一瞬间放开嘎嘎,嘎嘎受到有力的击打,就会飞出很远。第一轮是随机打的。根据这一轮打出的距离,按照远者先、近者后的原则,确定正式开打后谁先谁后的顺序,然后按顺序开始游戏。
正式打的时候仍然要站在圈子内。打的人先将嘎嘎打出去,然后再击打落在地上的嘎嘎,这叫“剁”。“剁”的时候要准确地击中嘎嘎悬空的一端,让嘎嘎跳起来,再迅速击打还没有落地的嘎嘎,让嘎嘎飞得更远。这叫“挑”。然后再剁再挑,直到打不中跳起来的嘎嘎,或是嘎嘎不再跳起来为止。剁和挑是需要技巧的,要心手眼合一、一气呵成才能成功,稍早或稍迟都会打空。剁和挑还需要机遇。如果嘎嘎落在平坦或是凸起的地方,嘎嘎的尖尖会悬空,剁的时候就容易跳起来;如果嘎嘎落在低凹或是松土、柴草上,剁的时候就不容易跳起来了。
如果剁的时候嘎嘎没有跳起来,或是没被击中落在原处,就以嘎嘎为起点,用宝棒向着圈子的圆周丈量,十棒为一宝。比如是三十二棒,则叫三宝二,以此类推。这叫“量”。游戏开始的时候,参加游戏的伙伴们会约定一个上限,十宝、二十宝、三十宝都行。谁达到上限算谁赢,接着进行最后一个环节,叫“罚”。罚的办法是,数字最小的人背着赢家走一个来回。走的远近,由赢家打一次嘎嘎确定,打多远,背多远。
那时候,家家都会养一头驴、一两头猪、几只羊、几只鸡。夏天孩子们放学后,要承担挖野菜、铲猪草、放驴,割草等杂活,所以打宝一般是在冬天晚饭后进行。由于布料紧缺,孩子们穿戴一般都比较单薄,立在寒风中、雪地里,冻得哈手跺脚,但依旧玩得很热闹,吵吵嚷嚷、嘻嘻哈哈、快乐无限,身体素质也会不知不觉提高。打宝要精力高度击中,左右手高度协调;剁的时候要掌握好力度,准确地剁在嘎嘎尖尖上;挑的时候要快而准,否则会挑空。玩得多了,孩子们会变得手疾眼快、非常机灵。丈量的时候不但要记住自己的数字,还要盯牢别人,否则会有机灵鬼虚报数字。在丈量和监督的过程中,计数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丈量的时候要弓着腰或者蹲着前行,对于腰部、腿部能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打宝赢了的人不骄傲,输了的人不沮丧。赢了的人被人背着高兴,输了的人背着别人故意出个洋相做个鬼脸,逗引得大家发笑,孩子们就在游戏中逐步养成了遇事能赢得起、输得起的心理素质。
儿童游戏,反映着一个时代当下的生活,也无形地影响着下一个时代。愿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在健康的游戏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