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岳令团的头像

岳令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10
分享

风雨黑子楼 神奇孙都村

美丽的黄河水奔腾不息,穿越亿万年时光,造就了无数英雄和史诗。而位于新安县东北部的孙都村,就像母亲河的怀抱中的一颗明珠,镶嵌在美丽的秦岭画卷中。

穿行在通往孙都村的乡间公路上,放眼望去,春天的田园风光别有一番韵味。村庄、田野、田园交错,生态环境优美。奇花异草,高山草甸,小溪清流,古径通幽……

汽车在孙都小学校门口的草坪上停下了,面前一座青砖砌成的城堡很有气势,这就是黑子楼了。果然与众不同!眼前的黑子楼高耸入云,伟岸挺拔,霸气雄风。楼顶土层上的各种树木,是那样的枝繁叶茂,苍翠浓郁。数百年风云变幻,历经战火的洗礼,黑子楼仍然以坚不可摧的威武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

关于这黑子楼,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呢。传说三百多年前,有一个大财主王黑子,因诚信经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钱也赚得盆满钵满。为人乐善好施,常资助乡邻,老百姓都叫他“活财神”。有一年,他准备在家乡孙都盖一座高楼——“望青楼”,用的土都是从用马车从陕州拉回的,因陕州土不会流失。中午时分,有一个老婆婆用衣襟包了一包土,对黑子说:“我给你添一点土吧?”黑子有点不耐烦地说:“我还差你这一包土,走吧,别耽误我盖高楼。”老太太看到王黑子如此傲慢,非常生气,就把这兜土倒进旁边的沟里,飘然而去。让王黑子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老婆婆竟是王母娘娘的化身,那兜儿倒进沟里的土,不一会就突出形成一座小山,名曰“金牛山”,正对着“望青楼”,从此,工匠们白天盖楼,夜里这座金牛山就化作一头金牛来拆楼,盖了拆,拆了盖,“望青楼”始终盖不起来,王黑子只好放弃。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没有加顶的黑子楼。

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据说实际上是王黑子为想念住在洛阳城的好友福王朱常洵而建的楼。想福王的时候可以在楼上望到洛阳城以表思念之情,因此“望青楼”又叫“望京楼”。这高大雄浑的黑子楼同时还可以防匪来犯。据说建成的楼上有石磨,有水井,生活用品样样具全。就是一家人几年不下楼也照常生活。楼体下边内有一孔十米深四米宽的大砖箍窑,冬暖夏凉,可以直接通往楼顶。

岁月变迁,朝代更替。再坚固的黑子楼也没能挡住农民领袖李自成的长驱直入。崇祯十四年,李自成起义军进入孙都村,安营扎寨28天,临走时一把大火,把孙都村烧成了一片灰烬。王氏家族从此风光不再,走向没落,王黑子也就此走完了他颇具传奇的人生。

花开花落,沧海桑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在的孙都村,有街肆,有牌坊,有舞楼,有寺庙,有拱桥,有阁楼,有王氏祠堂,有东陂池……从这些明清建筑中,依然能看到昔日孙都的一片繁华昌盛。在孙都南街,有“至宝堂”、“固本堂”、“文德堂”三家宅院,建造于明朝时期,门额上方有镶嵌着堂号的大匾,均为三进院落,石狮分列台阶两侧,中院东南角建有十米高的炮楼,上有枪垛和炮眼,供看家护院用。院内对厦、窑厦成对称布局,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气势恢宏,人们把这条街叫做“三楼门”。其中最让人难忘的是“至宝堂”的临街大门,建于清同治九年,被称为“行善之门”,王家祖上常在门口周济苦难乞讨之人,因为“善”是王氏家族的重要家风。

阡陌纵横,古槐婆娑,徜徉于古村中的青石路,竟如穿梭时空,回到了明清时代的小镇上一般,让人啧啧称奇。风徐徐吹过,微微带着点凉意,深呼吸,享受这份清新。这里,是一片净土,不失为一块养心之地,没有商铺,没有街道,没有住户,没有喧嚣,没有高速,没有高铁,没有工厂,没有噪音,没有污染。这一刻,放下所有沉重的工作,抛开全部烦闷的心情,你会邂逅最真实的自我,感受到一种全新的意境——这,就是孙都村的神奇之处。

红尘风云变幻,世事沧桑轮回。数百载过去了,王氏家族善于经商的强大基因一脉相传,出现了不少名商。今天,在历经风雨侵蚀的黑子楼边,王氏的后裔捐资兴建了孙都村小学。风雨中守望的黑子楼,与充满生机的学校,一古一今,一新一旧,相依相伴,相映成趣,在无声地诉说着黑子楼的传奇和孙都村所发生的沧桑变迁,改变着村民的内涵和思想。

孙都村以古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展现中国传统古村落,蕴含浓厚的古文化,让我们感受到了古文化与民生同在,现实与神秘共生存的景象,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