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宗伦的头像

王宗伦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9/10
分享

散文:候车室见闻

 

候车室见闻

 

/王宗伦

 

从候车室的落地玻璃窗看出去,以遵义高铁站为中轴线的城市大楼鳞次栉比。高铁站广场正中央的旗杆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对面高楼上的巨幅电子大屏上,“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八个红底金字,给人振奋昂扬的视觉冲击。

些时正值夏末秋初,我为了参加贵州省纪实文学学会成立大会,专程和文友霞姐从桐梓赶到遵义高铁站乘坐遵义到六盘水的火车。因为要等候一两个小时,我就在候车室里闲逛,逛着逛着,二三十年前的那些候车记忆,就从心底翻滚了起来。

那时的候车很灰暗,多数人背着大背篼、小背篼、塑料袋、蛇皮口袋,大包小包地扛着出门。有的带了干粮,比如干粑、炒面,饿了就从背包里面抓出来,当众吞咽。那双抓干粮的手,指甲盖里挤进去许多黑垢。这些黑垢很顽固,就算用指甲互相抠挖也抠不干净,好像浸到指甲肉里面。有这样一双手的人,大多是农村出门打工做苦力的勤苦人他们舍不得花钱,渴了就到水管伸手,把头一歪,翘起嘴巴含住水龙头,一股水就咕咚咕咚地流了进去我就曾经是这支农民工当中的一员。如今这样的身影很少了,反而有些怀念。

那时候赶火车,最喜欢的事情是看报纸。买一叠报纸张在屁股,拿几张在手上,看完了这几张,把垫屁股的抽出来,过的那些下去,又先前垫过屁股的那几张。等我看完了,如果发现旁边有需求的人,就顺手递给他,如果没有,就把报纸放在凳子上,让喜欢的人自己去拿就这样,一份报纸已经揉皱了,仍然有人捡起来翻阅。即使在艰苦的年代,即使在嘈杂的环境,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仍然是强烈的。

那时的社会治安不好,处处让人提心吊胆。那些“吃露天坝的饭”或者“血盆头抓饭吃”的人,比如偷人的,抢人的,骗人的,要钱的,要饭的,强买强卖的,喊客的……让赶车的人害怕着,躲避着。多数人死死抓地住自己的那个包包,眼睛死死地盯着自己的那些东西,生怕一转眼就遭人家偷走了。然而,越是露出这种紧张神色的人,越容易遭受那些地痞流氓的欺负。很多人都是在紧张和自卫意识中焦急地候车,难怪有的人在赶车途中莫名其妙地疯了。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导致的各种幻象,从而对假想的敌人进行攻击,又让一些无辜的人遭受了伤害。

每年春节前后,火车站就极度拥挤。火车站坝坝常常挤得人山人海,排着长长的队伍买票候车。倒卖车票的“黄牛”也到处都是。滞留在火车站的人,晚上只有在候车室冰冷的地板上睡“猪儿告告”各种又臭又怪的气味绞杂起来像一块布一样把人覆盖在地面上,而众人聚集起来的热气,却又驱除了冬夜的寒冷。有时候我甚至故意炫耀:“几百上千人同睡一间屋子的生活,你过过吗?”现在要过这样的生活也无法了,因为人们坐在家里面就可以网上买票,按着时间赶到火车站就行,再也没有几千上万人滞留火车站的情况了。

我想,时间就像一部纪实作品,每一页都是时代发展变化的真实记录。作为一名纪实文学作者,我喜欢用比较法来观察社会的变化。现在的候车室,与二三十年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了。首先是硬件建设上巨大变,室内全空调开放,落地玻璃窗宽敞明亮,一排排干净整洁的靠背座椅,柔软舒适,还有电动按摩椅,一扫,就可以享受按摩服务在偌大的候车大厅中,有两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并排坐在一起,手挽手,还把微信视频打开,与家乡的老伴们秀恩爱。我看他们拍视频,刷微信,发抖音,简直羞死我了。我虽然年近半百,但我从来没有和妻子一起在大庭广众之下这样“秀”过。古人说:“人要老来俏!”因为他们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他们这代人经历的生活波涛比我们这代人多得多,所以他们活得更加豁达吧?

手机是人们候车时最消遣的陪伴物,有的在关注浏览天下大事;有的在收看“学习强国”内容;有的带着耳机听音乐;有的靠在靠背椅上闭目养神;而我则喜欢把观察和捕捉到的情景简单快速地记录在手机上。人们的脸上流露着轻松自在的神情,没有顾虑随身携带的财物的安全问题;很少看到那些纹身的或者剃了光头的人在里面鬼混也没有看到那些要钱的、要饭的真乞丐或者假乞丐。人们的衣着舒适得体,款式新颖,甚至缀上补丁或者撕几个口子,以乞丐”为时尚。放在旅客身边的大皮箱、小皮箱、拉杆箱,显得整洁而充实,即使有大背包,也是那种特制的背包,既好看又适用,甚至有些酷。再也没有看到那种油腻腻、脏兮兮的蛇皮口袋之类的包袱了。而人们的脸和身材整体偏胖和丰满,红光满面。只是戴眼镜的人群明显多了起来。我特别留意人们的双手,没有看到那种指甲盖里面裹满黑垢的情况。为什么变化这样大?我想,人们的基本生活实现了“一不愁两达标三保障”之后,健康、卫生等层面的追求也与时俱进了。

候车大厅的充电设备、饮水设备、咨询台等便民服务随处可见。身披红飘带的志愿服务者笑容可掬。就连安检口那么严肃的关卡,工作人员的举手投足也规范而优雅。没有看到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因为大厅专门设置了吸烟室,有需要的人就集中在那儿“吞云吐雾”,不影响他人。整个大厅虽然几百人同时在等候,但干净整洁,井然有序

我围绕候车大厅转了两圈,看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现象:有的静静地阅读着厚厚的著作,有的落地玻璃窗前,戴上耳机轻声读英语,也有的打开手提电脑,十根手指像一群蝴蝶一样在键盘上飞舞。

我在手机上快速地记录这些映入眼帘的关键词:安全、阅读、礼仪、谦让、微笑……

这些关键词,让我想到了“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我的思绪连接到我的家乡贵州的发展变化上来。是的,最近十来年,们贵州紧紧抓住“大交通”的发展命脉,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在脱贫攻坚期间,贵州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公路,交通路网成为西南最密集的省份,从前那种崇山峻岭、深沟险壑给贵州人造成的闭塞落后的局面已经被打破,“大交通”促进了“大旅游”的快速发展“藏在深闺”的贵州,渐渐露出“云贵胜江南”的欣欣气象来。

小小的候车室,就是“大交通”上的一个个音符。如果把“大交通”比喻成大写的“人”,那么,候车室就是人体上的一个个穴位。我从候车室这个“穴位”的变化中,看到了贵州省快速发展的大变化,看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大变化,也让我看到了纪实文学的责任和未来……(正文2461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