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伦
星星6岁,小铃铛3岁,是亲戚的小孩,暂时住在我家。
一个周六的中午,我们一起吃饭时,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幸福”二字。
星星撅起小嘴巴,指着小铃铛说:“小铃铛比我幸福。”
“为什么?”我看着星星撅嘴时假装生气的样子,被她逗乐了,顺口问道:“你能举例说明吗?”
“我每天起床上学的时候,小铃铛都还在睡,”星星的嘴巴翘得老高,“我的懒觉都还没睡好,可是又不得不起床。”
一个6岁的小女孩,怎么已经感觉不幸福了?这个时候如果没有良好的引导,这个不幸福的“概念”一旦强化,肯定会影响她,甚至让她产生厌学情绪。我急忙说:“小铃铛还觉得你最幸福呢?”
“为什么呀?”
“你不知道,姑妈送你去上学了,她起床找不到姑妈,守在门口哇哇地哭。姑妈回来了,她会把你背过的书包拿来背起,跟姑妈说,我也要上学,”我说:“你看,小铃铛羡慕你有大人送去上学,她感觉你才最幸福呢,是吧?”见星星歪着脑袋认真地听,我又进一步说:“能够按时上学是小孩子的幸福,你说是不是?”
看着星星似懂非懂的样子,我立即打住话头儿,转了一个方向继续引导。
“我和姑妈比,谁幸福?”我用筷子指了指我,又指了指坐在我身边的妻子。
“姑爷幸福!”星星回答得很果断。她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因为我以为她会回答“姑妈幸福”。
“姑爷幸福吗?请举例说明。”
“有时候,姑妈早上叫你,你说,今天不舒服,要多睡会儿才去上班。你可以不按时上班,你不幸福吗?”她说的倒也是真的,有时晚上加班熬夜,早上会多睡一会儿。在星星看来,我应该是幸福的。
“请再举例说明。”我一边赞许地肯定她的说法,一边鼓励她再举个例子。
“每天吃饭的时候,姑妈都要打个电话,问你回来不,如果你说要回来,我们就要等着你回来才吃饭。”她的话没表达清楚,她的意思应该是:一个每天都有人牵挂着吃没吃饭的人,是幸福的!
我歪过头看了看妻子,她也在看我。我们相视一笑。我又歪过头继续引导她:“请再举一例。”
“你背疼的时候,喊我和小铃铛给你捶背,我们就给你捶。”说着,还放下碗筷,双手举起,攥着两个小拳头,做一个捶背的动作。
一顿饭吃完了,我们的讨论也就结束了。吃完饭,我在手机上简要记下一行字,然后去睡午觉了。
大约半个月后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我在整理手机“便签”时,看到这样一行字:“幸福是生活中比较而来的细微点滴。”这句话让我回忆起那天中午吃饭时讨论“幸福”二字的话题来,于是在电脑上敲打了上面这些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