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伦
随着年龄的增长,时常回想起童年放牛的情景来。
我从小就知道老牛的辛苦,它肩上扛着我们一家的口粮,所以我放牛时,就不忍心再骑到它背上,而是背着一个大背篼,放牛的时候,还要割一背青草回来,给牛作夜宵。
父亲犁牛的时候,我就坐在田埂边,思考哪里的草好,等父亲一犁完,我就牵着牛,到最好的那块草地上放牛。牛低下头,嘴里伸出一把红镰刀,在草上一扫,就把青草卷进了嘴里。
看着牛吃得刷一刷的,我也拔几根嫩草芯,放进嘴里嚼,甜脆清香。我立即停止了这样的举动,我不忍心把本来属于牛的口粮糟蹋了。
我选了一块光滑的石头坐下来,静静地看牛吃草。我不到草地上乱蹦乱跳,怕踩脏了草叶,影响牛的口感。
看着满山满坡的青草,更嫩更绿的也是多了去了,但牛一旦吃饱,便不再像先前那样贪婪,而是悠闲自得地慢慢“品尝”,“品尝”够了,就停下来,开始反刍吃进胃里面的食物。牛在咀嚼的时候,像一个得道高人,像一个智者,像一个隐士,安祥淡定。
我想,无论牛有多大的胃口,有多长的寿命,也永远吃不完地上的青草,也不能全部拥有它所喜欢的饲料。面对如此多的“拥有”,牛会烦恼吗?或许牛早就知道,重要的不是吃了多少食物,而是咀嚼多少吃进胃里的食物,所以它从不贪婪,吃饱了便会望着我,猜测我是牵它回家,还是要多在山上呆一会儿。我如果不想走,它就选择一块合适的地方卧下来,开始反刍胃里的食物。有时候,还可以听到牛牙错合的叽咕声。想起初中学过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那句话,于是引用到牛身上,如果说“学”是牛在吃草,那么“习”就是牛在反刍。牛的力气特别大,特别有劲,难道不是“学而时习之”得来的营养价值吗?
牛要有力气耕田犁地,就需要不断地吃草,不断地反刍,“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那么,一个人要想在世上有所为,难道不是一样需要不断地学习、思考、工作吗?难道不是一个“学而时习之”的过程吗?人生就像牛一样,你“吃”下去的是圣贤经典,咀嚼起来就是见贤思齐,“吃”下去的是真善美,咀嚼起来就是天经地义。你的人生阅历越丰富,咀嚼起来就百感交集。如果能从失望中嚼出希望来,从苦难中嚼出甜蜜来,从不幸中嚼出幸福来,从历史中嚼出未来来,从失败中嚼出成功来,这日子就会越嚼越有味道。
2012.7.27
2019.2.26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