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宗伦的头像

王宗伦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3/06
分享

庄稼的根

 

王宗伦

 

种庄稼,主要是收获它的果实。但有经验的农民,却注重培养庄稼的根。

根深才能叶茂。

农民对庄稼付出的辛劳,多数在外行看不见的地方下力。

比如挖土,就很有讲究。挖土要挖两锄土。第一锄挖轻点,浅点,把面上的熟土(肥泥挖翻转,接着在第一锄的地方挖第二锄,把土深挖出来,盖在第一锄熟土上面。生土盖熟土,地肥埋在下面庄稼的根须努力朝有地肥的深处长庄稼的根扎得深,耐旱能力抗倒伏能力增强了。

几千年来的农耕文明,物性与人性是互通的。有经验的农民,知道挖土的时候,把饱含地肥的熟土深埋在下,庄稼的根顺自然而然朝土地的深处扎根,不需要农民去说什么,指导什么,庄稼自然知道怎样生长。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其实这样的经验,也是经历过反面挫折和教训才加深认识的。据上年纪的老人讲,当年深翻土地,掘地三尺,旱地治理收效明显是也有一些地方搞瞎指挥,把水田也深翻,结果几年都“不住漏”。“不住漏”就是“渗漏”的意思。本来,“指挥者”是想通过深翻土地的方式,让庄稼的根须扎得更深,提高产量,结果事与愿违。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黔北山的水田多数是“望天水田”,全靠下雨对着瓢泼大雨犁田,上面一犁铧深的泥土和着雨水三犁三耙,这一层泥土就犁得像浆糊一样,而这一犁铧下面的泥土,板结坚硬,被犁铧磨得像水泥地面一样光滑玉滑,上面那层浆糊一样的泥浆覆盖在这块光滑的“水泥地面”上,再把四周的田埂筑好,水田才不会漏水,装满水,插秧。有经验的老农整的田“住漏”“一锅水”就可以管到秋收。整这样的田,除了力气,更重要的是技巧,犁铧要掌握得不深不浅,犁耙要又细又匀,整出来的田才不漏水。很多生手整的田,刚开始看不出高下,但过不了多久,生手整的田,水位下降很快,不久就干裂了,而熟手整的田,“经干!”“经干”就是经得住干旱的意思。而水田深翻后,却把水田的“老底”刨松了,水田“不住漏”,就很难有收成了。所以,看似简单粗笨的田间劳作,需要拿捏得住犁耙的分寸和轻重度,整出的田才合格。

我没有学会整田,我只学会了从父亲整田的经历中展开联想。耕田种地与为人处事是一个道理。就像一个人,你的那些人生伤痛已经在心底结了老痂,已经成了对人生有用的“老底”,可是,有人偏偏要把这层“老底”刨松,这有多残忍?水田不能刨老底,人生也不宜刨老底啊!何况我们这些经历过太多伤痛的普通人。人生对一项事业的钻研程度,就像庄稼向大地扎根的深度一样,思想越往心灵深处扎根,生活质量就越高,抗挫折能力就越强,就越能经得起生活的磨砺和考验,就越能结出丰收的果实。

庄稼的根扎在大地上,才有收成。那么,人生的根应该扎在哪里,又有多少人明白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