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河阳
编剧 周镭
主要角色:
李光弼 太尉,天下兵马副元帅 老生
韦陟 东京留守 老生
仆固怀恩 朔方副节度使 净
康元宝 李之部将 生
荔非元礼 李之部将 净
张用济 李之部将 净
李抱玉 李之大将 生
白孝德 李之偏将 小生
雍希颢 李之偏将 小生
李日越 原史思明部将后归降 净
史思明 叛军首领称帝 净
刘龙仙 史思明部将 净
高庭晖 史思明部将 净
周挚 史思明大将 净
喻文景 史思明部将 净
徐璜玉 史思明部将 生
李秦授 史思明部将 净
安太清 史思明部将 生
时间:唐乾元二年(公元7 59年)七月至次年。
地点:河南河阳城(今河南孟州市)。
剧情简介:
唐朝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邺城之战后,鱼朝恩将失败责任权推到了郭子仪的朔方军身上,并向李亨进谗言,唐肃宗剥夺郭子仪兵权,任命李光弼代替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引起朔方军将士的不满。九月,史思明统兵十余万,分兵四路进攻河南,一路进军顺利,直逼洛阳。于是李光弼决定放弃洛阳,退守河阳,留洛阳空城给史思明。李光弼率五百亲兵赴河阳统帅朔方军,到达河阳后李光弼清点兵马仅有2万余人,为整肃军纪,斩杀带头闹事不服军令的张用济。史思明占领洛阳后,凭借优势兵力猛攻。李光弼看到史思明作战主要依靠良马千余匹,这些马每天都在黄河南岸沙渚上洗澡,便心生一计,挑选军中母马五百匹,把它们所生小马驹留在城内,把马全部赶到黄河北岸,母马因为挂念城中小马驹,嘶叫不停,史思明的战马听到以后,也都随之跑到黄河北岸,被唐军所获。接着,李光弼又用木杆铁叉叉住史思明黄河上的火船的进攻。李光弼在野水渡地方打通粮道,到了晚上,李光弼撤回,只留了一千多人。李光弼对雍希颢说:“贼将高晖、李日越、喻文景,都是万人才能抵挡的人,史思明必然派一人来劫我。我先走了,你领士兵在这等他们,不准和他们交战;他们若是投降,就和他们一起来。”史思明派李日越前去捉拿李光弼,说:“你领兵去野水渡,这次一定能抓住他,你派铁骑晚上渡过去,为我抓来。如果抓不到李光弼,你就别回来。”李日越率领五百骑兵,早晨接近了雍希颢的军队。雍希颢的士兵在护城河边,只是互相看着喊叫。李日越感觉很奇怪问:“太尉(指李光弼)在么?”有回答说:“夜间走了。”李日越又问:“有多少兵?。”有回答说:“一千人。”又问:“将领是谁?”答:“是雍希颢。”李日越沉思良久,对他部下说,我接受的命令是必须抓到李光弼,于是李日越便投降了,和雍希颢一起到了唐营。史思明损兵折将,亲率大军再进攻河阳,李光弼身先士卒,他事先在靴内藏刀,对将士们说:“战,危事。吾位三公,不可辱于贼。万有不捷,当自刎以谢天子。”三军感动,部将李抱玉、荔非元礼等率兵奋勇杀敌,大败叛军,杀敌一万余,生擒八千余人。 “河阳之战”大胜,牵制了史思明主力军,保障了潼关和长安的安全。
第一场 定策
背景:宦官观军容使鱼朝恩忌恨郭子仪,借唐军九节度使邺城之败,在肃宗面前进谗言,将郭子仪召回京师罢官,任命李光弼为朔方节度使、兵马副元帅。
本场情节:史思明叛军乘胜欲大举南下西进。李光弼临危受命,欲阻挡叛军西进坚守洛阳,又苦于兵少粮缺战马不足,犹豫再三定下坚守河阳的策略。
(洛阳城内唐军营帐内,四校尉引李光弼同上。)
李光弼 (引子)鼓角声悲,社稷危,百里无炊。
(念) 铙歌战鼓断人行,声惨风悲日失明。安若泰山戡贼乱,间关百战佐中兴。
(白) 本帅李光弼,契丹人氏,辅佐大唐,世受国恩,位列三公,如今执掌帅印,征剿安史二贼,也是那圣上多疑,奸臣作祟,叛军猖獗,才有了邺城之败。在这危难时刻,更要省天时之机,察地理之要,顺人和之情,详安危之势。
(唱) 安史二贼真可恼,欲壑难填气焰嚣。
兵起范阳施残暴,祸乱国家罪滔滔。
黎民百姓为芟草,狼烟四起百业凋。
我与郭帅将贼讨,胜负难分心内焦。
贼势浩大尚可耐心与他相较,奸佞充庙堂却难寻化解的招。
夜沉沉心寂寂孤魂哭号,雾茫茫身形倦前路迢迢。
前时节九路帅齐把贼剿,邺城下弃垂成瓦解冰消。
一来是各帅离心图自保,君忌臣六军乱却无主旄;
二来是鱼朝恩奸贼当道,将校们被束缚难逞英豪,
他只顾贪功轻敌风难料,一旦间兵溃败慌把命逃。
(韦陟上。)
韦陟 (念) 世代书香官宦家,朵云风韵世人夸 [[1]]。
生逢战乱忧国事,举步前来太尉衙。
韦陟 (白) 来至太尉帐下。参见太尉。
李光弼 (白) 啊韦大人免礼,看坐。
韦陟 (白) 谢太尉。
李光弼 (白) 邺城一败,贼势大盛,那史思明必将乘胜而来夺占洛阳,啊,韦大人,可有什么御敌妙策啊?
韦陟 (白) 我军利在按兵,不利速战,可以坚守洛阳。
李光弼 (白) 按兵甚好,只是这坚守洛阳么?唉,现如今这洛阳可是难守。
韦陟 (白) 洛阳乃是我朝东京,岂能不守?
(探报上。)
探报 (白) 史思明命其子史朝清镇守范阳,自领大兵向西来犯。
李光弼 (白) 再探。
探报 (白) 得令。
(探报下。)
李光弼 (白) 果然,史思明亲自带兵来夺洛阳城了。这洛阳城该如何防守呢?
(探报上。)
探报 (白) 史思明亲率十万大军兵分四路,渡黄河,取滑州,出濮阳,围汴州,攻郑州,一路乘胜西进,其先锋已逼近洛阳城啦。
李光弼 (白) 再探。
探报 (白) 得令。
(探报下。)
李光弼 (白) 哦,那史思明的大兵,来势汹汹呀!哽,真是来势汹汹呀!这洛阳城么,是守是弃还要抓紧定夺。
韦陟 (白) 正是。
李光弼 (白) 要守洛阳,必然多处分兵,那汜水、崿岭、龙门都要派精兵把守,才能保洛阳无虞,就眼下这些兵马连老弱算来也不足一千,这,这,这哪里够分呢,这明明是守不住地呀!
韦陟 (白) 哎呀,还真是难守。
李光弼 (唱) 看如今洛阳城城孤兵少,欲坚守必分兵怎挡敌潮。
逢新败士气低乌云笼罩,史思明侥幸胜更待发飙。
我本当困守危城扼畿道,怎奈是这孤掌难挽狂涛。
韦陟 (白) 既然洛阳难守,就该退回潼关,据险以挫其锐。
李光弼 (白) 哦,这退回潼关么,哼,也是大大地不妥呀。
韦陟 (白) 有何不妥?
李光弼 (白) 我军虽是新败,但观天下大势,正是敌我相持,两敌相当,贵进忌退呃!
(唱) 韦留守有机谋他又言道,退潼关据险隘可挫锋刀。
但岂知益张贼势计非妙,五百里山河岂能无故抛。
月上中天只知白惨惨照,洛水东流又掀起戚戚涛。
可叹俺赤诚心为把那江山保,怎奈是弱水孤舟正风雨飘摇。
板荡臣自应当把国报效,在江心补漏急切莫停桡。
急切中想起那河阳险要,
(白) 河阳啊河阳,北连晋城与长治二州,向西锁钥长安,真乃表里相应,成猿臂之势也,正所谓利则可进取,不利则可退守,扼此咽喉可使叛军不敢西侵。
(唱) 暂驻河阳再寻破敌妙招。
李光弼 (白) 韦大人,还是暂退河阳最好。
韦陟 (白) 太尉妙策!那里尚有郭大帅余部近两万人。
李光弼 (白) 甚好。既然如此,有劳韦大人速让吏民出城避贼,使官属人等西迁入关,我们要让洛阳成为一座空城。
韦陟 (白) 遵命!
李光弼 (唱) 腾空洛阳待贼扰,安置百姓避兵刀。
任他侥幸多奸狡,进得城来也徒劳。
我在河阳等他到,备好丝钩钓鳖鳌。
韦陟 (白) 若论军旅之事,还是太尉高明。
李光弼 (白) 呵呵,韦大人谦虚了,辨朝廷之礼,光弼不如公哦!
韦陟
李光弼 (同白)哈哈哈。
(李光弼与韦陟携手下,众同下。)
[[1]]朵云:韦陟常以五采笺为书记,使侍妾主之,其裁答受意而已,皆有楷法。陟唯署名,自谓所书陟字若五朵云,时人慕之,号郇公五云体。”后遂以“朵云”为对别人书信的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