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村祁庄,江南水乡的一个村庄,是我一年四季时常惦念的故乡。
金秋十月的故乡,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趁着周末晴好的天气,我打算与故乡来一次亲密的接触。
驱车从常嘉高速公路的周庄出口下,左转至龙兴路,就到了香村祁庄的地界。
秋风轻拂,稻香流溢。天空清澈湛蓝,辽阔高远,云朵四处散开,仿若透明薄纱。沉甸甸的稻穗,似喝多了酒在风中摇摇晃晃,在阳光的照耀下满面通红。徜徉在故乡的田野,亲切自然,轻松惬意。
在田埂上、沟渠边驻足,眼前的各种作物就像久违的故人,与我絮叨:枯黄的大豆秸秆说,自己浑身上下的豆荚里,果实已经饱满坚硬,快要炸裂啦;风韵犹存的山芋藤蔓说,地下蕴藏的果实已经壮硕,赶紧出土吧;萝卜与白菜还在角力比拼,前者在地下蓄势膨胀,后者在地面聚力凝心,难分伯仲;青菜、韭菜、芹菜之类,密密匝匝,精神抖擞,一茬一茬,前赴后继……农人的辛勤耕耘,得到了土地慷慨丰厚的回馈。
走进一片香村稻场,只见农人正在悠闲劳作。记忆的闸门由此打开。年少时在这片土地上的“摸爬滚打”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为集体饲养的猪和牛割草、喂料;不顾蚊虫与蚂蝗的叮咬,挑灯夜战,拼命拔秧;徒手将一堆堆从猪圈羊圈牛棚里运出来的有机肥料分拣,然后均匀地抛撒在田里;光着脚丫,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水田里蹒跚,弯腰学插秧;炎炎烈日下,和父母一起在水田里缓慢挪动,为一行行秧苗除去杂草;手握镰刀,收割一把把成熟了的麦子和稻子;赤脚将泥土反复踩踏,直至踩烂踩匀,然后制成砖瓦的泥坯……凡此种种,兴许略微减轻了艰苦岁月里父母的辛劳与负担。一件件往事、一幕幕情景,如电影般在脑海里浮现。
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香村祁庄农人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香村稻场这片土地上,多元种植、多种经营,呈现了别样的景象。东部地块是机械化耕作的成片稻田,稻谷金黄,丰收在望。南部的地块分割规整,生长着各种蔬菜,有紫色的豇豆、扁豆,绿色的空心菜、韭菜,红黄绿各色的辣椒等。蔬菜地的南面,是一片开放的湿地,游人可以在此露营、休憩。西南角的一洼水塘基本干涸,荷叶枯萎,农人们正从淤泥里挖出节节相连的莲藕。灌溉这方土地的西娄江,清澈澄净,沿着稻场的西侧,不分昼夜地静静流淌。北部的甘蔗地、玉米地里依然挂着青纱帐。西北角有一片围栏,走近后才发现,里面圈着羊群,羊圈里的肥料可以就近运至稻场的土地。
伫立在稻场中央,努力让大脑放空,让神经松弛。秋风中,各类作物枝叶摩擦碰撞的沙沙声,羊圈里不时传出的咩咩声,还有农人们劳作中的欢笑声,如一首浑然天成的丰收交响曲,在故乡的旷野里随风飘荡。
在故乡的老宅,院子里的柿子树、橘树,也是硕果累累。沉甸甸的枝丫,颔首与我打招呼。在这里,可以无拘无束尽情品尝故乡的味道,可以随心将故乡的物产带回城里慢慢享用,细细品味故乡的深情。
香村祁庄,在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顺势而为、迭代升级,今非昔比。农活不再像过去那样繁重辛苦,村民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也改善了。村民们早已将平房升级成楼房,近年来又将老房翻建成功能设施更完善的新楼房,粉墙黛瓦,规整簇新。村里村外,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公路成网,四通八达,可与东南西北的城市畅通连接,越来越多的小汽车开进了农家的院子。村集体在因地制宜、因时开发可供观赏的农业项目的同时,有计划地引导、组织村民开设民宿、客栈,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到此观光休闲,深入体验与领略江南水乡里的田园诗意。
香村祁庄,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首发于《中国财经报》2024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