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
姜水财从杭州回来后,考虑再三,最后决定要与媳妇、儿子们一块经营自己家的菜地了。
姜东水进行温室、大棚种植蔬菜赚到钱后,不到一年,就把投资的钱赚回来了,并且有剩余。在这个过程中,明利、明山一直跟着他干活,积累了不小的经验,也学了不少技术。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王东水又在剩下十来亩地上建了三栋温室,六栋大棚。
保护地种植蔬菜,不仅管理技术要求高,用工量也比较大。就把新建的温室和大棚中的一个温室和四个大棚,交给明利和明山弟兄俩管理了,并根据管理情况开工资。
姜东水有一个更大的发展计划,他在中央电视台科技频道经常看“我爱发明”栏目。他发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有心人,好像商量好了的似的,不约而同的在做一件事:就是在发明一些机械设备,把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繁重的技能型产业解放出来。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明,如土豆收获机械、花生收获机械、海带打结设备等。繁重的技能型产业,如河南小吃烩面,有人就发明了烩面自动和面成坯一体机,把烩面师傅从繁重的和面、做面坯的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只剩下把面坯拉成型就行了。再比如,长垣人爱吃烩饼,但做饼是一个很累人的活,同样有人把做饼的机械给发明出来了。最近,他又看到有人发明了建筑工地自动抹灰的机械。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将来农民再想仅仅靠出卖劳动力来挣钱,这条路会越来越窄。这样的话,将来会有相当部分农民会回到农村来,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谁也不可能阻挡,也挡不住。
大量农民回乡后,生存就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到时候会有更多的人在土地上动脑筋,这也不用脑子也能想到的问题。自己必须在这股回乡潮出现之前,在蔬菜种植方面,做成规模。这一点也和那一次在乡政府农民培训班上水旺和王先栋老师的分析,是吻合的。他俩在讲未来农民出路的话题时,都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从这两年本村农民打工情况来看,这种趋势正在明朗化:原来村民外出打工,一般都是年初出去,到年底回来。这两年形势出现了变化,刚开始是一年回来三、四次,今年,有很多人过完年出去了,结果不到一个月就回来了,有的是没找到活,有的是活很快干完了。没到年底,有很多人已经回来六、七次了。
怎么办?如何能在这个方面保持住自己的领先地位?只有保持住领先地位,才能长期从事这个行业。农民,不像有文化的人,他们有学习的本事,这个行业不行了,通过学习可以去再换一个行业。对农民来说,经常换行业的话,那就不可能赚到钱,并且使自己的本钱越来越少。俗话说,不怕百样会,就怕一样精。农民是没有折腾的本钱的。在“我爱发明”节目里,看到很多人在折腾得一无所有的时候,总能得到贵人相助,最终发明成功。可是,还有多少人,因为没有这么好的运气而折戟沉沙呢?因此,自己既然幸运的走上了蔬菜生产这条路,就只能努力把这件事干大干好。
可是,只靠自己一家人,这件事是无法干大的。农业生产这个行业,还存在一个怪现象:有的时候,你的产量越小,越卖不出去;越多反面越好卖。生产少了,靠自己卖;生产多了,就会吸引大贩子去卖。仅靠自己去卖,这个生意是做不大的。虽然自己蔬菜生产这几年依靠着市里的大超市不愁卖,但是今年也明显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蔬菜需求也不像前几年那样“热”了,还出现了压价的问题。结账的时候,他也到他们的超市去看过,发现了新客户的展销柜台。再加上,新扩展的几个温室和大棚,蔬菜的供货量也大量增加,是到了该考虑寻找新销路的时候了。既要想办法扩大生产规模,又要考虑销路问题,还要考虑生产问题,这不是蜡烛两头烧,这是要把蜡烛直接扔到火盆里的节奏啊!这也太伤脑筋了。
这个问题,等水旺来了,必须好好跟他商量一下,下一步的发展问题。
六十三
姜水财下了机场大巴,看看时间,才下午三点多,就决定到二哥水旺学校去一趟,跟他聊一下自己下一步的打算。
他先给水旺打了个电话,水旺在学校办公室正在准备下一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工作。于是就拦了一辆出租车,乘车到平阳市职业中专找水旺去了。
不大一会儿,水财就到了职业中专的大门口,付了车费,下了车,就想进去。正是上课时间,门卫拦住他不让进大门。他就给水旺打了个电话,姜水旺放下手中的活儿,跟主任打了个招呼,就从办公室出来了。走到办公楼西侧,水旺拿出车钥匙打开车门,启动车向大门口走去。到大门口,把水财叫上车,一打方向往家的方向去了。在车上,水财就把杭州考察净水机厂的经过跟水旺讲了一遍,水旺一边听说,一边专注的开着车。
六十四
到了小区楼下,水旺把车停稳,然后他们下了车,进了单元门。
到了二楼自己家门前,水旺拿出钥匙打开房门,把水财让进了屋,然后随手把房门带上。
“二哥,给我拿双拖鞋吧,我换一下鞋。”水财站在走廊没往客厅走。
“不用换了,坐沙发上吧。”水旺边说边换鞋。
水旺招呼水财坐到沙发上,水旺说:“你说的净水机,这是一个新行业。如果要是想做这个行业的话,必须要有自己的门市,不然的话,不好卖啊!你要是摆地摊的话,再高端的东西,都成了不上档次的地摊货了。再一个,净水机,是小家电,如果你单单为这一种东西开门市的话,生意不是太好做啊!一般人买家电,他会去一个大卖场,一趟车全看一遍,一般不会去单一的小家电门店。”
水财说:“我回来的路上,就想这个事儿。我也感觉这个生意不好做。再一个,这几年做装修的经历,也厌倦了做生意。我也想回家种地。”
“回家种地也行,我上次回家听咱大哥说,他拿出来几个新建的棚交给明利他们去管理了,你可以回去带着他俩一起经营。将来,有机会你们一家人也可以再承包几亩地,自己建大棚搞生产。”
六十五
又是一个周四,扶贫日。早上八点钟不到,姜水旺就和他的伙伴们在学校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乘车去他们的扶贫目的地——黄助村了。
“到秋收还有一段时间,今天咱们的重点任务是对贫困户进行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水旺,你准备的怎么样了?”书记问姜水旺。
“准备好了,书记。按照你的安排,我主要是对他们进行思想开导,拓展他们的思路,主要从农民的出路上给他们讲一下,做为贫困户应该怎么办。这一个问题,差不多要讲两个半小时。”水旺回答道。
“好,解决他们思想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要结合农民实际进行开导,你的沟通能力,我不怀疑。”书记又转身对其他几个帮扶队员说,“虽说你们几个不是搞农业,但是也想一想,从如何让农民不仅要脱贫,而且还要能致富?”
“好。”其他几个队员异口同声答道。
六十六
课堂就设在村室大院里,村室所在地方,原来是村小学,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学校的老师没了,学生进城的进城,还有一些去了附近的私立学校了,剩下的学生都到邻村的学校去上学了。村室本身就是教室改过来的。
吃过早饭,赵支书已经在喇叭上吆喝过了,所有的贫困户到村室来听课。对几个来的希望不大的贫困户,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还分头进行了单独通知,要求他们必须得来,否则,可能利益会受损。一说到,利益,也就说到了他们的痛处。
姜水旺他们下车的时候,贫困户已经在教室里等了。
驻村书记给帮扶队员进行任务分工,今天上午,除去姜水旺之外,大家主要任务有二个:一个是帮着自己把贫困户的信息录入国家扶贫系统;另一个就是把录入成功的信息打出来,他们分头进行核对。
赵支书带着姜水旺进入教室,刚才还乱哄的教室里,说话的声音一下就降了下来。赵支书走上讲台,说:“同志们,安静一下。今天咱们村里请姜水旺老师给大家讲一响课,希望大家认真听,不要说话。姜老师,可以说是农业专家,他经常到农村给老百姓上课,很受老百姓欢迎。我听咱们的第一书记说,姜老师不要说是在他们学校,就是在太平县,那也是有名的老师。如果谁要是不好好听,将来发东西的时候,谁就最后领。凡是带小孩的,如果家里面有人的话,把小孩交给家里人带。如果没人带的话,你一定要看好他,不要让哭闹啊!”
赵支书转头看着姜水旺说:“下面就有请咱县的农业专家姜水旺老师讲课,大家欢迎!”下面立刻响起鼓掌的声音。
赵支书走下讲台,对姜水旺说:“姜老师,请!”
姜水旺微笑着点了点头,走上讲台,对着大家鞠了一躬,看着大家说:“同志们,刚才赵支书说我是农业专家,说实话,我不敢当啊!不过,要说下农村讲课,那到是真的。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内容就是:农民要致富,必须要‘四有’。”
说着,姜水旺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农民要致富,必须要“四有”。
“我们在座的,都是村里面的贫困户。贫困,本身不是啥丢人的事儿。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有这个自信。有的是因为家里面有病人要治病,把家里的家底给掏空了;有的是因为家里面有学生上大学,把家里面的钱花光了。当然,致贫的原因有很多,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是不管什么原因,我们自己也不能任由自己一直穷下去。尤其是眼前,党中央为了让我们农民过上好时光,能够在致富的路上一个都不拉下。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这个问题时,就斩钉截铁地说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乡村要振兴,首先必须解决农民脱贫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优先解决,就无法实现乡村振兴,为此,国家专门制定了扶贫攻坚计划,要求到2020年年底以前,全国的贫困户,必须全部脱贫。国家都没有放弃我们,咱们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啊?大家说,我们还能装傻充楞吗?”
“不能。”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的答道。
在姜水旺讲课时候,赵支书看到眼前有一个空位,就坐了下来。
“大家说的对,不能。可是我们该怎么做?大家知道吗?有谁能告诉我?”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一个人说话。姜水旺说:“不用害怕,大家尽管说,说错了也没事儿。”
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站了起来,一看就属于比较泼辣的人。“我说一句啊,怎么办?想办法挣钱啊?”她的回答引来了一阵笑声。
“想办法挣钱,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姜水旺点了点头,“你叫啥名字啊?”“她叫王熙凤。”有一个妇女抢答道,引来了一阵哄笑声。
“你才叫王熙凤了。”回答问题的妇女笑着回呛道, “我叫刘凤英。”
“好,请坐下。”姜水旺说。
“同志们,刚才刘凤英同志说的对,但是,怎么才能多挣钱?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解决的问题。”
“致富的路有千万条,但是,最适合你的路却只有一条,选对了,你就不仅能尽快脱贫,还能尽快致富。但是,归纳起来,致富的路两大类:一类是个人致富,如打工、当养殖专业户、种植专业户;另一类产业致富,搞产业,就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了,必须要走团队发展的路子。如何去个人致富?又如何去搞产业致富?这就需要大家用脑子去想。农民要致富,必须要‘四有’,说的就是如何去想的问题。”
“俗话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四有:一是要有规矩;二是要有眼光;三是要有想法;四是要有心。”说着,姜水旺把内容写在了黑板上。
“首先说第一个,有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至理名言。不需要再做解释。也就是这句话是公理。啥叫规矩,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是规矩;社会上约定成俗的道德也是规矩。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你犯了法,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轻则拘留,重则进监狱,甚至是枪毙。你连人身自由都没有了,你还谈什么致富啊?在咱们致富的道路上,守住咱们自己的道儿,也是有规矩。那么啥叫道儿啊?比如,卖面粉的,不添加增白剂;卖食用油的,不卖地沟油;杀猪宰牛的,不注水;卖肉的,不卖病死肉,等等,这就叫道儿。”
“第二个,就是要有眼光。讲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说从解放后,我们农民的三次发展机遇。第一次发展机遇,就是解放后的土地改革,把土地分给了农民,在中国历史上,农民第一次获得了土地,那时候,致富的秘诀是,勤劳。农村流行一句话叫人勤地不懒。由于当时农业科学技术不发达,农业发展可利用的资源主要是农家肥,所以农民除了多付出汗水,没有别的办法。第二次发展机遇,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实行的土地承包联产责任制。这是农民第二次获得了土地。这个时期,致富的秘诀是,勤劳加胆大。当时,农业生产不仅有化肥,还有了农业机械化设备,水泵、拖拉机等农业设备。在那个时期,国家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除去在土地上的勤劳耕作之外,有一些胆大的农民,抓住了这次机遇,开始当上了‘倒爷’,把沿海城市的服装、电子表倒进内地,做起了生意。先富起来的就是这一部分人。后来,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进了城,有做生意的,更多的则是当起了农民工。现在,农民发展的第三次机遇已经到了,就是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工程。这个时期的致富秘诀,除去勤劳加胆大之外,更重要是:智慧。啥是智慧,对咱们农民来说,就是文化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