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翰的头像

郭翰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6/11
分享

诗的视角感与时代维度

 

在诗歌形成的视角中,有很多美学元素和看点,都值得点评。所以,诗歌很受人们喜欢,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生活,造就了诗歌。都可以通过诗歌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呈现出来。这是诗歌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优美之处。自古以来,都受广大诗歌爱好者喜欢。从这个角度来说,诗歌的存在,就会越来越有着深厚的基础。诗人的存在,也会越来越更有自身视角感。剖析时代,构建诗人身份感,组织诗歌开创力等,都会在不同时代,呈现出风景线一样的独特话语权。

 

时代背景产生的时间点

 

从古老的诗歌《诗经》开始,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就在老百姓心中萌生了很深的“诗芽”。打猎,种田,开荒,甚至繁衍……都会在诗歌的雏形里,找到轮廓。这不是说,有人类,才有诗歌。或许诗歌早就在岁月的时光中,有着自身独特的唯美存在,只不过,人类情感的挖掘,碰触动人心弦的文字,也才让诗歌具有温度感。

于是,最早的诗歌体,不是来源于专业的诗人,恰恰来自于生活中的老百姓。也就是说,现在研究诗歌的成果,仅仅只是沿着过去人们的足迹,探索和找寻诗歌的样子,可依然没有得出,何为诗歌“全貌”?何为好诗歌?从这一点来说,就真正印证了“语不惊人死不休”,那也未必真的是最高的境界。仅仅这一点,评述某个时代,某个诗人,或者说,某一群诗人,都是一种错误观点。比如说,过去的诗歌与现在的诗歌,我们不能说此优彼劣,也不能说谁好谁坏。本身时代点不同,必然就会在时间点上有区别,这个意识很重要。

过去农耕文化,还是原始的劳作,现在是精耕细作,还是科技时代。必然就会产生出不同的视角错位。不可能都是统一的句式,也不可能都是统一的格式。要不然,不是抄袭,就是倒退了。

因此,很多诗人担忧,这个时代的诗歌没有了,沉没了,无法复制出辉煌。恰恰说明一点,说这话的人,是因为见识阅历蜕化了,生活体验不深厚。时代都在进步,诗歌不会在现实时空中存在着,只不过我们这代人懒了,没有认真挖掘罢了。又能说明什么呢?说明大家都很聪明,还是都很愚蠢,也不能这么说。或许说明,人们思考的方向变了,关注生活的目标转移了。过去刀耕火种时期,体验生活的无奈,就会很深刻。现在物质经济极大发展,让人们吃饱了撑得,谁还有机会思考好诗歌。即使有,也感觉唯我独欢,上不了台面,自然也就越来越不漂亮。或者写点小诗,也是为了交朋结友,玩玩圈子,唱着以为嘹亮的歌喉,实际上,早就忘了时代使命,渐行渐远。

 

文字深度的思考视角

 

有人说,文字是个好东西,这话很对。人类没有文字,就不能表达系统的思维,也不能形成听觉的美感。过去,有人就说过,形、音、意是文字的美。事实上,这也是诗歌产生的一个原因。思考诗歌脉络,也就不得不提到文字的思考视角。因为文字,组合成诗歌,当然,这种组合是需要很多艺术组装的,甚至还会加入诗人的水平、境界、能力,以及生活思考。

于是,就不得不谈到文字的优势,这是人类发展历史中,真正象征人类进化的一个关键标志。而诗歌,就是通过文字的表述,呈现出唯美的视角点,通过大脑加工,呈现出美好的体验。

因此,诗歌对于文字,就是灵魂与装束的关系。就像一个人,只有穿着各式各样的新衣服,才能呈现出花花世界里,美丽的风景。否则,只能是最简单的存在,无法反映出高尚情操的一面。诗歌也是这样,只有通过思考,让文字的表述生动有趣,惟妙惟肖,甚至哲理深思,才是诗歌的视角美,灵魂美,表达美。

因此,如何让文字具有温度,有深度,有美感。就需要诗人的各种思考到位,深度到位。换句话说,诗人也是艺术家,加工打磨文字的艺术家。

另外,诗歌是一个深入灵魂的东西,只有极大的挖掘内心的体验,才能从文字这个层面,表达出它的优美感、体验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灵感。李白斗酒也才能诗百篇,白居易持斋修禅,刘禹锡历尽生活坎坷,陆游红酥手,黄藤酒,才有美诗面世等等。足够的生活体验,才能让诗人们看到生活最深的一种大美。

也就是说,对生活足够的热爱,或者对生活足够的思索,才能在诗歌的海洋中,找到相对应的语言,这种语言的整体共性,在艺术的加工下,通过文字才能表达出来。因此,把握不住语言关,同样不会有好诗歌的诞生。哪怕现在自由诗体,每个人都有对生活各式各样的体验,每个人把握情感的方向不一样,就是文字表达的结果。所以,诗人能够横空出世,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对文字的运用自如。

诗人本身的沉淀

有人说,能写出爱情小说的人,必然没有更好的享受过爱情的滋味。那诗歌呢,温婉动人,哲理翩翩,小资小调,感人泪目……是不是就可以说,各有情怀感。答案也许是肯定的,因为诗歌是内心最真实的表达,是人们在生活中真实的流露。

如果一个诗人,内心充满着失落感,他一定写不出高亢激扬的诗体,如果一个诗人被爱情温柔浸泡,他(她)一定会浪漫风骚(褒义)。无独有偶,如果一个诗人都是被坎坷的生活逼着窒息,要让他写出激扬文字的诗体,估计可能性也不大。因此,文如其人,有时候,通过诗人的诗歌,可以窥见现状,以及生活状态,同样是很可能的事情。

当然,每个人的生活境遇不同,不同时期也会不一样。因此,这仅仅只是一种心境的反映,绝对不是思想的呈现。真正高明,有底蕴的诗人,都是百炼成钢,具有很深见识、知识厚度的人。从这一点来说,诗歌可以让一个人的人生越来越丰满,留给世界更美的欣赏,这同样是诗歌之于生活最宝贵的财富。所以,为什么诗歌一直受到人们的喜欢,为什么诗歌一直以来得到广大人民的喜欢,也或许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可事实上,每个朝代,对于诗歌的肯定,各有评说,或许只是聊以自慰罢了。于是白居易说,“相逢何必曾相识”;李白说,“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高适说,“莫愁前路无知己”;杜甫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清照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无非是流传下来,供着人们更好的欣赏,或许也就足矣。

而历朝历代,真正把诗歌纳入社会发展意识形态的基本没有。于是,诗歌就成为了一种“流浪”的产物,诗人自嗨的兴趣。从这个角度来说,包括今天,越来越的人们离开诗歌文体,也就不足为奇了。诗歌没有上到台面,也没有必要感到遗憾。但诗歌的存在,一定日久弥新,因为喜欢诗歌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或者说,总有那么多诗人,愿意为诗歌代言,推动诗歌繁荣发展的路,也会越来越铿锵有力。

所以,诗歌不会是一种生产力,但诗歌一定会是一种精神状态。每个诗人对于诗歌的热爱,会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得到充分的表达。这种表达,就是一种源于灵魂,源于生活,源于内心的一种意趣。也是诗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中,需要找到的一种停靠,从而让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充满情和诗。(作者:郭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