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翰的头像

郭翰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0/15
分享

那些撩动心弦的书

 

我始终感觉,读书是美好的事。

在岁月的静流里,读书能让人身心放松,倍感欣悦。在充满诗意的春天,读书使人生机盎然,脸上漾溢着自信,充满生机活力和精气神;在盛情夏日的午后,读书令时光放慢了脚步,让人享受光阴静流的随心所欲,让心灵恣意释放;在晴朗的秋阳映照里,静读自己喜欢的书,会使躁动的心,停泊在一些静谧的文字里,不再心浮气躁,还可寻找一些禅意,使心如止水,悟出空灵;在冬季冰冷的寒气里,围炉静读,可荡除思想尘埃和阴霉,洗涤灵魂。使内心会更通透亮堂和温暖!

多年前,我曾写过《读书丰满生活》的随笔,相继被省级以上报刊采用。在文章里,我回忆了自己阅读的故事。现在想起那些往事,依然感到快乐。读书不仅丰满生活,增加乐趣,更重要的是厚实自己,做一个无愧于人生的人。

读小学时,那个没有电视、录音机、电脑,更没有手机和电脑游戏的年代里,大家除在一起玩耍扇烟盒,弹钢珠,滚铁环,跳羊,斗鸡,老鹰闹鸡儿,躲猫猫捉迷藏以外,最喜欢的还是独自或约上一两个小伙伴,跑到灰堆坡下灯光球场门外小人书摊上一分錢看一本小人书,很有乐趣。开始读《刘文学》,只知小小少年勇斗偷摘辣椒的地主,感到刘文学年幼无知,保护集体财产,敢于同阶级敌人作斗争,故事平淡。接着又看《草原英雄小姐妹》,了解到草原上龙梅、玉梅等三姐妹放羊遭遇暴风雪,为保护集体牛羊不受损失,自己拼命维护的故事,深感事迹动人。后来,又跑到南门口在卯大哥家摆的书摊上,看小人书,读到《鸡毛信》,故事里海娃的机智,为八路军送信,将信藏在一只大绵羊的屁股眼里,最后送到信后,遇见鬼子和伪军,将敌人引进八路军包围圈,全歼鬼子,取得胜利。

当时,还从广播里听到过一首叫做《王二小》的歌曲,与《鸡毛信》故事十分相同。歌里唱道——

羊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羊的孩子王二小

不是他贪玩还在山上

而是他遇见鬼子

鬼子将二小绑在树上

可怜的羊儿看着二小

咱们的英雄王二小……

这歌声反复吟唱,听起来比较凄悲。

接着,又看了《小英雄雨来》。《半夜鸡叫》叫人记住了是周扒皮。还有《半块银元》,觉得故事不是讲旧社会地主如何残酷压迫穷人,就是讲少年英雄如何勇敢,差不多都是一样的,读起来兴趣不高。





真使我们动心的是看古书,古书里最好看的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大闹天宫》、《花果山》、《三打白骨精》,看了一本又一本,感到孙悟空真了不得,七十二变,腾云驾雾,火眼金睛,武功好,帮他的神仙又多,每次都会化险为夷。猪八戒逗人笑。沙僧老实。唐三藏慈悲为怀。白骨精漂亮歹毒。读了《水浒》后,记得很清楚的是《武松打虎》、《武松三拳打死镇关西》、《林冲雪夜上梁山》、《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智取生辰刚》、《九纹龙史进》、《杨志卖刀》……特别是对黑旋风李達提起两把大斧劫法场的英雄壮举,描绘真是栩栩如生。当时没有看见有《红楼梦》、《聊斋》,更没有《肉蒲团》、《玉女真经》、《金瓶梅》之类的书。即使有也还看不懂,只想看打仗打架的,不喜欢谈情说爱的。那时还单纯不懂性爱。

上中学后,因当时学习的语文太简单,课余时爱看的是打仗的书。古典文学找不到书看,没有读到多少书。现代文学却读了不少,《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金光大道》、《创业》……读到抗日先烈的故事和建国初期建设社会主义的故事,史更新,赵平原等英雄令人佩服崇拜。那时,正处在春萌动的时候,去讨好同学张燕,因他母亲在学校图书馆,所以还整到《苦菜花》、《迎春花》、《朝阳花》、《红岩》、《野火春凤斗古城》、《青春之歌》等,看得心旷神怡。对战争中的革命性,信仰的坚定性,正义者的人性的描述,印象特别深刻。特别是对《迎春花》读了几遍,主要是其中对爱情的描写真撩人,所以不知不觉的喜欢。这种喜欢的阅读兴趣伸到读高中。后来又读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解了人生价值的正确方向,革命者的钢铁意志,革命者的爱情,对爱情描述的片断,十分动人。这时,看蒲松龄著竖版的文言文《聊斋志异》,《画皮》,述说隐隐约约的人鬼情高于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促织》更加悲惨,揭示了社会的畸形。鲁迅《伤逝》告诫人们爱情婚姻离不开经济基础,生活有着落,爱才有所附丽。《阿Q正传》精神胜利法只要有人类生活,这种方法永远不会消逝,表现不一而矣!越看越引人入胜,十分有兴趣。这时,能读到的诗歌有《艾青诗选》,《俄国普希金诗选》《郭沫若诗选》《冰心诗选》等,对诗的兴趣比小说的兴趣浓厚。




参军入伍后,正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切充满新的期冀。那时,段杨先生任省军区图书管理员(段杨后成为六盘水作家已于2017年病故),由于是老乡,经常从他那里借一些外国小说看,如《复活》、《战争与和平》、《漂亮朋友》等小说,看得如痴如醉。至今,我还藏有当时段杨先生送的老竖版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当年每月6.5元津贴,还挤出去钱跑到贵阳大十字新华书店买了自已喜欢的书。

1982年从部队退伍,安置在毕节城关工商所工作。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恢复高考已5年过去,考取大学的还是比较少。一股自学热正在兴起,全国总工会,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相关文章。另一方面潘晓的“人生之路为何越走越窄”引发人生价值的大讨论,一批文学作品在伤痕文学兴起的时候悄然走红。我喜欢逛新华书店,遇到自己喜欢的书就买,为了买到更好更新的书,要想方设法去接近书店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从事图书保管的同志。我喜欢文学、自然,对诗歌和小说尤为偏爱。那几年新华书店除摆在店铺卖的书以外,还与各学校联系,他们征订的书要比摆出来的书专业经典得多,好多书在店面上看不到,还有的是内部参考资料。

当时,除读到遇罗锦《一个冬天的童话》,还有《在小河那边》以外,大量的外国文学名著纷涌而至。读司汤达的《红与黑》,我只记得于连如何从一个乡下的穷人奋斗到上层的历程,以及他利用女人、爱情,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感觉不到他的卑鄙。读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我只记得渥伦斯基在火车上与夫人一见钟情的眼神,爱情的真实和虚伪,而认识不到这部小说的现实意义。特别是读到《约翰克列斯朵夫》,看到奋斗的历程。《复活》揭示了人性的虚伪和丑陋,爱的追求与背叛,良心的忏悔和道德的谴责。以及当时社会制度,政治,宗教,经济的欺骗。小说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为被诬告犯杀人罪的卡秋莎玛丝洛娃奔走申冤,上诉失败后即陪她去西伯利亚流放。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是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终于拒绝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合。整部小说看似精神和道德的复活,实质是对沙皇俄国社会官僚机构横暴的深刻揭露。读大仲马的《茶花女》,看到上流社会的糜烂和底层人物的艰辛。读莫泊桑《漂亮朋友》,懂得在贵族社会如何游仞有余的人际关系。读卢梭的《忏悔录》,看到思想家的内心真诚和愧疚,华伦夫人熟女的肉欲诱惑和空虚。读肖霍洛夫的《静静的顿河》,感受到对景物描述的深刻和细致。读张贤亮的《灵与肉》《绿化树》,感悟到作家对人性的刻画和压抑与张扬,最终归宿的完美与时代紧紧相扣,与祖国发展息息相联,命运的沉沦与浮起织就心灵历程。王蒙的《青春万岁》,还有郁达夫的《沉沦》,张洁的《沉重的翅膀》、《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戴厚英的《诗人之死》、还有张杨的《第二次握手》,从风靡一时的手抄本到印刷出版几百万册,书中描写的苏冠兰,丁洁琼,叶玉涵之间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都是八十年代最为熟知的作品。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套《世界中篇小说选》,属高校内部参考读物。当中所选入的一篇《一封没有发出的信》读得泪流满面,这与后来读到茨威格的《月光小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时,对爱情的描述细致也大不一样。整个八十年代的诗歌集子读得不多,当时除了《青春诗选》一、二集,《天安门诗抄》以外,外国的普希金,海涅,当时买到《荷马史诗》等。记得诗人杨牧的《我是青年》,梁小斌那首《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还有食指那首《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一九八三年出差在六盘水市的水成县新华书店,逛了半天,选去选来,以2.53元购得张璋选编,黄畬笺注的《历代词萃》,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千年韵文。从此爱上古典诗词。至今书在,部分页码已脱落。对古典诗词我喜欢欣赏,却学浸不进,写不好,只享受其中意境的美感,丰富自己的想象。尤其是对柳永的《雨霖铃》、《八声甘洲》,元好问的《摸鱼儿▪ 雁丘词》,李煜的《虞美人》读得如痴如醉。古诗歌中,对唐诗偏爱大于《诗经》、《楚辞》。我特别喜欢李白的豪放。白居易的《长恨歌》不但吟诵朗朗上口,而且诗中故事生动,爱情凄美。至今还记得“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还购得一本《元曲》,最易记住的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得悲凄荒凉孤独。

八十年代未至九十年代初,由于《霍元甲》、《陈真》、《少林寺》、《南少林》、《武当》等功夫片的公演,大陆上刮起了武术热。在看惯了一些严谨的文学作品后,加之录像厅的兴起,播放《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武侠片,金庸、梁羽生、古龙、陈青云等港台作家的武侠作品盛行起来。与此同时,琼瑶小说,亦舒的爱情小说进入书店,广受欢迎。当时流传“少不读西游,老不看三国,女不读西厢,男不看红楼。”又被加上“男不读金庸,女不看琼瑶”。还有一种说法在当时也流传甚广:“男看金庸,女看琼瑶,不男不女看三毛。”当时,凡是喜欢读小说的,哪个都是拿起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吃饭前在看,上厕所在看,睡觉前在看。女生些一讲都是《窗外》、《情深深雨蒙蒙》、《几度夕阳红》。男人在一起吹得最多的是郭靖,黄蓉,东邪西毒,四大恶人,南乔峰,北慕容,等等。当然,这其中也读了王朔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橡皮人》、《顽主》。柯云路的《新星》。路遥的《人生》。张贤亮的《灵与肉》。王蒙的《青春万岁》。刘亚洲《大桥下的故事》、《恶魔导演的战争》。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读的书中,最喜欢村上春树《挪威森林》、《海边的卡夫卡》,以十五岁少年田夫卡夫卡的眼睛看待这个世界,他的灵魂从绵软中趋向成熟,精神在荒野中摸索自由。劳伦斯《恋爱中的妇女》、《儿子与情人》,《查菜特夫人的情人》,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余华的《活着》。都梁的《血色浪漫》。

最近,读完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又读了梭罗的《瓦尔登湖》,作者逃避现实的隐世幽居的生活方式,实则是体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充满田园般的魅力。又回头了看路遥的《平凡世界》,茨威格的《月光小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沈从文的《边城》,贾平凹的《浮躁》、《废都》。还看吴思的《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读一些木心讲述《文学回忆录》,星云大师的《禅悟》,南瑾怀《禅学》以及一些佛性方面的书,让自己淡定。

手机的推广,新媒体网络的充斥,那个纸质书籍阅读的方式已渐行渐远。偶尔也读纳兰词和仓央嘉措的诗。调剂浮华躁动中的喧嚣,寻找一处干净的清新,将心沉浸宁静。这是好说难做且持续更难的事。我之所以写下这篇文章,罗列这些繁琐的书单,想说的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与时代的躁动,不知道选择哪些书可读,哪些不能读,或者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这和自己的心绪流动成长是难以分割的。阅读的历程也是心灵发展史的记述。特别是对小说的偏爱和喜欢,实际上也是对故事所发生的历史,经济,政治,人文的了解。更是人生光影的留痕和人性真善美,假恶丑的描述和鞭打。读去读来,留给我们的都是对人类,对社会,对人生,对生活,对自然的思索和探寻,闪耀着文明史发展的绚丽多彩的光茫。令人在阅读的欣悦里,让心灵的自由飞翔!

  眼下,视力压降,老眼昏花,精力不足。回想起曾经手捧一本书,静静阅读的岁月,是多么幸福的啊!






 

作者简介:费明,笔名建新,曾入伍当兵三年。已在市以上报刊媒体以及文学刊物发表作品420篇以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