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是一个与诗歌有缘的年份,伏桌掩卷,总会想起生活中无数诗友。读着诗友们的诗歌,就像看到他们的真容,更像打开了月光宝盒,可以走进他们的人生历史。一个片段,一个片段,诗情才华,句句入心,享受美好,确实快哉。
黔西北高原的诗人很多,瓣着指头数,估计不一定数得完。专业诗人都是人来人往,不要说业余诗人。巍巍的黔西北,山峦叠翠,浩荡荡的倒天河水,碧波万顷,花开的春季,就会想到毕节。你不能不说,这些诗人们看着大山,会有什么情思,不过,慢慢欣赏这个地域的诗歌,就会看出这群诗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怀吧。或许就是这样一代人的人生轨迹与历史命运,铸就了这里的诗歌独特景观。
费明是黔西北诗人群体中的一员,不过,他说:诗歌只是他工作之余的悄悄“爱好”。确实,两年前我们结识,每每到了夜深人静,他都会在微信圈来一首小诗。或大道至简,或莺歌细细。总之,看惯了诗人费明的诗歌,也就熟悉了他生活的习性。就像他的思想一样,飘逸而洒脱,洒脱而清新…….
岁月窖藏了一壶老酒醇厚的芬香,淡去欢笑和忧伤!时光捆绑了我们,叶落叶生不断复制古老的风。固守孤岛,我们恍惚几十春秋,坐看云卷云舒,渔舟晚棹 浪来汐去,惊叹海浪触礁卷起千堆雪,头枕涛声入恬梦/石被削去了棱翘/壁磨化成光滑的镜子/光阴 /割所有激情或忧伤-----《情人》
很多人一般都以为,诗人都是深沉而迂腐,固执而偏激吧。其实,抱着这种想法看诗人们的性格,不仅偏颇,而且缺乏真正的文化关怀,严重点来说,是自己底蕴不够。为诗歌鼓掌,为诗人点赞,这是一种大文化的气魄。因为诗歌可以开启我们人生智慧的“窗口”,可以塑造灵魂深处的“刻板”印迹。
费明的诗歌就有这种功能,清新自然,启发心智,感受内心那些美好的过往,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生活的想念。比如,这些年\我在不断洁净自己\清扫荒芜的庭院\剪掉枯萎的回忆\跌倒许多的梦幻\焚烧了一些思念\邂逅的情怀潮汐般地涌来退\眷念随夕照的余輝隐漫青山\相思在夜的咳嗽中渐渐苍白\我坐在泛绿的田坎上\遥忆着那年遇见后的一些细节\然后沉入缄默的夜色\若是现在相遇\也只是思念---《麦浪》。
翻开费明的诗歌专辑,数不尽的“小诗歌”主题,可恰恰就是这种“小”情感,呈现出一种“大情怀”,一遍遍的让你深情依依。原因只有一点,在费明的生活里,充满着美的发现,甚至院子里一朵小花绽放,都会给他带来几句“饱含”情深的诗路降临。作为一个爱好诗歌的作者,估计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比如《春天的诗笺》里,他这样写道:何求追寻远方\谁都无法握住春光\不为桃红的薄命忧伤\只为邂逅的颤动惆怅。
据说,这首诗的获得,就是他每天上班,经过碧阳湖边,看着春天的每一片影子,然后夜晚一气呵成的,足以看出细节把握,应该是费明诗歌的一个突出特色。他从来不涉入过多理论,更没有太多的拘泥。想写就写,想说就说,按照文字的特点,嵌入了每一个诗歌的韵律,就这样,随时诗歌就走进了他的生活。
流走的时光不再回来/人的景致难以复制/想念那瞬时的颤动/想你单薄的睫毛下的深望/我想你嘴角的微笑/我想你的掌心发出的细微热汗/那一刻阳光与心的跳动。——《夏风从思念上拂过》
费明年轻时候,部队入伍,退伍回到地方,三十余年来一直在政府部门任职。每一天,在自己的城市里,热情耿直的性格,结交了无数地方诗友。看到过黔西北所有的“时代变迁”,也经历过自己想要的青春和梦想。然而,接近知天命之年,对于诗歌的热爱,更加让自己走进了内心中坦然的时光岁月。他说,就是要让自己的生活,像诗歌一样有期待,像诗歌一样散发出美的纯色。“我浮在影子上不再黯然销魂/追寻时光远去的方向/我坐在生命尘埃的河岸/静谧于杨柳依依之下/垂钓自己的过往/风刮过来又刮过去/它不知道/一直在流浪/寻找心灵深处的光亮。
费明的诗歌还有一个特点,简洁易懂、活力四射。冬天没有按我的臆意来临/我全然孤影独行/多人蒙面擦肩而过/我的醉眼无法看清他们的真容/即使相遇也是陌生/陌生与陌生的相撞/碰出的更是剜骨的冰冷/附着魂灵的记忆不断冲动/捎带着细雨伴我而行,—《冬 夜》。有人说,天荒地老才能出美章,沧桑深沉才能是真诗人。其实,真正的好诗歌,都是贴近人们内心的光芒。好作品,不一定是那种艰涩与难懂的东西,很多诗人,把故作高深看成是一种“水平”,恰恰相反,别人都无法看懂,怎么又会流传到群众之中。自我欣赏,更多的会扼杀诗人的特质,走进人群里,谁都可以拾起来作为“宝贝”,都能感受得到那种文字的美,才是诗歌最应该表达的本质。
诗歌是思想的光芒,情感的火种,心灵的赞歌。能够把心灵中想表达的东西说出来,真实的呈献给每一位读者,才是一个诗人最成功的艺术手腕。也正是这样的立足基础,才有了诗人费明的很多“小清新”作品,朗朗上口,简洁易读,跟着这样的诗歌节奏,就能看出作者灵魂最深处的那种情怀再现出来。
黎巴嫩作家纪伯伦说:“诗不是一种表白出来的意见。它是从一个伤口或是一个笑口涌出的一首歌曲。”相信,看到过费明诗歌的人们,也都会有一种共同的感觉,那就是这种诗歌的风格太少,耳目一新的同时,我们都会看到,诗人费明的内心深处,几十年来,都是那样的充满着对诗歌的敬拜,以及对诗歌单纯的美好向往中,找到了诗歌这样一种文本形式,服务好自己期待的生活定位。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一个人内心想什么?笔下就会流露出什么?这也是一个诗人应该具备的本质,没有特意去超越诗歌的想法,就是作者内心的独白和呈现。因为他会真实的通过纸笔,放到了自己想放到的高度上去。
偶有闲暇,都会翻翻诗人费明的诗歌,他不仅擅长写诗,散文,小说都有涉足。英国诗人齐慈说:“如果诗的写成不能像树叶发芽那样自然,倒不如不写为妙。”我想,这句话用在费明写诗的行动上,再形象不过了。做诗、做文,也就是做回真正的自己。“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管作诗是什么风格,只要真正的让自己内心有更好的拥有,或许也是一个诗人值得坚守的品格。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或许不是一个真诗人的初衷。 作为诗歌“爱好者”,费明让我们看到了诗歌对生活最真实的一种呈现表达。真情还在,友情继续,在诗路历程上,期待着诗人费明的更多作品,也算是心灵与诗歌互赠,以此记之,呈与受众。(作者:郭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