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晋宇的头像

郭晋宇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9/27
分享

夕阳无限好,最美是黄昏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乐游原》脍炙人口,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更是被吟诵至今,然而,对于流传千古的"只是近黄昏",我们的理解是否合理呢?
       周汝昌先生曾撰文指出,玉谿此诗久被人误解,他们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过”、“但是”之义,殊不知,古代“只是”,原无此义,“只是”本来写作“衹是”,意即止是、仅是,因而就有“就是”、“正是”之意。因此,根据周汝昌先生的解释,只是近黄昏意即就是黄昏时。
       周先生是语言学大家,他的研究成果也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我在这里想从诗歌欣赏的角度对其理论加以佐证。
        一般看来,“  只是近黄昏”,表达了诗人对于黄昏将至下的美丽的夕阳的哀叹,哀美景即将逝去,叹人生的有限。的确,从现代人的情感体验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解释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我们忘了一点,欣赏古代诗歌,讲究的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要想探讨只是近黄昏的真意,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李商隐的身世与经历。生于晚唐的李商隐,幼年失怙,继而“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在这样的艰难情况下,少年李商隐不分昼夜地发奋苦读,培养了他坚忍有为的意志品质。唐开成二年后,二十四岁的李商隐逐渐陷入了党争的政治斗争,直到二十一年后结束了他的一生。
       我们可以从他的经历中看出,如果不是一个内心坚强而有信念的人,李商隐是不会幼年时坚持学习以及在漫长的党争中坚持二十一年的岁月。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站在乐游原的李商隐,虽然来的时候是“向晚意不适”,但是走的时候更应当是一种经历了美好的夕阳的光照洗礼后的乐观精神,不然,何以名之《乐游原》呢?
       又想起语言学大家王力先生的一句话,“古汉语学习的难点,不在于殊微,而在于迥别”,关于只是的意义探讨,读者自可在心中赋予其含义,但是结合其诗其人,愚以为还是以周先生的观点为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