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郭居士的头像

南郭居士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7/14
分享

《忆少年·别历下》解读一个连续遭贬诗人的叹息落寞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晁补之写《忆少年·别历下》时,是因当朝新党复起,乃尽逐元祐相臣,他亦受累离开京师,出任济南知州,才一年,又犯修神宗实录失实之罪,被降职通判应天府。也就是晁补之谪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告别历下时的抒怀之作。

忆少年·别历下

晁补之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历下城犹如画中山水园林般美好的春景图。借美丽的景色表达了词人在离别之时对这里的留恋和不舍之情。

其实钦定词谱中“忆少年”共收录两谱,而以晁补之这首为正体。关于“忆少年”词牌,万俟咏词有“上陇首、凝眸天四阔”句,名《陇首山》。朱敦儒词名《十二时》。元刘秉忠词有“恨桃花流水”句,更名《桃花曲》。改词双调四十六字,前段五句两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词谱如下(这里笔者不再标“中”):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填此词应注意的地方是,其中上阕处“只”和下阕处“况”为引字。

令人费解的是,标题中的历下,是山东历城县,但当时晁补之出知济州,是在济南任职,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宋绍圣年间,济南郡首府是在历城,宋徽宗政和六年又升州为府,济南郡改为济南府。这就是本词作者出知的是济州,离别的却是历下的原因。

要详细解读本词,就应该对词作者有所了解。晁补之(1053—1110年),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宋史·晁补之传》云:晁补之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故而从小受到家庭良好的文化熏陶,加之其聪敏强记,幼能属文,日诵千言,故早负盛名。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进士,授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祐间调京,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后派任扬州通判,又召回秘书省等职。绍圣初,出知济州(今山东巨野),后来因修《神宗实录》失实罪名,连贬应天府、亳州、信州等地。宋徽宗立,召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崇宁追贬元祐旧臣,出知河中府,徙湖、密等州,后退闲故里,啸傲林泉。晚年起知泗州。卒于任所。

从其身世可知,写此词之后,他又连续遭贬,被降职通判应天府和亳州,不久又以岳父杜纯弟杜纮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公事,为避亲嫌,改差通判亳州(今安徽亳州)。朝廷纷争倾轧继续激烈。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党讫起,再治元祐旧臣。晁补之亦在籍中,被贬监处、信二州(今浙江丽水)盐酒税,乃匆匆赶赴贬所。不料行到丹阳途中,母杨氏夫人病殁,即奉灵柩还乡,服丧家居。元符二年(公元1098年)夏服除,改监信州(今江西上饶)盐酒税。

作者仿佛知道后面的事要发生一样,因此对历下非常留恋,也带着一丝忧愁,细读全文,我们就会有更深的体味。这里笔者将本词翻译如下:

路边有一眼望不尽的官柳,湖中是仿佛不谙人情的画舸游船,还有像我一样漂泊无依的行客。看那南山尚且知道为我送行,可这高高的城墙却把人阻隔了。

这些美如画中的园林溪水,桃红柳绿。假使能再回来,一切也不过都变为陈迹。我的鬓发已像刘郎的一样斑斑若霜,更何况看着这桃花粉嫩的颜色。

上阕先用排比,三个无字,通过对官柳、画舸、行客的白描,突出了漂泊的凄凉和悲哀之情。接着写南山的有情,再写城墙的阻隔,点出主题,期待的人也许是意中相好之人没有前来相送。有情之物与无情之人鲜明而强烈的对比,使作者内心的怅惘与失望跃然纸上。

下阕说明美好的景色,就像过眼烟云,即便将来一切重来,也物是人非,表达出感伤迟暮之意。结尾处引用刘郎的典故(出自刘禹锡“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委婉含蓄地抒发了对人事变迁、世事无常、年华易逝的感慨。

全词借景抒情,精警深婉,极言离别的愁苦,蒙冤的怨恨,个中孤单落寞,感人肺腑。

关于晁补之其人,百度百科有这么一句评论,令笔者很不以为然,即“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我觉得归隐这么诗意豁达、无患得失的思想怎么能和消极挂上勾呢?其实多少人想过上这样的生活,只是归隐的高度是一般人所不能企及的,没有到某种境界是无法感悟和体会其中深意的。晁补之诗学陶渊明,其词虽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而近苏轼,但他骨子里还是隐藏着归隐飘逸思想的,就在大观二年,政局渐有缓和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回家修筑了一座归来园以自娱,自号归来子,忘情于仕途,纵情于山水。

不过晁补之对将别历下之后的前途也不是非常悲观的,这从他另外两首诗中可以体会,诗如下:

将别历下二首一

来见红蕖隘渚香,归涂未变柳梢黄。

殷勤趵突溪中水,相送扁舟向汶阳。

将别历下二首二

鸳鸯鸂鶒绕渔梁,摇漾山光与水光。

不管使君征棹远,依然飞下旧池塘。

在仕途失意又要遭贬的情况下还写出“殷勤趵突溪中水,相送扁舟向汶阳”、“不管使君征棹远,依然飞下旧池塘”这样飘洒的句子,这从侧面反应了晁补之的性格其实还是豁达开阔的。

由于《忆少年·别历下》语言清丽雅致,虽无一丝艳色,却耐人寻味,表达出一个遭贬之人的叹息遗憾和对历下的依依不舍之情,读之使人动容和哀叹。因此这首词被录为钦定词谱也是顺理成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