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皇村寺
一片较高的山坡上,距皇村村庄二三百米,于西边的清潭河东岸上,是块平坦之地。
面积不大,靠近北端中央建有一处房舍,远远地看了,如同一座寺庙。只是房顶坍塌了,仅留着顶端的横檩与四角的挑脊,孤零零地耸立在完整的房墙上。
四面的地里种着庄稼,都是绿油油的麦苗儿。
初冬时节,湿地里的麦苗儿浅浅的,有些弱不经风的样子。
连日的阴天细雨,来时脚底粘着的泥土,到了这里便与土地更是亲热了。前来的人们,只能踏着草丛地带,间或是些较硬的地方行走。终是不能全部,行踏过去,脚面上,裤腿上,早已留下了黄糊湖的印迹。
走近地块的斜坡处,突然看到一块新立的石雕牌子,与来时的大道边,皇村办公室门前竖立的一块牌子一个模样,连新鲜度也没有区别。只是皇村办前的牌子写的是“刘秀故里”,而此处则写的是“皇村寺”,均为襄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的时间都是1984年10月16日。
印象之前的名称应叫皇村遗址博物馆,1984年所建。古时的皇村寺就在这个地方,故设计时以寺庙的模样建筑。
不要觉得眼前看到的土质都松软肥沃,当年重修博物馆时还发现过许多瓦砾砖石。只是随着年月的加深,那些残砖剩瓦都被种地人点点地清除了,以至到了现在是连只零破片也难以寻觅了。
陈迹,销声匿迹了。
毕竟,眼前还有新近竖立的文物保护牌子,还有不远处很是破旧的皇村寺建筑,还有寺内保存的明代与清代流传下来的两块残碑,还有诸多文化与文物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与踏访,还有就是像我们这类前来寻幽的写作人。
时光似水,白云悠悠。
据载,皇村寺始建于元代,具体年份无考。后毁于战火,明嘉靖十三年重建。除了供奉应时的仙家佛祖,还有刘秀幻化而为的白水真人。此时可以看到的,是重建时枣阳的两位大名人袁仕和李邦用,对本地儒学庠生钱时用撰写的《重修皇村寺记》的碑文,分别进行的书写和篆额。
袁仕与李邦用,都是进士出生的御史级官员。能够为家乡的这一盛事添彩,想来当时的场面不会太小,以至于枣阳知县、教谕及府衙上下,外地的儒学教谕、训导大邑,以及远近的文人、儒生、庠生和社会名流等等,多要前来庆贺一番。
如此,寺里的主持、僧众,自然是里里外外忙得不亦乐乎。过后又自然而然地尽着份内的责任,敬天敬土敬佛仙,也敬前来的芸芸众生。从而,皇村寺的香火越来越旺,名声越来越大。
前来的信众,有意无意间,对当年从此地走出去的一代大帝刘秀,或多或少地要进行一些寻访与探究。皇村于远近人们的心中,也就代代留存于世人心中,直到今天。只是,今天的皇村寺,因为纪念刘秀的诸多建筑,于枣阳闹市之地拔地而起,便利了人们对刘秀的快速认知与传播,这里,也就成为了一个历史性记忆的遗址纪念地了。
时以乎,地以乎?
皇村村庄坐落于东,清潭、白水二河分呈于西和北,田陌层岭则广于东和南。四季交替,地理终是。
自然与人文之景,分别为皇村寺增添了一份悠然。
伴随着生活,伴随着山水,阅千年沧桑,历新时巨变。
皇村寺,默默地存留着,于我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