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国林的头像

国林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4/06
分享

明月朗照 心路留韵


——略评李军和他的十二卷《国林作品》

詹华如

 

平时称国林为李军,原因他的本名就叫李军,国林只是他的一个小名儿,或是叫“笔名”。称其大名,是一种习惯,有一种同事和工作关系上的称谓感。

李军是晚辈。在他这一茬的文友中,我与他相交的时间并不长,约略算来大概是在新世纪之后的事儿了。这之前,他一直在勤奋地从事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平时(后来才知道)的写作多是单个的业余性质操作,与文艺圈子里交往的少,在市里各种文艺活动中更是少见他的影子。不张扬,心沉静得下来,这是文品,也是人品。

新世纪到来后,李军渐渐步入到市里的文艺圈子里,这样才开始与他有了一些交往。不过,最开始的交往还是只知其名、不知其人的交往。大约2012年的样子吧,一次汉城文化事业部相邀了市里的一批文友前去说事儿,其中就有李军。这大概是我对李军的名字与真人得到印证的第一次。再之后,因为写作上的事情,特别是当时文联主席吴世忠多次开展的文艺活动,我与李军参与其中,彼此也就有了较多的交往与了解。然后就知道之前的李军,已经出过几本书,其中的长篇小说《浕水情丝》还是上下两部。这样的写作,在枣阳作者群里还没有过。他不为名利所囿,只为圆文学梦面沉耕细作。

印象最深的是李军在2015年里出版的《记忆》一书。说是“印象最深”,主要是李军的这部散文集子,里面的篇章全部是写枣阳境内的事儿。这样的集子,同样是枣阳文友圈子里绝无仅有的写作。这部书出版后,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为此,当时的我,还专门为其写了一篇长篇评论。

李军的写作是勤奋的。《记忆》一书出版后,他没有陶醉在已有成绩的欢悦中,而是开始了另一种宏大叙事的写作。

这写作就是2018年初出版的长篇小说《刘秀归来》,让我一惊。

《刘秀归来》一出版,迅速走俏全国各大网络的售书市场,连北京王府井书店、广州书城等名家书店也排列了这本书。这样的销售阵势与局面,开辟了新世纪里枣阳作者写作走向域外的先河,成为枣阳文艺圈子里的一首亮丽风景。

这之后,李军不但成为枣阳文艺苑地里的活跃人物,也让众多的读者进一步认识了他。

李军没有因为这样的写作成绩而固步自封。他仍旧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一边与境内外的文友们进行着广泛地交往,一边潜心静气地进行着自己的书写。

不骄不躁,是李军的一贯作风。

2019年里,因为多年的劳累,积劳成疾,李军暂时停下了心爱的写作,专事休养身体(李军个人的一些介绍大意)。而在休养中,他并没有真正的去休养,只是暂停了自己的写作。趁着这样的空闲时间,他在出版综合集《浕水纪事》之后,九、十月份,把之前自己写作未出版过的诸多封存作品,进行了分类,然后汇集编印,成就了十二卷本系列的《国林作品》,这又让我一惊。

这之前,李军已经出版了十多部诗歌、散文、小说及综合类的集子,这些成就已经让他在枣阳文艺圈子里成为出众的一员了。现在,编印的十二卷本《国林作品》,再一次让他刷新了帝乡文苑的记录,也成为李军写作路上的一种才华的见证。

这里,我只对十二卷的《国林作品》进行一个简析。

《国林作品》十二卷,洋洋洒洒300万字。一至四卷为《与孙子对话卷》,五至六卷为《虎子纪事卷》,第七卷为《旅游卷》,第八卷为《生活杂事卷》,第九卷为《拾佚卷》,第十卷为《长篇小说卷》,第十一卷为《诗歌卷》,第十二卷为《家庭事业卷》。皆为心血之作。作家不仅能够挥笔宏大叙事,亦长于个人、孩子和家庭的微叙事,几副手笔。

先说《与孙子对话卷》和《虎子纪事卷》。这两类的作品共有六卷,占整个《国林作品》的一半篇幅,全部是写小孙子成长的事儿。由此一点可见,作家对新世纪出生的小孙子是多么地喜爱,并倾注了巨大的爱心书写。

这六卷的内容,充满了爷爷对孙子的关爱与倾注心血的写作,在枣阳众多写作者当中,屈指可数。

《与孙子对话》四卷,是作家对小孙子从出生到一岁时的每天记录。这样的记录,是可称之为“日记”的,只是作者在进行“日记”记事的时候,不全是描写孙子每天的成长事情。如果只写孙子每天的经历,可以想见,那样的结果就会十分的单调,也没有什么可读性。作者一方面为了记录孙子每天的成长情况,另一方面又写了作者自己的一些活动事情。这样的写作,只选取生活中有意义的经历、见闻加以记录,读起来才有趣味,才有可读性。故作者在这里采用与孙子“对话”的形式,把作者对孙子的成长情况和自己的活动、见闻情况一并对孙子“讲述”,如同“拉家常”一般,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不觉突兀了。生活是文学之母,此话不假,李军沉得其义。

抛开作家写作自己及其他人的活动一面,单就记录孙子成长的部分,从中既可以见到抚养一个孩子的艰辛与不易,又充分展现了长辈对孩子的无限关爱之情。下面的两段话可见其中之一斑:

昨天晚上,你爸爸为了让你奶奶在家休息一下,就自己留下来照看你。其实你奶奶回家后也没有闲下来。她把客厅里的沙发进行了整理,把夏天用的凉垫拿出来垫在上面。后来,她又把从医院里拿回的你妈妈的衣服、你的衣服和你尿湿的片子等进行了清洗。等忙过这些活儿后,已差不多是晚上十二点的样子了。

今天一大早,她又提着饭盒和已经晾干了的片子赶到医院里。她怕你爸爸晚上瞌睡大,照顾不好你,又怕你妈妈晚上劳顿,饿了要吃饭便一大早就赶了过去。但没想到的是,你三奶奶已经把早点给准备好了,而你奶奶去时所带的饭菜就成了多余

从两段文字的讲述中,可知这个小孙子,成长在温暖的摇篮里。这样的日记,语言朴实,内容丰厚,闪动着人性的光芒。

《虎子纪事》共两卷,同样是对孙子的成长记事。与《与孙子对话》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一种讲述如何护理孙子,中间还有大人们的各种活动介绍,后者是专门记录孙子于生活中的各种成长中的经历事,其中还有半年是记录孙子上学的事情。

小孩子从一岁到上学及上学后的情景,经常陪伴小孩子的人都知道,那是有许多“趣味”性的成长经历之事啊。比如作者写孙子小时候吃饭一事,当时的小孙子坐在“专坐”上(一椅两边各放一把椅子,背对着,三把椅子固定后形成一个三面遮挡的“坐椅”。放开的一面对着吃饭的桌子,正中的椅子上再放一只小凳子,平时小孩子坐在小凳上吃饭就不至于歪倒两边了。)一次,小孙子坐在“专坐”上吃饭,一个人吃着吃着,便打起了瞌睡来。小孙子一边吃着饭,一边闭着眼睛,头向前一点一点的,过后突然的把匙子一甩,就扑在桌上睡着了。

这是多么有趣的“童话”故事呀。这样的例子在书还有很多。

至于上学的记录,是作者仿照孙子的口吻进行的一年级下半学期的每一天记录。可以说,这样的记录,是作者带孙子上学与平时辅导孙子学习中观察的结果,没有细心的一面还真是不行啊。爷爷成了孙子的“文化保姆”。

今天,是我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开学的第一天。

早晨,我还在睡梦中,奶奶便把我喊了起来。或许是上学期已经养成了习惯吧,虽然当时的我还感觉很瞌睡,但被叫起来后却没有发意怔。过后进行了简单的洗刷,便由妈妈带着我出门吃早饭,然后又把我送到学校里。

因为是第一天到学校,去的时候我还穿了校服呢。

《旅游卷》一卷,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外出旅游的一些见闻纪实。

我知道的,李军之前曾带领父亲出门进行过多次的旅游,开始出版了一本《带着父母去旅游》,过后又出版了《与父母同游乐》。这是一种文化孝心。

作者平时喜爱出游。与其他喜欢出游人的不同点在于,李军不但自己出门旅游,出门时还带了父母亲一同旅游。毕竟,人老了,行动不便了,自己出门自然需要借助子女的带动才能成行。而且,出门的旅游不单单是开眼界,扩心胸,更为主要的是舒展了心灵,快乐了身心。李军,这方面可谓尽到孝心。

除了带着父母的一种旅游,作者还有与友人的一起旅游,还有自己的个人旅游。作者每次旅游,多会在归来后写作成篇,把当时旅游的时间、地点与见闻进行一个梳理,有些详细,有些简略。《旅游卷》的内容,就是展现当时除了带领父母出游之外的其他旅游的篇章。

李军的游记,是一种日记性的书写,你从他的记录中,等于跟着作者进行了一次旅游。请看作者游信阳鸡公山篇幅中的《游报晓峰》的两段描写:

我们行进在最右边的那条弯道上。两旁的树木森森,多是些松树、榆树和一些不知名的杂树,此时正枝繁叶茂,使整个道路掩映于林荫之中,少见光亮。行人到了这里,有一种到了另外的一方天地里的感觉,即便盛夏时节,也会觉得身爽无汗。由是而想,“避暑”之名可否由此而得?

弯道斜着上行,是一个马蹄型的弯儿。于弯道的山坡上,有红漆涂染的石刻“闻鸡起舞”四个大字。因未见书写者的名字,故不知道字为何人所题。只是觉得,这行草体的大字,写得气势雄浑,笔力纵横,足见书者的功力不凡。

《生活杂记卷》里,《感思录》是往日的一些杂感;《梦一般的故事》是作者过去经历和听过的一些带着“神秘”性质的故事;《突发眼疾的记忆》是作者眼疾手术住院期间的经历与见闻;等等。

这里看看《感思录》的一节:

从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在让人们爱护自然,尊重生命,关心和注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这样的意图不能说有什么不好,这样的报道也不能说是什么坏事。但我认为,作者的意图固然不错,用心也十分良苦,可作者的作法实在有些欠妥,让人有些难以接受。作为进行摄影报道的作者在这里大概不是一个孩子,在那种情况下,对于孩子们的所作所为,他有责任去教导那些孩子,他也完全可以对孩子们的不良行为进行当面制止的。也就是说,鸟巢与幼鸟被小孩子们拿走的事实完全可以避免。但作者当时不知为什么却没有那样做,而是眼睁睁地看着几个孩子当着他的面把鸟巢给拿走了;而后,作者又为此编了一篇悲天悯人的报道!这只能说明,作者是在玩文字游戏,是作者在有意猎奇,是作者不愿教育现实中的孩子而在玩虚拟的孩子教育(关于本篇报道,恐怕没有几个孩子可以看到并得到相关的教育);说白了,这是作者在作秀!

《拾轶卷》一卷,主要收录了作者工作之时写作的专业论文、杂记和2019年里所做的“美篇”中的部分文字记录。

请看看美篇《护城河的清流行动已经开始》的一篇记录:

萦绕于帝乡人心头许久的护城河,伴随着2019年的清夏钟声到来之际,从步行街西街口,穿越大西街,走向书院街而折向东方至老北门下坡,再折转向北,至人武部西围墙,再转向老政府院北围墙,总长度3200千米,一条环绕故城北、西、南(指一实小东南一带的护城河改造)三面的清流战斗打响了。

帝乡的护城河起源于南宋嘉定年间(约公元1218年),与枣阳城墙的兴起基本同时。当时的护城河,主要作用是抗御入侵之敌的城墙外围的一道屏障。千百年,护城河在这方面的作用和功劳怕是难以计数了吧。

新中国成立后,护城河于和平时期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只成为一条城市排水和城中居民洗涤的水流之所。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锐增,化学用品的泛滥,水流源头的断流,等等因素,这里就渐渐地成了一条困扰帝乡人的污水源区。

几经岁月,几经磨难。如今,一场护城河整体改造工程的战斗终于打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的护城河改造,一定是一个彻底的治理,也将成为帝乡人心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帝乡的护城河,我们期待着你的亮丽倩影,早日展现在我们的视线中。

共同的期盼,共同的祝愿!

《长篇小说卷》,收录了作者2003前写的《艰难岁月》、2012年写的《喋血浕水》和2018年写的《李伯阳和他的游击队》三部,均为未完成的长篇小说。

这三部长篇小说,都是半拉子工程,属于未完结的长篇。按照作者说的,他在之前构思写作的这些长篇,后来因为其他写作事宜的耽搁而被放了下来,然后一放就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了。作者原本还想续写的,只是身体太过疲倦之故,同时又有新的篇章写作,也就不想把已经放下的长篇写作再进行续写,但又怕日后一不留神将这些曾经付出过心血的劳动化为泡影,就将其聚集一起刊印了出来,只做为自己写作路上的一个见证而已。刊发初稿,李军也不是先例。

我知道,作者是枣阳写作小说的不多人之一,而且还多是长篇小说的写作。之前的《浕水情缘》(一二)和《刘秀归来》,合起来一百多万字。这样的成绩,在枣阳写作小说的队伍中也不是太多。而眼前的这本《小说卷》包含的三部长篇小说,如果真正完结了的话,应当是很了不得的写作啊。或许,作者日后在闲下来的时候,身体又允许的情况下,不定他会将这三部长篇续写完整的。若真如此的话,这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了。

这里的长篇虽然不完整,但小说语言很是耐读。可看看《李伯阳和他的游击队》一文中的形状描写:

进入四月以来,天气一天比一天晴实,阳光一天比一天热烈。大地似乎一夜之间就被染成绿色的了,原野里处处泛着晶莹的光芒。一时间,应时的花草争奇斗艳,粉蝶儿,蜜蜂儿,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虫儿,也跟着一起前来凑着热闹了。

春到深处的大地,绿莹莹,亮晶晶,与蓝天相互映辉。

这天上午,15岁的少年李伯阳,坐在长工窦继富赶的大车上。他穿着黑色棉夹袄,外套细布带花的小马褂,头顶上桃尖发型,后脑勺蓄着一条细小辨子,此时正把脑袋与上身半仰着靠在车厢内的麻袋上,随着大车轮子的高高低低左左右右的滚动而不断地摇晃着,庄稼,沟坎,村庄,树木,堰塘,以及远处的冈峦峰岭,便于他的眼睛里变幻着,演绎着,让他生出无限的遐想。

《诗歌卷》,主要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所写的现代诗和古体诗词。

作者之前多次说过,他最初的写作,就是从古体诗开始的。在部队当兵那阵,他利用后勤兵自由的这一特点,每天早上早起后,就是拿着一本古词诗集到林子里读背古诗词。他现在的古体诗词写作功底,大概就是那个时候奠定的基础吧。

之前,作者曾出过一本《国林诗词选》,最早的写作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自然,那个时候的学习写作,形成的文字没有现在的老道,但可以看出作者在古体诗词中汲取的营养还是比较丰富的。这样的写作,为其进行其他如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评论等方向写作,也是有着积极的作用。

卜算子.四井冈桃花

鄂北帝乡南,冈岭期途劲。放眼桃林醉满坡,三月春风峻。

早晚彩霞鲜,隐隐歌声放。十里心脾沁润馨,笑靥终难让。

红褚遍冈坡,血色何曾忘。犹忆当年苦战征,壮士悲歌亮。

一任寸阴流,世纪今朝变。匡秀桃花远近闻,料峭春勤焕。

《家庭事业卷》,内容有《家庭说》,主要讲述了家庭及其成员的构成、相互关系和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生活感悟》,讲述了人在世间对待疾病的观点与体味;《散文纪事》,是作者近几年写作的系列散文作品汇集;等等。作家通达多种文体,且有成就,算是个文坛的“全把式”。

可以看出,作家将本卷冠之为“家庭事业”,一方面是为了说明内容里有“家庭”的篇章,另一方面则说明了作者把“家庭”与“事业”(目前的写作)紧紧连在了一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写作的一种投入精神。写家庭生活,就近取材,比较容易切入写作。

《家庭说》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经历与时常的学习、观察、思考与领悟而成就的对家庭的一种认知。里面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诸如“家庭成员”、“家庭关系”、“家庭类型”、“家庭事业”及“孝顺为先”、“亲邻关系”、“精神文明”等十二个类型。所有这些,体现的是作者对“家庭”的认知、看法,是作者思想性的写作。家是最小国,很是重要。

散文的写作,之前大家已经见证过他的诸多篇章,这里就不多说了。只说一点的是,作者对于古文的学习与写作也是很有功底的。这里仅新桃花源记》为例,来看看作家在这方面的功力:

武陵山中,酉阳西临,自古神秘之地。田园阡陌,初始酝化,迢溪曲流,向来恬静。水穿幽洞,桃染诸陂,杂树交陈,山道迤逦。有村舍亭廊,渚岛拱桥,明暗远近,浑然兮天成。行游观览,处处显古朴之趣;留意细思,时时展秦晋之风。此陶公笔下之仙境,历千年而不衰,至今日而尤欣,其名桃花源也。

锦绣而彰三月。山青青,水碧碧,草木葳蕤,鸟鸣声声彻。嫩柳吐悠丝,岸塘舞东风。桃红几处,艳阳潇洒光阴;花奇万朵,醉影略明水榭。荷池清晨氤氳,烟树四野迷蒙。一叶小舟,湖中荡漾,飘邈丽波,舒卷层层雪浪。

有晴空洗照,蓝天落碧潭,云练一时消。现美景清目,芳香处处,蔚映娇娇。寻迹溯源,蹊径温蕴,情添绪绕。观层岭叠翠,慕十里绵延。或曲或直,有仄有平,峰回路转,秀色兮可餐。巡睃而背涔,深探歇履难,欲穷千嶂里,回首已斑斓。

遇阴云而趋步,风殷殷,雾霭霭。有水声传悦,不知其里,听黄鹂拂琴,未晓其边。牧牛出而生野趣,农耕现则馨家园。兴致骤起,放眼兮沟壑朦胧。岭隐隐,道弯弯,坡坡桃林连片,艳艳如满天朝霞,实实花之洋也。间有李杏,红白相衬,天然兮而信仙葩。忽群芳嬉嬉,或东或西,遮透半边玉颜。

夜色将临,寻一方小镇,栖憩而有弦乐。篝火焱焱,土苗靓女,花枝妖曳。若凌波仙子,行云披浪,风情萦系无限。有山珍野味,可观可尝,牲醴歌舞,亦品亦旋。消一天之倦意,清一身之浮尘,直叫心花兮怒放。

夜半星稀,火熄人散,小楼听窗而眠。风习习,水滴滴,松涛阵阵,交响融融。天籁情未了,幽梦怱入古乡,喜与陶公相逢。沽一壶酒,置几树下,举杯兮欢畅对饮。微醺半酣,笑谈桃花源,一路走来,千年醉人无数。

鸡鸣俏,更漏尽,星月远。拂一缕清风,掬一捧醇露,窗外晨曦初现。抬眼望,青山约约,曲水杳杳,红桃惺惺,灵光点点。

噫嘻哉,分明朝来,又是晶莹亮丽天!

此作品,有诗情画意之美韵,是楚词汉赋之遗风。

几十年来,作家李军勤奋笔耕,将写作与生活融为一体,使生活文学化。回首笔下文学,他的写作不觉已达到四五百万字之多,收获颇丰。他擅长多种文体,更以日记体见长,小中有大,意味深长。把平凡的生活写出美感,体现了作家的乐观主义,且见出文学功底之厚实。李军的作品,既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情感味,又有生命与生活的真实性和跃动感 。生活,人人皆有,李军能见他人所未见,想他人所未想,颇具温情和独立思考。这是他作品多次获奖的原因。

李军同志已过耳顺之年,当为创作的盛季。生活积累雄厚,学养既广且深,写作的经验和熟稔的技法,一定会在日后的写作生涯中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希望李先生今后多中求精,优中求高,更上层楼,写出更多上乘之作,为帝乡文坛增光添彩。

李军同志尊重老一辈作者,又培养带动青年一代文学爱好者和作家,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众多作者的一条彩色的纽带。大家是不会忘记的,念念在心。作家正如月照宇,似日中天,蔚为壮观,世所稀有者也。

与其相信天才,我更相信勤奋。李军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枣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实至名归,令人敬佩。他让文学照亮人生。

美满的家庭生活,丰富的读书生活,独具慧眼的社会生活,成就了文学,也是文学的目的。李军是一位将美德与文学统一为一体的作家,令人敬仰的君子。为长远计,希作家健康第一,文学第二。此嘱。

                             00年四月上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