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国林的头像

国林

网站用户

其他
201901/03
分享

2018,帝乡文坛很热闹(之三)连载

2018,帝乡文坛很热闹

——浅谈2018年度枣阳文学创作取得的成果及其相关成就



      下篇:展示平台叠出,促进了帝乡的文学欣荣

 

枣阳是一个县级市,没有襄阳市及省会武汉市那么的传统媒体多,也没有那么多的文艺性纸质的文学阵地可供我们展示作品。但也不仅仅如此,目前的枣阳境内,还有纯文学的刊物《枣花》,还有介绍帝乡人的《枣阳人》,还有以汉文化为主要宣传对象的《汉城.新天地》,还有不定期的介绍枣阳旅游的《帝乡旅游》,还有枣阳电视台、帝乡资讯、枣阳论坛、政府网站,还有传播速度快捷的《白水文艺》微信平台,还有诸多的Q群、色彩缤纷的多样微信群、个人交流平台,还有可以申请自发的博客、微博,还有近年来形成的作品研讨会平台,等等等等。

如果我们的作品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具有着文学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我们还可以走出枣阳,走出襄阳,走出湖北,面向全国,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无论是网络的、微信平台的,重要纸质刊物的,你都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才华,放出生命的光彩。

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展现。

这是传媒变化的一种体现。

这是时代发展的一种趋向。

这是世界潮流的一种希望。

故此,生在帝乡的诸多文友,正处在一个多彩多姿、变化万端的新媒体时代,只要我们有着创作的冲动与不遗余力地去大胆地创作,只要我们能够不停地书写并能够写得好、写得精、写得妙、写得让世人认可,你的作品就不愁没有发表的地方。

这里,我重点说说帝乡的几种纸质性文艺刊物和《白水文艺》微信平台等,目的就是想让各位写作者认识到,当我们的作品被这刊那微信发布出来的时候,我们的身后还有着默默无闻为我们进行着无私奉献的编辑家和作品发表的平台。

1、《枣花》

《枣花》是帝乡境内的一份纯文学刊物,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由县文联主办,与文化局下面的文化馆创办的《白水文艺》一起,承载着帝乡当时的文学艺术作品的传播事项,让当时一批热爱文艺创作的年青人齐聚门下,并受到诸多的惠赐,有些人于后来还成为了帝乡的写作名家,诸如葛昌永、黄攀、张世美等是这方面的代表人。

《枣花》从开始的一张小报平地起步,到后来由文联作协共同承办的一份刊物,成为诸多帝乡写作人的一种关爱与向往之刊。许多爱好写作的年青人,能够于上面发表一篇哪怕是“豆腐块”似的篇章,也会高兴得跳起来乐呵半晌。然而,由于她当时是一份非政府出资性质的刊物,缺少必要的经费,编辑人员不是固定的职业工作人员,其间数易其人,时断时续,时兴时衰,直到新千年之后,才渐渐走进复苏与繁荣的时期。

担任《枣花》主编最长且最有影响力的编辑人,当属刚刚卸任的尤小红。

尤小红为市工商局的一名干部,因为自幼对文学的一种酷爱,从上师专时就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活动,毕业后到单位工作了仍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这种爱好,业余时间进行着文学的梦想追求与不断地写作,出版了数本个人专著,赢得了“帝乡才女”的美称。

自十年前受命于《枣花》编辑一职后,一直进行着兢兢业业地奋进,不断改进编辑思路,为帝乡众多的写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个人才华的良好平台。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是他在十年的编辑生涯中,一直注重着校园学生的写作,几乎每期都有一些小学生的佳作刊登其上,为一些喜爱文学的青少年进行着积极的鼓劲与鞭策。同时还注重已经走出校门的热爱文学的青年人,不断发现文学新人,为帝乡的文学后继有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的《枣花》杂志,是已经为帝乡众多作者所接受,也为众多非文学人所知晓的一份纯文学刊物。自然,由于时常刊登一些境外人员的作品,也不同程度地把《枣花》之名扩展到了境外,让更多的人们知道了枣阳还有个《枣花》的文学杂志。

这一点,尤小红功不可没。

2、《枣阳人》

《枣阳人》创办于新千年的2012年。

在我的记忆中,是那年的秋天,我到十字街邮局发寄邮件,碰到了创办《枣阳人》的刘正文。当时他正在那里给远方的文友邮寄《枣阳人》杂志。

偶然地一次相遇,让我与刘正文进行了相识。而在这之前,我只知其大名,却不认识其人。

那一次,他把创刊号及第二期的《枣阳人》,一共两本杂志送我,成为我至今保存着的一份珍贵礼物。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知道,刘正文创办了一本旨在介绍枣阳人的杂志。

创刊号封面刊登的是枣阳籍航天英雄聂海胜穿着宇航服的照片,也就是枣阳广告牌上经常看到的那张照片,身后是火箭与火箭发射架。二、三、四期分别刊登的是枣阳籍的企业家,分别是盛隆电器集团的董事长谢远德、武汉九九大酒店董事长吴强阶和郑州念信集团董事长叶传林等。里面的作品,都是枣阳的一批文化名人:赵万爽、吴祥明、郭顺海、刘志业、赵正鹏、毛庆炎、鲁文钊、杜本文、檀群声、李明、赵志海、詹华如、彭建国、孙永庆,等等。

之后的《枣阳人》,如同办刊宗旨说的“办好《枣阳人》,凝聚枣阳人,宣传枣阳人,感召枣阳人,为枣阳发展讴歌助力”一样,每年四期,每期封面都有一位枣阳籍名人介绍,让我们从中了解、知道了许多于境外发展并做出成就的专家、学者、教授、科学家、英雄、企业家、文学家、书画家、摄影家、演艺家等等名人。满满的正能量传递,多多的正气歌。每当我们看到过去不曾熟悉的那么多的枣阳籍有作为的名家时,常常会让我们生出一个大大的信念之语:

——新时期的枣阳人,确实了不起!

《枣阳人》,截止目前出刊将近三十期,已成为一份帝乡人心中不可磨灭印迹的定格似杂志,也是一座不可多得的了解帝乡人和事的富贵资源库。

编辑家刘正文,在编辑《枣阳人》时,时时地尽着自己的责任,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慧眼识英般的不断挖掘着枣阳人的博大内涵,寻找出枣阳人的深层次的闪光理念,旨在宣传与广泛传播枣阳人精神,让社会知晓枣阳人的创造力,了解枣阳是一块神奇的地方。这样的传播,不同程度地宣传了枣阳的地域文化和人文资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刘正文不但是一位编辑家,还是一位写作人。之前的他,于工作之余写作出版了散文集《山花》和诗集《放飞心情》等。现在仍旧在编辑之余,进行一些散文、诗歌的写作与探讨,并在写作中有着自己的独特认知理念。他个人的观点,就是要把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就是要把写作与群众结合起来,要有感而发,要有真知卓见,要能挖掘他人没有看到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东西,能够让作品为大众接受、喜爱和乐道,进而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

刘正文的这些写作认知理念,也常常体现在他办刊的宗旨中。他在每期的作品选编时,一般要把十多万字的文章与照片校看三遍。这样的认真劲儿,是一种责任心,也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因此他出版的期期《枣阳人》,除了样式具有精美、清新的一面外,内容也具有朴素感、内涵性和可读性,更具有地域性的深深烙印。

同时,刘正文在微信群中,以自己所接触的前缘阵地的诸多微信来源,有选择性地进行着新理念的传播、新知识的传播、真善美的传播、正能量的传播,让人们从中自觉不自然地受到不同程度的观瞻、教育与启迪。

3《汉城.新天地》

《汉城.新天地》是汉城的一份企业刊物,前期称作《新天地》,旨在宣传帝乡文化,重点打造汉文化和刘秀文化。自2016年冬改版后,改称《汉城.新天地》,是一份以宣传汉城文化为主体的画册性刊物。

《汉城.新天地》之前曾一度为双月刊,每期都有大量的文学性、考证性、研究性的篇章进出,为帝乡诸多写作者开辟了一个广发文章的阵地,得到相当多写作者的跟行与青睐。刊发的篇章,既有知名人士的名篇佳作,也有初出茅庐的清丽新篇,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一批爱好写作的文化人。

目前的《汉城.新天地》,在及时跟踪报道汉城相关消息的同时,开辟有“话说汉城”“影视人物”“书画艺术”“桑梓考据”“帝乡纵横”“美文阅读”以及临时性的“书讯”介绍栏目等,内容除了优美的文字外,每个篇章里都有精美的画页,给人以崭新的视觉美感和愉悦的阅读享受。

刊物主编张世美,乃是一位在全国知名的故事家。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故事,至今已发表了数百万字的长短故事。他的故事以爱情、侦破、生活为主线,贯穿着一篇篇曲折动人的、积极向上的、阳光灿烂的故事,读来多给人以不同的启示、启迪和教育,具有诸多正能量的一面。

而作为写作人的张世美,除了写作有大量惊险曲折的故事外,在做人方面则是一位十分谦和、低调和诚实的人,似乎应了一句“文贵曲,人贵直”的古语。时常的他,骑着一辆自行车(目前已换成一辆小电车),悠悠然地生活着、工作着、编辑着、创作着、交往着、助乐着,在文友圈子里有着广泛的人缘。上到领导,下到百姓,他一视同仁,话语中兼带温和,出句里显现柔情。他别号“老美”,为诸多帅男靓女们称之为“美哥”。

《汉城.新天地》,是“美哥”的牵挂线,也是他的成就所在地。

在此祝福!

4、“白水文艺”微信平台

“白水文艺”原为文化部门的一份刊物,在整顿地方报刊杂志时期,因缺少编辑家和相关经费而中断。数年后的微信兴起之际,文学爱好者与诗人卫小慢(卫秀什)与麦田(唐萍)等人一起,将这一已经深入帝乡文化人心灵深处的一份刊物重拾起来,以现代化的快速传递信息的微信作平台,开始编辑帝乡境内诸多文学爱好者的名篇佳作,为帝乡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白水文艺”微信平台,应时而起,开始并不多为人知晓,过后渐渐走到帝乡文化人及大众面前,随着诸多文学爱好者与作家们的作品于平台的展示,这一代表未来发表作品大趋向的新兴文学阵地,已经成为帝乡文化人的一块亮丽招牌,还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外地作家前来加盟登陆。

主编卫小慢,是一位诗人,而且还写得很有成绩。她从古典诗词的写作入手,渐渐转化为现代散文诗的范围写作,兼带一些诗化的散文写作,内容带着古典的雅致,文笔带着明白晓畅的韵致,给人较多的心灵温馨的感受。她在自己的作品中,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领地,让心灵的诸多话语浸润于文字之间,游走于无边的原野与天际,形成辽远的虹影之美。这种带着思想性的篇章,不断丰富着她的创作,成为她日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与尤小红当编辑相似的一点,就是她在刊发成名人的作品时,不忘挖掘新人特别是校园文学这一块,使之不断丰富帝乡的文艺园地,造就更多的后起之秀,书写枣阳的美丽篇章。

校园文学是帝乡文学的一支生力军,只是我们平时缺少这方面的关注与打造。就我们知晓的名家史振灏,是帝乡校园文化的集大成者。之前的他,写作出版了十多部校园文化的集子,诸如《圣火畅想》《岁月如歌》《精彩课堂》《点燃青春》等等,都是其心血之作,显示了作家的一份才情。

卫小慢在“白水文艺”微信平台中,先后对多所学校的师生篇章进行了展示,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诸如如王城中学的老师就有屈演文、杨志刚、洪双、雪芳、李洪波、谢瑞泽等,或文或诗,都写得很有韵味。至于学生就更多了,如三中的姚依依、韩晴、程雨彤、高红清;王城中学的尚佳欣、文月月、刘俊言、陈果、谢静怡、常文璇、彭子谦、谢思瀚、王勃涵、金奥玮、陈怡然、赵正真、陈少明、陈欣婷、惠思怡,等等。

其中的韩晴,是一位14岁的小姑娘,三中的二年级学生,目前于频繁的学习之余,通过自己的阅读学习、观察思考,写了一系列描人记事的文章,思路清晰,语句流畅,很具文学天赋,“白水文艺”对其进行了专题推荐。

校园文学的兴起,将会为帝乡文化的繁荣带来一个新的亮丽光芒视线。

卫小慢,加油!

5、诸多微信平台与微信群

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的发展已不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写出的作品需要在刊物、报纸上发表了才能得到认可。当下的媒体传播与传闻,已经快捷到了一边写一些发布的程度,大大冲淡了纸质刊发的力量与效果。特别是网络的广泛传播,微信平台的出现,博客与微博的开辟,让我们的写作变成了一件十分轻而易举的事情。不要说什么什么刊物发表了你的作品,不要说某某网站刊发了你的大作。每个会使用先进手机的朋友们,只要你开启会操作的微信平台、微信群、博客网,你的视野已经很是开阔了,也十分辽远了,同时你也可以成为一名抒发个人情志的写手了。

不同的微信平台、微信群与博客,有着不同的人群相聚,进行着相互的交流与广泛的知识信息的传递。就我目前拥有的微信群,就有枣阳作协微信群、天下枣商群、帝乡枣阳文友会群、枣阳文友群、白水文艺群、枣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群、高山流水群、幽篁诗社群,其他还有襄阳作协群、襄阳市民协群、襄阳市小说协会群、《襄阳文学》群、《胶东文艺》群,还有平时少用的一些Q群,再加上私信群、个人交往微信,等等,称得上是“群星灿烂”“遍地开花”。

枣阳有着这么多的微信群圈子,每天的信息传播量十分地广泛,一些文友于群上展示自己和传播他人的作品和相关信息,都很值得我们去关注与学习。

在这些微信群里,我们从诸多的信息传递中,看到了很多可以让我们学习与思考的东西:

我们从书画家严学章的“横行不霸道”个人微信平台上的一系列篇章中,看到了书画名家严氏广走交游的一些事儿,也从中体会到了文艺家要想出好作品,要想出精品,需要走出去,需要开阔视野,需要广泛地交流。

我们从书画家李吉军教授的山水画里,看到了知识的重要,看到了学习的重要,也看到了雅士风范的重要。

我们从书画家魏锦的精美书画作品里,看到了人生的自我完善,看到了生命的奇迹在于修为,也看到了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

我们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谢论的篇章中,看到了真正作家的视野与视角书写,看到了名家的平和心胸和大散文笔法,也看到了我们自身存在的诸多浮躁与不足。

我们从摄影家仝长宇的获奖摄影里和摄影家黄西良的纪实作品中,看到了艺术家的一种情怀,看到了艺术家的一种担当,也看到了艺术家的诸多品性。

我们还从创新书法家高远征的作品里,看到了别具一格的书法,看到了艺术创新的艰辛,也看到了世界万象的缤纷一面。

我们还从市作协主席李明的摄影中,看到了知识与思想的重要,看到了认知理念与生活节奏的变化,也看到了“业精于勤、贵于专”的广显道理。

我们还从刘良芝的诗歌、歌词与演唱中,看到了人间的欢乐,看到了世界的美妙,也看到人生天地的广阔无边。

我们还...... ......

微信平台,让我们的视觉更丰富,让我们的视觉更深远。

微信平台,让我们有了更新知识、更新理念的广阔天地。

微信平台,让我们的思想走得更远,让我们的信念变得更坚定!

 

                    0一八年十二月底于西城丰永斋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