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阳光灿烂,万里蓝天。此刻的乡间,漫山遍野,绿深红瘦,气象峥嵘。天地进入到大景时光。随相邀了詹华如先生,一起到詹先生的故乡走了一趟,了却了多年来的一个夙愿。
詹先生的故乡在兴隆镇红花村李家湾,一个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枣东南乡村,是之前写作詹先生的人生经历一文时知道的。那个时期开始,感觉詹先生一路风雨兼程,老来在写作上大放光彩,其故乡自然有着不同寻常的景象。由是而生出詹先生故乡一探的思想。
这事儿之前没有给詹先生透露过。在这次我突然说到要去他家乡寻访下的时候,他似乎有些惊愕,但也没有太大的惊喜。或许是顾及我的情绪吧,詹先生当时稍稍停顿了下就答应了。
与历史的诸多远离家乡文化人一样,对于老来的故乡,詹先生只有儿时的记忆,而且还多是一些似乎清晰却又带着模糊的印记。故当我们来到红花村的地境里,詹先生因长期在外特别是老来而少回故乡的缘故,对于从哪条乡道进入到自己的故乡李家湾所在地时,已经难以说清楚了。
这自然有着时代的巨变因素于其中。
还好,在我们进入到红花村村委会进行打探李家湾的位置时,那里工作的年轻人们对詹先生还有着印记,而在村子里转悠中,还碰到了一些小字辈的历史回顾。
其中的一位,是詹先生老家原居住地的邻居。
当年还是孩提模样的这位邻家年青人,如今也成了花甲之人,现在的住房已搬迁到相邻又多住户的大庄子里去了。此时的他,前来李家湾庄子边上的麦地里喷洒农药,当时认出詹先生后就停下手中的活儿,与我们进行着亲切的交流。他谈论着詹先生当年居住的房舍所在地,及其相邻的他家居住的具体位置。闲聊中,她说他的父亲与詹先生年龄差不多,当年还经常交往说道。
过后,我们站在詹先生当年的房舍所在地——现在已成为别人家房舍的高坡路边上,我对于写作詹先生当年家乡地理环境的印象进行着努力分辨,然后就知道了当时詹先生在回忆故乡李家湾村子时呈向的一些偏误之处:
——李家湾坐西面东,后面为一道山梁(岗脊)。山梁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将整个庄子进行着遮蔽,成为一道天然的屏障。庄子中间有一棵大皂角树,高耸入云,树上的鸟窝搭建有多个,一年四季的鸟叫声不断;大皂角树成为整个村庄的标志,也是这一带过路人们的指示标,行人在老远的地方就能看到...
不能不说,詹先生对于自己老家李家湾的印象是美好的,特别是村庄后面山梁上的茂密树林和村中的那棵高大皂角树,在他的记忆深处一直留存着,保持着美好的馨香一瓣,展示着对于家乡的一种眷念,也成为心灵深处的一道佛光性的印记。
然而对于“后面为一道山梁”的讲述似乎不确。这次的我们前来,此刻站立村边高坡似的大路上,其实就是他讲述的当年的“山梁”所在地;只是“山梁”依旧成立,却不是他所讲的庄“后面为一道山梁”,而是村庄右(左)边的“山梁”,也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乡间大道。这一点,通过邻居的讲述指点,让詹先生似乎真正明白了李家湾的历史呈现:
——李家湾坐北面南,东(左)边为一道山梁(岗脊),茂密的树木如同一道自然的屏障,护卫着西边坡下詹先生的住房及其李家湾整个村子;山梁上的道路南北通行,分别通往兴隆镇与枣阳城。西边为大片的田野,一条弯曲的大道斜向西南,可以抵达乌金店等地...
当年的李家湾,有十几户的人家,平时的出工干活或是生产队开会,生产队长的一声哨子,立马会有一二十人出现在村头,然后在队长的安排下走向田野的角角落落;收工之后的李家湾,饮烟缭绕,三餐如此,四季不断。
如今的李家湾,是一个几近消失的村落,只有两户的人家房舍,而其中的一户座落在詹先生原房址西南处的人家,此时的大门紧闭着,院子里没有鸡犬之声相闻,似乎平时少有人居住。
詹先生原住地的房舍,现在有一户人家,不过已不是当年的房子模样儿,门前的场地也进行了成倍的扩展,成为一个面积相当可观的乡村大院落。过后,我们在即将行动离开的当儿,突然间碰到骑电动车从大院落里出来的一位女士,不想还是詹先生夫人的同宗族人,也是詹先生女儿小时候的要好伙伴儿。
陈女士圆润的脸庞上,一双明亮的大眼亮,声音清晰快捷,笑容可掬。此时的她,骑摩托车来到我们站立的三岔路口处,突然停下来与我们搭话儿,并立马认出了詹先生。她对詹先生印象颇深,见了面不断地问长问短,对家人的情况也一一进行了问询。她告诉我们说,现在她家居住的地方,就是詹先生当年居住的原址,只是房子是后来新盖的,院子向前进行了扩展,形成了如今所见的一所大院落。
临行的时候,陈女士用她那农家人特有的热情,一而再地相约着,让詹先生就着时间了,一定带着家人,提前打声招呼,来她家里做客,叙叙旧,回忆回忆往事。
带着无限的家乡情丝,也带着多种的历史回响,我们从詹先生的故乡李家湾离开了。过后,我们在吴店镇区的帝乡一绝小聚,然后趁着夜幕降临的时光归来。
202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