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国林的头像

国林

网站用户

其他
202405/25
分享

欣光满眼皆春色

詹华如先生的《壑岭集》,是在我们俩于2023年春夏之交成就出来的《和畅集》一书之后, 即从2023年5月到现在,整整一年时光里写作出来的篇章汇集。

这在乔松之龄的詹先生来说,算得上人生老来创造的一个奇迹。

从我多年与其交道中,特别是去年春夏之际我们开展《和畅集》应和歌唱以来,让我真正见识了詹先生在乔松之龄岁月里的思想敏锐、思维敏捷、虚心好学、眼光独具、篇章快递的个性特点。很多时候,在你还没有转过神来的当儿,他的一个新点子就闪光般的出现了,光亮亮金灿灿的,能够让你生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段时间里,他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山川跋涉者,朝气蓬勃,阳光灿烂,脚步有力,挥洒自如。似乎,在他的世界里,除了睡觉,大脑都在随着时空的变幻和眼睛的视角而转换,而变动,而生情,而成形,而光美,时时生辉,处处流彩。

是的,在詹先生的世界里,满眼见到的都是光亮,欣欣的大美光亮;随处寻观的都是诗句,水凌凌亮晶晶的诗句。如此,欣欣乐乐的詹先生,走在乐乐欣欣的世界里,思想里流动着旋丽的光晕,印象中生就着美艳的鲜花,然后就会在他的笔下,生着光,放着霞,一首首的妙意顺意而为,一篇篇的佳思随手挥洒。

如此,仅仅一年的时光,就有了詹先生一系列的诗篇,一系列的华章,迸着火星,闪着光亮,亮着思想,然后齐齐地聚焦在《壑岭集》里,珠玉般的光亮着自己的老来人生,也照亮着同行的眼睛与心灵,喜乐乐的唱着春天的歌儿奔向远方。

《壑岭集》中的篇章,就是在这样的快意中成就出来的。

在我有限的识见中,纵观帝乡文苑里的诸多写作人,詹先生的年龄可能算不得是最大的,但能够在如此华年岁月里且还是较短的时间内,成就出如此之多之妙的写作人,同龄人中应当还没有第二个。

仅此一点,詹先生可以引以为豪了。

詹先生是诗人。

詹先生的第一部诗集《梅韵集》,是在上世纪的1993年6月出版的。按照杜本文先生编著的《光武故里的N个第一》考证,《梅韵集》是新时期以来,枣阳诗歌领域最早出版的一部现代诗歌集,与名家葛昌永先生同年8月出版的古体诗词集《未黄集》一起,开启了新时期枣阳诗歌创作的出版先河。

只是,詹先生当时的写作领域是在文史,是在教育随笔上。那个时候,他作为市史志办的负责人,躬耕力行的进行着职责范围内的历史与红色文化的研究与书写工作,先后编辑出版了一批具有时代意义的文史著作。诸如《湖北革命史新探》《滚河风暴》《英杰颂》《枣阳革命史》《程克绳传》等,并与人合著《鄂北革命根据地史》《余益庵传》等,至今成为枣阳文化人研究和书写红色文化篇章时经常参考的书籍,兼有党史与志书一般性质。

其他方面,他在退休前后的岁月里,专注于教育立心、社会立德等写作事宜,先后写作出版了《走马上任与领导艺术》《问道集》《教育与立人》《砚耕集》《秋声集》等,其中300多篇政论性随笔、杂谈和文学作品发表在国家级、省部级不同书刊上。新千年之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间,又陆续出版了《唱新集》《浅草集》《晚晴集》《映霞集》《春泥集》《仗策集》《后街集》和《根魂·汉文化研究》及与国林合著的《和畅集》等一系列的多文体集子,前后共计20多本,将自己的晚年岁月放射着文化的光芒。

最近,甘正云主编的《光影之中·印象童长宇》一书,詹先生为组委会主任,亦是此书的作者之一。

在詹先生一系列的集子里,纯诗集的只有《梅韵集》和《仗策集》两部,其他集子如《唱新集》《浅草集》《后街集》等都有或多或少的诗歌篇章。从这一点说来,詹先生时常的写作,多是政论、随笔、散文、评论、特写、纪实等进行着笔,诗歌只是其中的一种文体,还卓有成就,如《雨伞下》一诗发表在国家级杂志《中华诗词》上。

多种文体的写作,并不防碍詹先生成为诗人的羁绊。他的多样性文体写作,成就着他的诗家气韵,丰富着他的诗意诗心,拓展着他的诗魂视野,并不断进行着个人诗歌领域的拓展。也因此,他的诗,特别是近年来以诗为主体而开展的一系列诗作,多是顺意而为,少有雕琢味,呈现的是天然朴质美。很多时候,他的意识里带着诗意,眼光里呈现着诗情,思想里放射着诗味,举手投足间便是诗的音响。一个时期内,几乎每天都在成就着诗,幻化着诗,飘荡着诗,时常接触中感觉整个人也成了诗化性质的生命体了。

是的,自《仗策集》出来后,他的诸多写作虽然还保持着很大的热情,但较之以前终归少了许多的文学篇章忙碌,时常的眼观思维多在诗歌的王国里游弋着,渐渐步入到诗心诗情的轨道上,进行着游刃有余的漫天滑行,时而一马平川,时而崇山峻岭,时而心游四海,时而飘荡九霄,可谓是云山雾岭,山南海北,思绪到处尽成诗:

——人到老年深秋/离人生的终点越来越近/我该回忆走过的路/我给自己增华了什么/我给子女留下了什么/我给社会捧出了什么/我的一言一行/像个成熟的老者么/像个沉稳的智者么/像个受尊敬的长者么(《自问与自省》)

——大清早,在大门上/恰与一个摩托相遇/摩托在大门那边停下/要给我这个老人让路/我马上靠边站着/打个手势,让她先走/骑摩托的姑娘过来了/向我说一声谢谢/脸上浮现会心的微笑/让路让出了风格/让路让出了和美(《让路》)

——魔迪访美,订了大单/印太战略,又露脸面//菲律宾大开国门/迎美建四个军事基地/对中国虎视眈眈//越南迎美国军舰/其外交部长同时访华/这手腕玩得真欢(《冷眼看世界》

——渔翁用渔网打捞鱼虾/我用文字织成的网/打捞黑暗与污染/让河水更清,海水更蓝//请在大地上睡一会儿/做一个美梦,感受/地气、母亲的博大与温暖/别让水泥隔断地母的/呼吸与恩赐//中国正在超越时空/世界也正在超越时空/地球成为一个家园时/万里之外,都是亲人//中国的“一带一路”/也是世界的“一带一路”/在东半球和西式半球/飘着吉样的纽带(《无边的思绪》)

从引用的这几首小诗片段来说,詹先生的诗歌写作是多味道的,如同上面说到的山南海北,海阔天空,尽情飞翔一样。这一点,证明他的思维敏捷,说明他的诗路自由,证实他在老来岁月里的写诗不拘一格。前两篇是寻常的自由诗体,是顺着思想的游走进行的心灵诗语。后两首的散章诗,有如冰心先生的《繁星.春水》中的体式,段落短小,经行跳跃,浪花飞溅,光晕绰绰,丽语妙句,悦目乐心。这类诗,之前在我们合作的《和畅集》一书里有着较多的呈现,比如《聊人生》《我的生活诗》等就是。而在《谈诗之一至四》《读<群言微语>有感之一至四》等篇中,章节达到了上百节之多,而且各节里呈现一个意境,一百多节的诗意犹如万花筒一般,色彩斑斓,妙语时现。这样的景象,在《壑岭集》没有如此的长篇,但短章中的韵意却是相通的,在整个集子中有着可观的数量。如《生活与阳光》《理性的萌芽》《路边的杂感》等等,在“壑间万千霞”一节里比比皆是。

这一写作的诗韵特点,形成了詹先生有别于他人的抒情写作,成为其诗家诗人的别样展现。

作为一名八秩开外的乔叟之人,詹先生没有固步自封,更没有老路沿习,而是不断地对自己的写作进行着新领域的跋涉,向着之前生疏的写作之地进行着不懈的学习与实践,不断地挑战自己,进而让自己的思路更加的开阔,写作更加的辽远。

学习古体诗写作,是其中的一例。

詹先生曾多次说过,他不精拼音,对于什么四声、平仄虽然知道其理,却疏于诗词中的运用,故对于古体诗词(严格讲究平仄对仗的律诗词一类)也就是个“门外汉”。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在写作的道路上,写作人不可能样样文体都会都精通。像詹先生之前说过他曾涉猎过二十多种文体,并且每种文体的写作都还上过报入过刊或是成为过印刷品。这是很了不得的一种尝试与写作,可见詹先生在写作方面下的真功夫与取得的丰硕成果。

詹先生能有如此的多方面文体尝试与写作,在于他平时的勤于学习。如他在《根魂·汉文化研究》这部大著中,仅其间引用的众多书名刊名报名就让我们感到了吃惊。由此可见他在那么多文体涉猎中所下的读书功夫是多么的巨大。

詹先生说他对于古诗词“疏于”运用,其实并不真是如此。比如之前,他在不同书籍里出现的一些古诗词及对联写作等,说明他在这方面还是进行过实践的。只是由于古诗词特别是近体诗的平仄太过讲究与耗费时间,在繁忙的工作及其相关的业余文学写作中,因为时间关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在这方面的深入细致探究,故对于讲究的近体诗及限定字数的词牌等写作,疏于深钻细研,写作出来的是一些不讲平仄的新古体诗。

近年来,社会上兴起古诗词热的浪潮声冲击着他的心灵,进而就让他有了欲把年轻时期没有细研深钻的古诗词写作进行着关注与尝试。由此可见他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勤学精神,确实令人敬佩。为了了解古诗词的写作技能,他借阅或是购买了古诗词的鉴赏书籍,到老年大学听古诗词的讲授课程,过后写作出了谈说古体诗词的个人见解篇章。这一点说明,他没有因为年龄大了而放弃一门学问的涉猎与学习,而且还是精神内质方面的学习与认知,也没有因为自己对古诗词的缺少精研而硬说自己是“内行”。

这一点,还体现在詹先生其他方面的写作上。

他常说,由于自己涉猎的文体过多过杂,什么都想去尝试一下,结果把大好的学习与写作的深研时光给错过了。虽然在不同写作领域都有所成绩,但就某个单方面的成就来说,与相关的写作人相比有较大差距。

这样的认知与说道,是一种情怀,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情怀。想想看,有些人总以为自己的写作很了不起,似乎其他人的一切写作都不值得一谈。这样的见解与认知,和眼前的詹先生比起来,无形中就生出落差感了。何况,不少人的写作是单方位的,而詹先生的写作是全方位的,可詹先生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全方位”而忽略“单方面”的水准认知,而是本着实事求是的虚心态度,进而不断地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行着新的追求与求索。

仅此一点,值得众多写作人学习。

近年来的詹先生,写作方面开始以诗歌为主体,为文是顺带性的写作,继续保持着亦诗亦文的写作格局。诗方面的写作,过去只为现代诗,现在则为现代诗和古体诗并行;古体诗多以叙事诗为主。

行文方面,詹先生是多面手,而最为拿好的应当是他的随笔、文艺评论,有时两两相融,形成一种随笔似的文论,或称之为文论似的随笔,呈现着思想性的光芒。这一点,在枣阳文苑,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写作景象。

我多次说过,在枣阳,能够像詹先生那样为众多文友写评论的没有,文雅一点的词就叫“无出其右”。在詹先生的视线里,只要看到好的篇章与新的写作人了,或是别人想请他写个评论了,他都会二话不说,先是细阅其文(书),然后是着笔写评。多年来,他曾经为数十人写过近百篇文艺评论或是个人推荐篇章,集中起来就是一部厚重的催人奋斗的大书。之前出过的集子中,有一部《春泥集》,就是以文学评论为主题而集成的一部书。文学评论是一种文体,有其独特的写法与文字风格。

如此的评论成就,在枣阳同样没有第二人。

如此的写作,毫无疑问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因为这样的写作,是为他人作嫁衣的写作,是成就他人写作光亮的写作,是舍弃个人时间精力成就他人名声的写作。

这样的写作,没有担当的情怀不能成就,没有付出的精神不能成就,没有牺牲小我的精神不能成就,没有钻入他人作品内部一探究竟的观赏心也是不能成就的。

故我曾多次对詹先生这一奉献似的写作进行过鼓吹,进行过飘赞,目的是希望广大的帝乡写作者能够欣赏詹先生的这种作为,能够像詹先生一样拿起笔来进行些这方面的尝试,进而去促进和推动枣阳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繁荣帝乡文艺事业做出点个人的有益奉献。

詹先生的这部集子中,依旧保持着历史的岁月,仍有着大篇幅的评论篇章。其中,对于我的《群言微语》一书,他在较短的时间内以其个人的独特眼光,进行了珠玑妙语的五篇评论式读后感,且视野宏阔,旁征博引,妙语如珠,读来别有一番风味。这让我非常感动,也由衷地表示谢忱!

除了对我的一些随笔似评说篇章外,其他还有相关书籍出版后的祝贺似评论篇章,还有学习古体诗词的谈说篇章,还有历史性的谈说篇章,还有学习中的同应心语摘录篇章,还有彼此的一些认知交流篇章,等等。

集子的文章一类,是感时性的,没有诗歌的篇章类型多,也没有诗歌着眼着笔的角度广,是应发性的一种写作。这样的写作,成就出来的是一种思想,一种见解,一种关爱,一种认知,一种情怀。这样的写作,还多是今年以来很短时间内的写作,一方面表明了詹先生老来的写作领域是诗,另一方面说明了詹先生的精神风范没有丢掉,三一方面展现了詹先生才思敏捷的一面。

年龄毕竟不饶人。詹先生年龄大了,虽然写作上的思维仍旧活跃,但精力肯定有所减退,故时常多在短平快的诗歌领域里进行喜乐乐的写作。然而,当他看到生活中的一些新事儿,一些触动情感的经历,一时感觉诗歌不能表情达义时,就又情不自禁地用文章来表达了。写文章耗费的时光精力自然要多要大,因此也常常让詹先生感到了身体的疲惫,但为了表达心中的一种理想愿望,却又不愿意把心中伸扬出来的意想篇章舍弃,故就有了较多的篇章呈现。比如《怀念先贤史策先》《母校枣阳一中百年华诞致贺辞》《为凡人修庙》《生活的别样幸福》等等,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成就出来的,字里行间饱蘸着生活的墨汁和心灵的情致,传递着对人间世事的一种情怀。

詹先生的诸多写作,一方面展现着他的思维才智一面,一方面表现着他对于文学文化文苑的热爱之心。可以想见的一点就是,像他如此高龄的人,能够用生命一般的热情投入到读书写作中,没有极致的文化大爱之情,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做到的。

毫无疑问,老来的詹先生,写作伴随着他的整个生活,思绪里呈现的都是欣欣的大美风光。在他的世界里,眼睛触及之处是春天的景致,文学情牵之处是书写的欢乐,勤奋读写之处是丰硕的收获,为人处事之处是博爱的流露,思维波及之处是音符的跳跃,精神欢达之处是高雅的充实。

欣光满眼皆春色,灵敏思维大美奔。

不教三餐空劲度,要留清气荡乾坤。

是的,詹先生老来的世界里,呈现的是一种大美的春天景色,展现的是一种春天的无限风光。春色欣荣秀,花儿别样鲜。他时时走在春天里,辉映在春光里,如同鸟儿在春天森林的上空飞翔歌唱,开启着人生别样的春天徜徉。

是的,詹先生老来的思绪里,展现的是文学、文艺、文友、文章、诗文、文苑、文心、文字等等与文化相关的广阔天地。在他的精神世界里,生活是文化,天地是文化,家庭是文化,行走是文化,三餐是文化,世界是文化,一切的一切都是文化,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进入到笔端,成就出可意的篇章。

因此,他乐乐地奔行在浓浓的文化殿堂里,进行着不知疲倦的读书、写作、交流的快乐活动,让自己沉浸在四季如春的书写氛围里,一任时光的飞翔,只倾心中的理想。

宁可三餐无荤菜,不教书写一时空。这样的景象,就是詹先生的真实生活写照。老来的詹先生,把读书当成了生活,把学习当成了食粮,把会友当成了交流,把写作当成了需求。

精神到处文章在,诗意成时大地新。

这里,衷心的祝愿詹先生:

岁月更替,精神长存;宝刀不老,写作常欣。

四季行走,光亮分明;春色无限,爽朗星云。

乐以飘歌,惠添友情;山呈以高,水明于深。

身康体健,生活甜润;快哉荡漾,幸慰征程。

2024年5月中旬于丰永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