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西楚霸王项羽的人,知道他用的兵器是戟,而非刀,尽管有人把它命名为“霸王枪”,但从形状上看,它却不是枪,而是戟。戟这种兵器,是用矛和戈两种兵器组合的,这可见项羽的武功在当时是如何的强大。司马迁的《史记》里就曾描写过项羽拿着戟在战斗中的英勇无敌。这里说项羽的宝刀,是不是有些失真,甚至犯低级错误,那得从兵器的产生说起。
兵器,大家都知道,那是专用来杀人的,是战争双方决一胜负的可靠保证。这应该是兵器最初产生的主要动因。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后来才发现,它只是决定胜负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唯一。所以我们说项羽使用的戟,或者叫“霸王枪”,其实和后来的宝刀差不多,其本质都一样,就是杀人要见血,而且必须置对方于死地。不然出现反弹,就只有被对方置于死地。
说起项羽,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至今还留在我们耳旁,据说后来的革命党人秋瑾在临刑前还不忘念叨它:“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可见项羽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很深的。项羽虽然是个失败将军,但给后世留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这就博得了许多人的同情。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项羽的教训是深刻的。
项羽兵强马壮,武艺过人,同时又以恢复昔日强大的楚国为号召,可谓一呼百应,人心思归。但是几年之后,却被他最瞧不起的刘邦打败,这似乎是个天大的冤枉。但没有办法,等项羽明白自己必败时,已为时过晚,想再重新来一次,历史已不会给他机会了。
项羽的失败,有人说他太粗鲁,有人说他太骄横,有人说他太狂妄,有人说他太心软,还有人说他儿女情长,优柔寡断,偏重武力,忽略民心。其实这些,只是一个表面。在表面掩盖下的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有战术上的,有战略上的,有政治因素,也有经济因素。项羽队伍中的毛病,在他的敌人刘邦那里,依然存在。那为什么胜利的一方却是刘邦而不是项羽呢?这中间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与项羽、刘邦同时代的吕不韦,有一本书叫《吕氏春秋》,在《察今》中他写到:“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这段话至今还记得,那是因为学古文时要求必须背诵,这真是一段千金难买的良言。但在当时,只迷信武力压倒一切的项羽,他知道其中的玄机吗?
看过《西游记》的人,你问他感觉如何?大多数人会说“好看”。问为什么好看?回答也是两个字,精彩。再问,就没词了。如果换一种方式问,你喜欢《西游记》里哪一人物?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会说,当然是孙悟空,因为他降妖除怪,爱憎分明。问到唐僧时,可能都会摆头,认为他没本事,只会吃现成,还时不时念起紧箍咒,收拾孙悟空,简直是忠奸不分,纯粹是个多余的废人。
但是,冷静下来思考,却发现,唐僧才是重要的灵魂人物。他不显山不露水,一直低调做人,无论怎么引诱,他都是信念第一,坚不可摧。试想,没有唐僧,能取回真经吗?即使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能取回,但谁认可他?经卷只能传授给信仰它的人,孙悟空师兄弟当初有信仰吗?从整个取经过程看,唐僧一心向佛,不忘初心,即使深陷魔爪,都没忘记使命。传授真经给他,那是当之无愧的!
但作为江东子弟兵的灵魂人物项羽,却没有唐僧那样的定力与运气,也不会像吕不韦那样善于思考。在双方当初的智力较量中,刘邦的棋步步都高于他,而他却自己没感觉,从这一点来说,刘邦胜项羽,那是迟早的事。刘邦兵力虽少,但只要历史给他时间和机遇,他就会胜项羽。后来的历史证明了这一切,所以项羽的悲壮已经是早就注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