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茂春的头像

郭茂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3/25
分享

浔阳江头琵琶声

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名篇《琵琶行》,许多人都读过,甚至背诵过。但是真正体会过白居易苦衷的人可能很少,认为他可能是个饱食终日的幕僚,成天有事没事到处寻花问柳,结果遇见了风流在外的琵琶女,于是两人就一见钟情,“风雨荻花”一般。实际是怎么回事呢?请让我一一道来,说个明白。

首先,我们不得不佩服白居易高超的语言功底,他居然用诗歌把琵琶声描绘得惟妙惟肖,如痴如狂,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美妙的诗句就像一只小白兔从胸中跳了出来,让人惊魂不定。“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音乐的特点讲的是节奏,在节奏与节奏之间会有一个暂时的停顿,这白居易都能用诗句表现出来,而且让人觉得安静得背心透凉。“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在静音与启音之间,在低音与高音之间,就像要飞过一个深深的大裂谷,这白居易也能表现,而且有些惊心动魄。

这些诗句就像魔鬼一样在脑海中萦绕,怎么读也不生厌,怎么读都觉得有新的力量在支撑。于是,就把白居易的名字翻来复去地看,想从中找出神奇的答案来。但这是徒劳的,“白居易”三个字不会告诉什么。要想知道白居易为什么有如此神的力量,就得去查他的资料。这不查还好,一查,许多不为人知的事又钻了出来。

原来,白居易的父亲在四十四岁时才生他,而母亲却只有十八岁。白居易从小就很聪明,五六岁时就能背诵很多诗,而且还能作诗。白居易生活的年代,是“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这时唐朝的鼎盛时期已过,内部开始出现“下坡”迹象。藩镇割据,结党营私,官场黑暗。这些事情让“身在其位”的白居易很厌烦,于是他心里就愤愤不平,希望有一个清廉太平的世界。这就是后来他能成为中唐时期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思想基础。

尽管白居易在二十九岁时就考取了进士,让许多人羡慕,但在上疏支持惩罚藩镇割据势力时竟遭贬谪,成了小小的江州司马。这是元和十年白居易四十三岁时的事,那时他在京城任官,职衔叫太子左赞善大夫。

白居易反对藩镇割据势力联合背叛中央政府,不仅无功反而遭贬。这是一个颠倒黑白的结局,让白居易受到了沉重打击,因而把社会黑暗看得更加清楚。所以,在浔阳江头,当听到琵琶女诉说自己的颠沛身世时,就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

琵琶女弹技高超,白居易为了表现他所见到的精彩场面,不光从正面进行描摹,还从侧面进行烘托。对听到的美妙声音,不光大量采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还大量使用“通感”,真是“海陆空”三军出动,像电影摄影师似的不断变换着特写镜头。这是白居易高超的艺术基本功,是他既聪慧又勤奋学习的结果。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它表明白居易在文学道路上已经完全成熟,使我们看到白居易不是什么闲散幕僚去沾花惹草,而是在体恤下层人民的痛苦。这是白居易改造世界观的极好机会,为创作伟大现实主义诗作做好了思想平台。其实,在未遇到琵琶女之前,白居易就已经过上了下层生活,“住近溢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就是最好的写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