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茂春的头像

郭茂春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4/16
分享

瓦罐引起的风波

有一个老人,经历了世事沧桑,心里有很多故事。有空的时候,他就走到一棵槐树下,缓缓地坐下来,看着远方。人多的时候,他就开始讲故事。槐树也很老,几乎不长叶子了。特别是冬天的时候,一点叶子也没有。当温暖的阳光来临时,这位老人就看见有很多人都来槐树下晒太阳,于是他开始说话了:“今天天气很好,我还是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

马上就有人回答:“好啊,老公公!你年纪这么大,见识广,肯定有很多好故事。”


“从前有一个佃户,”老人开始讲了,“他租种了一家地主的田,一共是十亩。这可不是一般的田,这是一块肥田。什么是肥田?就是无论天上下不下雨,都不影响它的收成,也就是有人说的‘旱涝保收’。这个收入可重要了,它能解决佃户全家一年的开销。佃户一家共六口人,两个老人,两个孩子,还有一个就是佃户的妻子。

“但是有一天,佃户在挖地的时候,居然挖到了一个瓦罐。结果他发现,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瓦罐,这是一个装满了银子的瓦罐。看着埋瓦罐的地方,还挺讲究的。那是一个向阳的高坡,背北朝南。这显然是有人故意埋进去的。古时候的人有一种迷信,就是把一些宝物埋在地里,作为保护五谷丰登的一种法宝,名之曰‘镇宝’。言外之意,就是靠它,才能有稳定的收入。当然这个,佃户是不懂的。

“刚挖到的时候,佃户心中一喜,认为发财的机会终于来了。但是,把瓦罐拿回家后,仔细一想,觉得不对。这个银子,不知是谁埋的?万一是东家故意埋进去的,以此来试探他的,怎么办呢?佃户想,人不能贪财,更不能贪不利之财。如果这个钱是东家埋的,你把它挖出来不上交,怕是明年的租地可就要泡汤。因为这个地当初在租赁的时候就惹了很大的麻烦。那时许多人都想租,是佃户高出两成的租子,才竞争到手的。目前这地,可是全家人的衣食饭碗呀!

“佃户想,如果不上交,一旦失去了地,那可怎么办?一家人还要望着它‘吃饭’呢。去租别人的地,道理上是说得过去的,但要达到现在这个地的条件,可就差远了。因为本村的地已经没有人出租,得到外村去想办法。说到外村的地,不仅路程远,而且还是一些荒坡野岭,旱涝保收的少,缺水少雨的多,累一年下来,说不定还没什么收获。

“佃户又想,如果上交,万一不是东家埋的,而是几百年前就有人埋下了,那岂不便宜了东家?想起东家那副贪财的嘴脸,佃户心里就来气。那东家是巴不得把他一年的劳作窃为己有。他是属于那种‘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克财鬼,如果把这银子交给他,说不定他根本不领情,还怀疑我没交完,留着‘大头’呢。不行,这个事不能让他知道。

“所以,佃户心里很为难。交,还是不交,一直在他脑海中盘绕。他真想说,如果银子能说话就好了。它如果说,我不是东家的,我是我自己的,那他就敢留下这个银子。但是银子能说话吗?佃户苦笑了一下,摆了摆头。银子是什么?银子就是钱。为了这个银子,佃户已经煞费苦心。没钱的时候,心里还轻松。现在一下就有了这么多钱,反而不痛快了!

“折腾了一夜,一直没睡好,快到天亮时,佃户终于拿定了主意。这个主意是什么?请大家猜猜!”老人叙述完后,问道。


但是,旁边坐了那么多人,都鸦雀无声。等了好一会儿,听故事的人都没有回答。他们可能和佃户一样,都陷入了困境。也就是说,都可能在为“交”还是“不交”,拿不定主意。

老人知道大家的心思,他笑了笑。“民以食为天”嘛,世上有许多事,不都是围绕着“吃穿”二字而困扰吗?在决策“吃饭问题”的时候,都很慎重,深恐一旦走错,会把自己的饭碗搞丟的。所以没人能回答,这也很正常。只有那“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才会自由自在,或者才敢说,我什么都不怕,因为我不吃饭,就用不着去求人。可是,世上有神仙吗?没有,真的没有。如果说真有,那也是一些传说而已。

“好吧!”看见大家都不回答,老人就说,“既然大家为难,还是我来公布答案吧。但是很遗憾,我这里的答案也不是唯一,它至少有下面三种。”

老人又笑了笑,接着说:“三种答案,供你们参考,你们看哪一种适合你们,就猜哪一种,不能乱猜。第一种是,把银子留下;第二种是,上交给东家;第三种是,重新埋回地里。”

下面听故事的人,这一下却不沉默了,马上开始猜起来。他们有的说,是第一种,因为银子都到手了,不拿来花销的确有些傻。也有的说,是第二种,他们认为佃户胆小,完全有这个可能。但是,这种人也太傻了吧,银子都到手了,还要和东家去分,那不是有毛病吗?他们说,这银子是我挖的,又不是东家,凭什么要给他一半?那不是神经病吗?遗憾的是,没有人猜是第三种。可能都认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除了是个彻底的大傻瓜,才把银子又埋回地里。

但是,老人听后,却摆了摆头,没有说出答案,而是对这三种答案进行了分析,他说:

“第一种是把银子留下。佃户想,管他是谁的钱,隐瞒下来再说。现在是该把银子藏起来的时候了,需要的时候就把它拿出来用。突然之间,他觉得家里到处都需要花钱,而更大的花钱,却是房顶在漏雨,却一直没有钱去修补或翻新。

“于是,佃户就想,先下手为强,把那银子用了再说。如果这个银子真是东家所埋,以后东家问起,就说不知道,给他来个死不认账。这个答案,符合见钱眼开,什么都不顾的人,包括自己的命。但他没想到,如果真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这个后果就是,东家有可能根本就不问你,而是在第二年就把土地悄悄转租给他人,留下的结果就是,全家只有去喝西北风。

“第二种答案是,把这个钱交给东家,并且对他说,我好辛苦才挖到它,我们还是二一添着五,见面分一半吧。如果东家说‘不行’的话,至少今年的租子可以免了吧。总之,这个钱也不能白交,总得给点好处吧。

“这是那种睿智型的人处事的哲学。为了求个稳妥,他愿意对凡有牵扯的人,遇到的利益都可以均沾。这样,表面上看起来,他也很傻,但实际上,一旦有风险,均沾的人都得共同来承担。这种人,才聪明呢!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其实并不多。他们想的不是得到什么,而是怕的会失去什么。因为失去什么的时候,往往并不是让你平白无故地把东西拿出来,这样你肯定也不会答应。常见的是,先让你得到点什么,然后才慢慢让你失去什么。也就是说,是别人给你设好了圈套,让你钻进去后,再慢慢收拾你。所以,这种人已经看透了这个规则,这才愿意“利益均沾”,而不是他真心想拿出点什么,让你白白去占便宜。

“第三种答案是,在什么地方挖出的,就在什么地方原封不动把它还回去。这种做法有些意外,甚至让人莫名其妙。既然挖到,怎么可能又放回去呢,这不是神经病吗?不,这种人这么做,可能有他的难处。常言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怎么会对到手的银子不心动就还回去呢?肯定有原因。许多人为了穿衣吃饭,一辈子都在奔忙,有时想坐下来歇一会儿,都好像不行。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腰酸背痛,这是常见的感觉。如果有那么一罐银子摆在面前没人要,自己不抢先抓到手那才怪呢。试想,有了那罐银子,就可以减少多少个腰酸背痛?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谁也算得清。

“也就是说,谁见了财物不去贪呢?除非家财万贯,不稀罕这点钱,或者大脑不正常,已经半痴呆甚至痴呆。可能只有这两种人是不会要的,其他好像还没有见过。但这个佃户却不是这两种人的范围,那他为什么不要,还要还回去呢?他不要可以送人嘛,简直是乱套了。

“原来佃户不要,也不能送人,那是有原因的。或者说,佃户把银子还回去,那是迫不得已的一种明智的选择。他认为,不仅要还回去,还要原封不动地还回去,还要让任何人都不知道,还要装得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似的,还要在心里忘掉这件事,不要老是“银子银子”的在大脑中盘旋。总之,要像他在挖到瓦罐之前那样去生活。

“他为什么这么决定?因为他怕这个银子是东家的,一旦声张出去,租种东家土地的事就要受影响。他上有老,下有小,不能随便去冒这个险。这个银子,怎么说,也不能买十亩肥田。如果能买,说这些就是多余。目前,他力量还不雄厚,怎么可能摆脱东家的控制呢?所以,只能悄无声息地把银子还回去。如果真有一天,知道了这银子的确不是东家的,那时候再去挖则不迟。如果这永远是个谜,那也就只好算了。看问题要长远,不能鼠目寸光。这世上,谁不爱财?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没有那罐银子,一家人不是活得好好的吗?别有了它,却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那还真不划算!”

老人刚刚说到这里,突然有人马上问:“老公公,你好像不是在给我们讲故事,而是在给我们讲如何做人吧?”

“我不是在讲故事,你居然也看出来了?”老人会心地一笑,继续说,“我是在讲故事,也是在讲道理,是道理故事一起讲。我相信有人懂得起这里面的奥秘的。”

老人说:“我是在讲,当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会遇到进退两难的事,该怎么办呢?我们面临的世界是一个眼花缭乱的舞台,许多人对‘名和利’看得很重,却把‘道和义’抛向了脑后,这样不去,时间长了,怎么得了。还是孟老夫子那句话说的好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利和义’的面前,我们常常会进退两难,因为二者是冲突的,一旦都遇到了,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一种‘超越’的能力。在‘利和害’的面前,已经有现成的公式,那就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而在‘利和义’的面前,好像还没有现成的公式。不过,孟子的这段话,好像在两千多年前,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公式,可是有多少人能记住呢,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现在还是让大家继续听,看佃户究竟选择了哪一种答案吧!”

老人说:“三种答案,佃户都考虑过。在他那里,不叫答案,只能叫‘可能性’,或者叫‘选择’。在三种选择中,他都考虑到了,而且一直拿不定主意。就这样,他翻来覆去地折腾了一夜,最后终于拿定了主意。他比较来比较去,觉得第一种答案和第二种答案都有风险,尤其是第一种,那是把全家的生计拿来当赌注。如果这银子是东家埋的,到时候他发现被挖走了,那就意味着明年的地不会再续租,这样全家都要饿肚子。短期内饿肚子可以忍一忍,可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呀!要是没有了地种,就只能啃树皮,或者饿死。”

“第二种也有风险。”老人继续说,“东家是个贪心的人,你把瓦罐交给他,他未必就能把里面的银子分给你一半。不仅不能,可能还怀疑你挖的是两个,只交给他一个。那就真应了那句老话,‘吃不了羊肉,却惹一身臊’。这样,既失去了永远得不到银子的机会,还种下了东家不能继续租地的隐患,或者变相增加地租的可能。这样就弄巧成拙,那是得不偿失的。”

“没有风险的只有第三种,”老人继续说,“因为把银子重新埋回去,就能解决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把银子重新埋到原来的地方,既可以消除万一是东家所埋所造成的那种考察威胁,又能把这个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的秘密暂时隐藏起来,说不定在哪一天真相大白时,这个银子还是属于他所有。今天虽然看不见这种现实性,但并不代表将来就没有这种可能性。”

“当然,”老人说,“重新埋进土里可能很痛苦,但为了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点,还只能这么做。话又说回来,在这个世界上,谁不爱钱呢?但是有些钱,就不能乱拿。所以,目前这瓦罐里的银子,只好忍痛割爱了。从前后、左右、上下来分析,只能这样,才算稳妥。拿定主意后,佃户悄悄起身,连妻子都不告诉,就走出了门。这时,天还没有亮,四周一团漆黑。当东方出现了细微光亮时,他已经摸进地里,把银子重新埋进了原来那个地方。”


老人把故事讲完了,却听不见一点动静。旁边那么多人,都不做声了,他们此时都在想同一个问题,从土里挖出一个瓦罐,居然有这么复杂呀!

突然,一只喜鹊从远处飞来,在老槐树的一根枝丫上站住,然后肆无忌惮地“叽叽喳喳”叫起来。这一叫,把大家吓了一大跳。有人好像受不了了,就大喝了一声。

喜鹊被这“喝声”吓得不轻,在受到刺激后,“扑”地一声,又飞走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