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松的头像

郭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19
分享

书店与书房

                     郭松

我一直觉得,干某个职业,凡穿得太像那个职业的,一般都干得很糟。比如,留着长发动辄文学艺术的,大都把装佯当风格;戴着墨镜假装怕被认出来的,大都是三流明星的做派。

小时候,常去街边书摊,坐在矮板凳上,几分钱就可以看小人书;不像现在,到处是娱乐场所,喝大了就在街边呕吐。在川大上学的时候,望江公园的茶园,九眼桥头的茶馆,都可以看书;不像现在,把茶园、茶馆当成搓麻的地方。

现在的书店,卖得最火的是成功学,人人都觉得失败,人人都想成功。书店最大的变化是,过去站着的人多,现在跳着的人多;过去的人没钱,只好去书店蹭书看,还偷偷抄书上的内容;现在作家签名售书的多,到处是蹦着跳着喊着的粉丝。

在成都工作那几年,双休日喜欢闲逛,记不清是哪家小书店了,不起眼地躲在火锅店旁,老板穿双拖鞋,一副睡不醒的样子,可那里能买到全套村上春树的书。与北上广不同,成都的小书店总在茶馆酒肆旁,读书人也不清修,而是大隐隐于市那种。

在家里,不喜欢有玻璃门的书柜,喜欢一伸手就能取书的书架。书柜里的那些书,好多没来得及看,装帧漂亮的书亭亭玉立,像情人暧味地等着你,你却无动于衷。书架上的那些书,有时候并不想读,摸摸、翻翻就很舒服。

读书人大抵都有书房,但有书房的不见得是读书人。书房,是一个灵魂走动、思想淬炼的地方。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不只是藏书和读书,更重要的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诉诸于文字,分享给更多的受众。

书房的情趣因人而异。刘禹锡书房有《陋室铭》,虽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案牍之劳累。蒲松龄书房名“聊斋”,创作时为搜集素材,常在路边摆烟设茶,过路人只须讲讲传闻,就可以免费享用。

读书人,拥有一间书房,哪怕斗室、陋室,并不算过分。书房,是自由精神得以滋养、独立思想得以萌生的地方,也是可以触摸、舒张自如的个人空间,是读书人心之所在、心之所安、心之所属。


(此文发表在《散文选刊》下半月2017年第9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