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苏华的头像

郭苏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0/31
分享

我的阅读史

我的阅读史

郭苏华

我的阅读史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少年的阅读完全是一种不知觉的阅读,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话说,二年级下学期的一个早上,我到村子上一个女同学家里,等她一起上学。她在吃早饭。我就在她家到处看看,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土墙房子,里面也没有什么家具。我无意中抬头,在她家的厨房窗台上发现了一本“小黄书”,其实就是薄薄的封面是土黄色的书。书名叫《孔老二》。我二年级的时候是一九七九年,这本小黄书显然是历史的产物。但是,我并不理解。一个九岁的二年级小学生能理解什么历史。但是,我把这本书读完了。就站在同学家的门前。那时候,时间真是很慢。同学吃早饭的时间,我能把一本小书读完。现在想来,都不可思议。

读完,我心里就特别的纳闷。书里讲的这个孔老二好像是一个倒霉的到哪里都不受欢迎的人。这人到底是什么人。怎么会这么不走运?我带着这个疑问就跟女同学去学校了。那时候,我们有什么疑问都放在心里,然后,一年一年的,自己就解开了它。

我直到读初中,读到孔子,才模糊地感到,这个孔老二不就是孔子吗?

我读的第一本书,就读到了历史呢。

读到三年级的时候,我的作文被语文老师表扬了。那时候大概有一个朦胧的种子在心里孕育。当然自己并不很清楚。

有一个下午,劳动课,同学们都去劳动了。也许是学校后面挖地的,或者栽油菜。我没有工具,就一个人躲在教室里。我在教室里读到了一本人物传记《李时珍》。这虽然是一本写人的书,应该不是很精彩。但是,当时我们真没有什么书可以读。我竟然一口气读完了。等同学们劳动结束,我还沉浸在书本描述的氛围里。

到四年级的时候,不知道哪一个同学带了一本张扬的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一个四年级的十一岁的女孩子,读这样一本在当时很火却又是禁书的小说,对于我的冲击可想而知。我想,我是一个早熟的女孩子。因为这本小说其实是写爱情的。那是刻骨的荡气回肠的爱情。

而且,这是一本真正的纯文学书籍呢。我想,最初接触的书本的品质将决定一个人今后写作的审美与趣味。这是多么重要。

到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在我的大爷那里借到一本《杨家将》,但是后来弄没有了。我也没有能还给大爷。

我的一个不学无术的男同学居然带了几本《收获》或者《十月》。我第一次读到这么好的文字,那种文学的极为干净纯粹的口味,将多么滋润一个敏感的热爱文字的心灵。

我读到了高行健的长篇小说《有只鸽子名叫红唇儿》。这是一篇写爱情和文革的小说。我哪里能想到这个作家,后来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到了初一,我读了张承志的《黑骏马》。我不知道那时候这些书都是哪里来的。只能说,八十年代初还是一个文学的黄金时代。我在镇上的地摊上买到了打折的《西湖》和《滇池》。我记得在这两本杂志的其中一本上,读到了刘索拉的《蓝天绿海》。刘索拉一个已经被写到文学史里的名字。他们的出现带有时代与现象级的特征。

多么感激遇到那样一个年代。虽然它转瞬即逝。

再后来,我的阅读大部分都是琼瑶的言情小说和金庸梁羽生柳残阳古龙的武侠小说。因为书籍的缺乏,我们的经典阅读没有连贯性。

初三毕业的时候,我在运河书店买了一本《红楼梦》,五块五毛。我在运河参加毕业考试,只带了七块五毛钱。买书就花了巨款。

再到后来,我的阅读就是言情小说和经典书籍混杂的一个过程。我们学校的路对面有个文化馆。文化馆里有个图书室,可以往外借书。我在那里借到了一些书。那些促狭的男同学在冬天的晚上穿一件黄大衣,一般两三个人一起去。两个跟图书室的女子搭讪,还有一个就把书往怀里揣。

他们偷了书,会借给我们看。不过我没看过。基本上都给漂亮的女同学看的吧。我们就批评他们。他们就笑说,窃书者,不是偷书。我们只好笑。

现在,铺天盖地的好书,但是,读书的人都哪里去了呢。

一个休闲的午后,抱一本书在沙发上坐了,慢慢读下去。人生没有其他需求。好像有书万事足的样子。

这个下午还有一千八百多份试卷要改,我先来写一篇关于阅读的文章。眼看太阳渐渐低下去,心里却仿佛有很多满足。

2022 10 29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