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我望着雨水在窗沿边慢慢地滑落,手上捧着厚厚的家庭相册,那是过去的岁月促使我浏览着那一张张泛黄的旧照,首页便是父亲身穿解放战争时期的军装标准照,一身戎装英姿勃勃,不由定格在我的眼帘,“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当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父亲,似乎从照片中走来,我不禁湿润了眼眶......
记忆中,父亲在那个物质匮乏、收入颇低的文革岁月,养育着我们四个子女,那怎是一个可以轻描淡写的历程啊?此刻那种心酸、怀想的画面不禁浮现在我的眸前———父亲在挥汗地用铁锹铲拌着煤渣、压做一个个的煤球,年幼的我孤零零地站在一旁看着父亲干活,说道:“爸爸,我帮你数煤球个数吧。”1、2、3、4……随着父亲做好一个煤球,我就加一个,然后一个个排好队摆整齐,等着阳光来到给晾干,之后父亲又收拾好放在木箱里整箱整箱地抬到四楼厨房,衬衣已被汗水和黑呜呜的煤灰混合变成“迷彩服”了,那时我总会不经意冒出想法,等我长大有力气就帮父亲做煤球。虽然我甚感自己的愿望“远大”,但看着父亲那般“迷彩服”似的衬衫的劳作背影,当时的我除了怜悯又有什么可助父亲一臂之力呢?……
当遇到酷暑难耐、赤日炎炎的夏季时,因那时家中经济条件是不允许大的开销,若要购买一台台扇那已是很奢侈之举了,而父亲为了不让我姐弟四人学习、作业时酷热,父亲就自制了“土风扇”,利用一块木板吊在房间顶部,由一根绳子拉到下面,让母亲手拉住来回拉动,坐在饭桌前的我们姐弟写作业时就感到有微风阵阵,犹如大型蒲扇在我们头顶扇动,看着这独特的“发明”,现在回想起来,有时会和父亲笑谈是不是可以申请“专利”,虽说有些诙谐幽默,然而不正是父亲对他的子女们的怜爱和浓浓的父爱吗?……儿时心目中有太多的父亲劳作、父亲和我们嬉闹、父亲辛劳生计身影的画面,种种画面对于如今的我也是一位父亲身份来说,这份感恩却是我内心永藏的难忘情愫。
斗转星移,转瞬间现在父亲已是八十四高龄了,回首父亲孩童时代则是在东北的日寇铁蹄之下度过的,刺骨的寒冬里衣着单薄、粗粮淡饭以至于饥不择食,放牛、砍柴的贫困生活磨砺出父亲的坚毅性格,“不要向困难低头”的朴实训言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教诲我们做子女的精神支柱。每每想起父亲曾经对我们的教诲,此刻却在脑际里不经意闪现出我七、八岁时的画面,那天独自在家的我学着做饭,本想看看饭烧熟了没有,不想被饭锅烫到了小手,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哭了,便马上独自出门去找爸爸,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空旷的广场上,四处张望寻找爸爸的身影,突然我身后感觉一双大手把我抱起,我望着爸爸的双眸哭着诉说烫手的经历,爸爸则告诉我说一个人做事碰到磨难并不可怕,磨难之后就懂得第二次该怎样想好、怎样做好,懵懵懂懂的我却含糊其辞地应允。其实至今烙印在我的眼帘的是父亲在我身后悄悄地抱起我的那份温情画面,却总是难以忘怀......这又是普天下多少为人之父和自己的孩子之间的美好记忆呀。
在我印象中,父亲的伟岸身躯和强健体魄来源于年少时期的军旅生涯的锻造。一个寒冬之夜,父亲从茫茫大漠的内蒙草原只身一人前往江南从戎,如愿成为一名海军战士,之后的东海舰队服役磨练、在我军著名的第五海军学校学习深造、解放大陈岛的艰难岁月、还有参与剿匪战斗的故事、以及申请抗美援朝的有趣故事等等经历,都成为父亲一生的丰富阅历,而成为我们子女现在引以为豪的谈论资本,笑谈父亲的军旅生涯都可以著书了,我还自告奋勇担当执笔差事,妄以“作家”自居,父亲为之一笑……
父亲退伍转业之后便来到建国初期由毛泽东主席钦点的,在浙江衢州的一片荒芜土地搞衢州化工厂(现在“中国十里化工城”巨化集团有限公司前身)创业建设。衢化建厂之初乃是一贫如洗,生活清苦、粗粮淡饭,且茅草房为工作栖身之所,加之三年国内自然灾害、前苏联撕合同、撤专家、弃援助,以至于当年巨化建设极度艰难,父亲与来自五湖四海的革命者一同以“不拿下大庆油田,死不瞑目”的精神力量,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雄革命主义中,深一脚、浅一脚地从扛起一根根毛竹开始,生产出了巨化第一锅烧碱,为建国十周年献上了厚礼。在这同甘共苦的岁月里,父亲的人生中遇见了同是巨化第一代创业者的母亲,从相识、相知、相恋,至成家立业,生育了我们四子女,五、六十年代,从婴儿襁褓、带幼子上班、烧煤炊饭,父亲母亲含辛茹苦拉扯我们四儿女,在清苦岁月洗礼中,父亲和母亲一起用劳苦的精神撑起了我们这个虽苦犹甜的家,父亲的爱温暖着母亲和我们四个子女的心田。
父亲几十年工作之余的唯一的爱好便是垂钓了,似乎只有静静地端坐于溪流河边时,父亲那劳碌的心才得以一丝清闲与怡乐安慰,以至于父亲对鱼竿、鱼钩、鱼饵这“三鱼”宝贝乃是格外讲究,不允许我们子女当玩耍之物,或许只有当垂钓满载而归时,将条条鱼儿放生水盆里时,坐在一旁看着宝贝小孙女在逗鱼儿玩耍时,父亲清闲自乐的表情才溢于言表,我在一旁笑道,好像父亲辛苦垂钓回来的“成果”则是给宝贝小孙女当“活动”玩具了,其实当家人在饭桌上品尝父亲这些“成果”时,我的希冀是让垂钓成为父亲身体力行的一种好方式罢了。
父亲是在苦日子中煎熬过,过惯清贫生活,勤与俭伴随着父亲至今。虽我们子女现今经济条件大幅度转好,愿让父母生活品质上台阶,父亲却不想奢侈生活,不求衣食住行品质,只求温饱养生和衣暖身躯,虽说如今社会生活天翻地覆、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但父亲观念依然崇尚那时艰苦岁月的节俭。父亲对现今科技发展颇有兴趣,如电脑上网、手机微信、支付宝运用等等,都会向我们子女、孙辈请教,现在依然提倡“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要做追求新时代科技前沿的“马前卒”。
如今父亲过着退休安逸的晚年生活,也不忘继续坐在江边享受垂钓的乐趣,以及在家和唯一的宝贝小孙女逗乐,尽享人间天伦之乐,同时也和一些小区里的老伙计聊聊家长里短、时事政经……
父亲,永远是我们所敬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