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赋
郭向阳 文
华夏泱泱,风华远及;文明悠久,学术卓异;巍巍上痒,国运所系;百年北大,可歌可泣。
浩浩北大,英杰云集。戊戌变法,仅存硕果,京师大学堂[1],北京红楼故地,中华文脉所系,世界学术中心,文理法商农医,奠基中国现代教育,开创大学学科体系,蔡元培出任校长,革故鼎新,积极进取,循思想自由之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理,推行改革,奖优罚劣,改革人事,兴利除弊,教授治校、民主管理。北京大学,名家云集,陈独秀、夏元瑮、胡适、李大钊、鲁迅、刘半农、梁漱溟、李四光、王星拱、颜任光、钟观光、任鸿隽、李书华、丁西林、马寅初、陶孟和、陈启修、王世杰,诸多名流,到校任教;黄节、吴梅、刘文典、陈垣、马裕藻、沈兼士、朱希祖、马衡、康心孚、辜鸿铭、刘师培、黄侃,学术大师,讲述经义;撤文理法科,改为学系,废除年级制,实施选科制,发展学生个性,沟通文理,创立《北京大学月报》,中国最早大学学报,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邀请杜威、罗素、班乐卫、普朗克等,世界名家,前来讲学,招收女学生,开男女同校之先[2]。学术探索,更多佳绩,学术成果,兹不一一。
百年北大,领先全国,国家有难,愤而争起,救国救民,勇担道义,游行示威,高举大旗,五四运动,北大领衔,反封反帝,为民争权,为国谋利,坚韧伟岸,浩然正气,学生爱国运动,席卷神州大地,罢黜国贼,拒签和约,张我民权,维我公义,,终得胜利[3]。赤子情怀,北大心意,苦苦求索,民族兴起,主义马列,甘之若饴,俄国经验,认真学习,相约建党,南陈北李,星星之火,燎原中国,嘉兴南湖,共产党成立,神州大地,日新月异,历经波折,红船崛起,革故鼎新,发动起义,井冈山烽火粲然,瑞金城国家建立,如日中天,共产主义,民族振兴,如虎添翼,神州大地,遍插赤旗。追根溯源,北大功绩[4]。
历尽磨难,巍然屹立,蒋梦麟主政,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博约杂取,兼容并蓄,胸襟博大,风格属意,民主风尚,科学风气,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5],追求真知,自由独立。日寇入侵,烽烟遍地,幽燕之处,弦歌难继,三校南迁,西南一隅,云南昆明,西南联大,条件艰苦,缺少仪器,校舍紧缺,陋室习息,资金不足,刻苦维继,同心同德,奋力进取,时局艰辛,颇多佳绩,薪火传承,文化相继,领先世界,成为奇迹[6]。日本战败,北大回迁,胡适主政,全面复兴,延揽名师,汤用彤为文学院长,饶毓泰为理学院长,周炳琳为法学院长,马文昭为医学院长,俞大绂为农学院长,马大猷为工学院长,樊际昌为教务长,陈雪屏为训导长,郑天挺为秘书长,三十三个学系,两个研究所,一流人才,北大汇聚,文理法农医,尽皆振兴,全部崛起,济济多士,一堂萃集[7],赫赫北大,更多佳绩,限于篇幅,不再详记。
天翻地覆,蒋家王朝崩溃,除旧布新,新中国建立,神州大地,一日千里,政通人和,百业兴俱,北京大学,调整院系,迁居燕大,再创佳绩[8]。及至今日,人文、理学、社会科学、工程信息、医学,五个学部,五十三个直属院系,四百多个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卓然建立,门类齐全,院系合理,五万学子,在此修习[9]。北大图书馆,亚洲高校第一,文献千万册,百万古籍,中华瑰宝,尽数集聚,学术源萃,收罗无遗[10]。燕园校区、医学部校区、昌平校区、大兴校区、无锡校区、深圳研究生院校区,六大校区,彰显发展佳绩,昭彰北大魅力,更显开放心迹。燕园校区,风景秀丽,淑春园、勺园、朗润园、镜春园、鸣鹤园、蔚秀园、畅春园、承泽园,园林秀色,步移景异,明清皇家园林之典范,尽在其里,数百年来,神韵依然,皇家园林之宏伟气度,江南山水之秀丽,珠联璧合,特色依旧,亭台楼阁,古韵悠然,山环水抱,古木参天,绿树成荫,湖泊相连,堤岛穿插,四季常青,风景宜人。湖光塔影伴随大师背影,鸟语花香伴随书声朗朗;一塔湖图,彰显大家风范,弥漫王者之气,国家栋梁,尽皆弭集,尽心竭力,修习文化,推研科技[11]。学术成果,举世瞩目,民族精英,屡创佳绩。未名湖畔,春色动人,博雅塔下,暖风习习,举风鹏展宏志,百年北大,青春靓丽,谋国策思报效,世界潮头,奋力进取!
2014.12.20.
注释:
[1]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最早以“大学”身份和名称建立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唯一以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开创了中国高校中最早的文科、理科、法科、商科、农科、医科等学科的大学教育,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推行“戊戌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1898年7月3日,光绪帝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正式创办京师大学堂,并任命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孙家鼐为首任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管学大臣),许景澄任中学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西学总教习。9月21日,慈禧太后与守旧派发动戊戌政变,百日维新失败。但是,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京师大学堂是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也有学者认为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新式大学。京师大学堂的建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开办经科、文科、法政科、商科、格致科(理科)、工科、农科共七科,设十三学门,分别是经科的诗经、周礼、春秋左传,文科的中国文学、中国史学,法政科的政治、法学,商科的银行保险,格致科的地质、化学,工科的土木、矿冶,农科的农学,中国近代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初具规模。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翌年改为现名。1916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全国的学术和思想中心,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大与清华、南开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北大迁回北平复校。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举办百年校庆,在国家的支持下,率先启动了中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北京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C9联盟以及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的重要成员。
[2]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这十年,被视为北京大学校史上的一段辉煌期,“奠定了北大的传统和精神”。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学开学,蔡元培在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蔡元培主张“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聘请陈独秀、夏元瑮分别出任文科、理科学长,聘请胡适、李大钊、鲁迅、刘半农、梁漱溟、李四光、王星拱、颜任光、钟观光、任鸿隽、李书华、丁西林、马寅初、陶孟和、陈启修、王世杰等到校任教。此期间在北京大学任教的著名学者还有黄节、吴梅、刘文典、陈垣、马裕藻、沈兼士、朱希祖、马衡、康心孚等。对有学术造诣、政治上守旧的辜鸿铭、刘师培、黄侃等人,蔡元培也用其所长。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制度。他设立了评议会,将其作为学校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评议员由教授选出。后来,又在各学门(系)设立教授会。随后又设立北京大学行政会议、教务会议、总务处。至1920年9月,北京大学教授治校的管理体制已经基本成熟。蔡元培力图将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将商科并入法科,把工科并入北洋大学。1919年,蔡元培撤销文、理、法科,学门不再隶属于科,并改学门为学系,设14个学系。蔡元培废除年级制,实施选科制,以发展学生个性,沟通文理。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设立文、理、法三科研究所,培养研究生。这是中国高校最早的研究所。1918年,他创立《北京大学月报》,为中国最早的大学学报。蔡元培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邀请杜威、罗素、班乐卫、普朗克等名家到北大讲学。1920年,北京大学允许3名女生进入文科旁听,并在同年秋天正式开始招收女学生,开中国公立大学男女同校之先。
[3]1919年(民国八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等北京多所学校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罗家伦、江绍原、张廷济为三个代表,随后举行示威游行。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任游行队伍总指挥。集会宣读了北大学生许德珩起草的《北京学生界宣言》,游行中散发了北大学生罗家伦起草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游行学生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当场逮捕学生。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朱家骅、胡适、鲁迅当时为了营救学生,不惜发动全国工商界罢工罢市。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各地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并拒绝签署巴黎和约,取得胜利。
[4]五四运动后,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率先在中国系统地接受、传播、实践马克思主义,北大成为中国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1920年8月,陈独秀创建上海共产党小组。1920年10月,李大钊创立北京共产党小组。中共一大前,中国53名中员有21名是北大师生、校友。
[5]1930年蒋梦麟开始执掌北大,翌年一月正式就职。蒋梦麟改革北京大学管理制度,提出十六字方针“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改评议会为校务委员会。1931年北大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设立合作研究特款。动工兴建新图书馆、地质馆、灰楼学生宿舍等三大建筑,修建了大操场;理科各系设施得到相当的改善。1932年6月,北京大学实行学院制,设文、理、法三个学院,胡适、刘树杞、周炳琳分别出任院长。1935年,北大已建成实验室40多个,实验仪器6716件,标本15788种,药品及实习用具3100多件,设备条件居于全国高校前列。
[6]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底,日军先后占领北平、天津。9月,北京大学奉南京国民政府令南迁至湖南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天津的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临时大学前往昆明,4月2日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全校设文、理、法商、工、师范五个学院,26个系。1938年5月4日,西南联大正式上课,次年5月北大研究院在昆明恢复并开始招生,研究生学籍分属三校。西南联合大学办学条件十分艰苦,校舍紧缺、缺少仪器、资金不足。部分师生不得不以维持生计。1945年8月,日本战败。由于交通条件困难、三校原有校舍有待修缮,西南联大继续办学一年。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合大学举办结业典礼,联大宣告结束。尽管条件艰苦,西南联大办学九年间本专科、研究生毕业3882人,在校生共8000人左右,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人才,其中90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6人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章者共23人),3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政道、杨振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7]1946年7月胡适先生由美返国,9月正式就任北大校长,致力于北大之全面复兴,胡适先生以其绝高的威望,延揽名师,可谓济济多士,萃集一堂。1946年,北大聘任汤用彤为文学院长,饶毓泰为理学院长,周炳琳为法学院长,马文昭为医学院长,俞大绂为农学院长,马大猷为工学院长,樊际昌为教务长,陈雪屏为训导长,郑天挺为秘书长,设33个学系(其中医学系下设18科)、两个专修科及独立的文科研究所。据1946年12月的统计,北大有注册学生3420人。复员后,北大文、理、法学院得到加强,医、农学院处于中国顶尖水平。胡适还拟设立原子能研究中心,但是因局势动荡未能实现。194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选举首批院士,北大十名教授当选,列中国各大学之首。
[8]新中国建立后,北京大学获得了更大的发展,1949年底,北大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1952年,政府仿效苏联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文理科的部分师资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大学三校的农学校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北大工学院并入清华大学;北大医学院独立为北京医学院(后改为北京医科大学);北大地质学系与清华大学等校有关系科﹐组建了北京地质学院(已更名中国地质大学);北大学法律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已更名中国政法大学)。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迁校址于原燕京大学校址,原来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著名学者云集北大,奠定了北京大学文理两科在中国长期领先的地位。1955年,中国科学院首批223名学部委员中,北大在任教师有28人,居中国高校之首。院系调整后,北大在1954年重建法律系(原北大法律系已有48年历史,1952年并入了今中国政法大学),1956年重建图书馆学系,1960年重建政治学系。1955年,为了尽快建立中国的核工业体系,北大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原子能人才培养基地——物理研究室(技术物理系前身)。此外,北大在中国最早培养半导体专业人才,并在中国计算机研究起步阶段就办了计算机学习班。据1966年的统计,北大时有在校生近九千人。这期间北大培养的毕业生有百余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这段时间,北大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如人工结晶牛胰岛素等。
[9]据北京大学2014年7月官网显示,北京大学设有人文、理学、社会科学、信息与工程、医学5个学部,53个直属院系,学科专业涵盖了除军事、农业以外所有学科门类。2012 年,北京大学本科专业120个,其中医学部10个。截止2014年7月,北大已拥有3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0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9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年1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结果,在全部参评95个一级学科中,北大参评学科48个,排名第一的学科16个、排名前三的学科35个、排名前五的学科38个,以上数量均居全国高校第一。截至2013年11月,北大实现1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其中进入ESI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千分之一的学科已经达到5个,分别是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物理学。北大的ESI论文总引用数在全球高校中列第129名,在大中华两岸三地所有高校中名列第一。201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中,北京大学有21个学科进入全球前50名,其中化学列第15名,政治与国际关系列第21名,语言学、现代语言学均列第22名,材料科学排第28名、哲学、数字、运筹学、会计与金融学四科皆排在第30名,物理学与天文学第32名,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第33名,环境科学第34名,电机与电子工程第36名,生物科学第37名,药理学第38名,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第35名。北京大学现有6441名专任教师,其中1701名教授,2037名副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67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含双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文科资深教授)22人,147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52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4人入选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43人入选青年千人计划, 168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教学名师16人,教育部创新团队34个。
[10]北京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北京大学图书馆[88]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型的国立图书馆,是亚洲高校最大的图书馆。截止2001年底,总、分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其中纸质藏书800余万册,电子图书达到276万种,中外文数据库500个,另有音像资料5.6万余件,自建特色数据库近20种、超过100TB。馆藏中以150万册中文古籍为世界瞩目,其中20万件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11]北京大学校园占地总面积约7000亩,分为燕园校区、医学部校区、昌平校区、大兴校区、无锡校区和深圳研究生院校区6个部分,其中燕园校区是北京大学本部,占地面积1.95平方公里(合2925亩)。昌平校区占地面积550多亩。大兴校区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所在地,占地面积约550亩。北京大学无锡校区同样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所在地,2008年投入使用,位于无锡市滨湖区大学城,占地面积500多亩。北京大学医学部位于学府林立的首都北京海淀区学院路,占地面积约990亩。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南国燕园)占地面积82.87万平方米(合1243亩),是以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机构。北大校园分为校本部、医学部、昌平校区、大兴校区、无锡校区和深圳研究生院6个部分[102] ,本部又称燕园,包括淑春园、勺园、朗润园、镜春园、鸣鹤园、蔚秀园、畅春园、承泽园等,在明清两代是著名的皇家园林,数百年来,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校园北与圆明园毗邻、西与颐和园相望。北大充分利用了这一难得的历史遗产,营建了风景如画的校园环境,使之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的秀丽特色。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风景宜人;校园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美丽的湖光塔影伴随着大师的背影,这正是燕园中最美的图画。著名的“一塔湖图”指的就是未名湖湖畔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