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学杰的头像

郭学杰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8/28
分享

英华洋溢

 

携泥裹沙的黄河,在入海的地方造出了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这里曾是石油会战的主战场,荒原变绿洲植树造林的主阵地,解放战争的大后方,抗日战争的八路军根据地。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这里哺育了大批的革命战士,培育了大批的共产党员,养育了众多的革命家、军事家。西宋村92老党员郭玉英就是其中的一员。

郭玉英,1926年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里,1943年,反日寇“二十一天大扫荡”刚刚胜利,17岁的她经人介绍,嫁给了同村青年高立堂。高立堂是党的地下工作者,郭玉英婚后帮助丈夫做地下工作,走上了革命道路,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她主政基层妇女工作,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抗日战争时期,高立堂的家是党的地下交通站,东屋里就住着垦区参议员孙公,大批的革命干部经常来他家。同志们有的常住在他家,有的送来秘密文件就走。郭玉英就担当起保密员的工作。收藏、保管好同志们带来的小包袱。遇到紧急情况时,夫妻俩迅速转移这些文件,郭主英和丈夫找来油布,把文件裹起来,埋到田野里,确保不丢失、不损坏、不泄密。1944年,刚满十八的郭玉英,被村里的妇女们推举为妇救会主任,成了妇女组织的当家人。

垦利是解放区,是抗日革命根据地,群众的革命热情高涨,参军支前是重要的工作。1945年正月里,县里开展大参军活动,郭玉英送夫参军。丈夫高立堂,1941年入党,是本村入党最早的党员,也是村农救会会长。郭玉英对他说:“立堂啊,大参军,要动员很多青年应征入伍,咱是党的人,要听从党的号召,得带头参军,我想啊送你参军上战场。你放心,你入伍以后吧,家里的事我全部担起来,党的工作不但不会撇开不管,而且会做的更好,你就在部队里安心服役,多打胜仗,我盼着你平平安安地回来。”一席话,说得丈夫热血翻腾,第一个报名参军。她还动员六小叔子(丈夫的六弟)高美堂,表弟张许田一起参军。之后,又动员王士友、刘华田等爱国青年参军。这些青年人,在部队里积极参战,战场上浴血奋战,有的牺牲在战场上,有的成为战斗英雄,有的成长为军官,王士友和高美堂都成为部队高级干部,高美堂还是二级战斗英雄,多次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接见。

丈夫参军后,交通站迎来送往的任务更重,不论是老同志,还是新同志,来到家里就得管饭,有吃有喝好招待。那时条件很差,生活很艰苦,同志们来了,郭玉英最拿手的饭就是煮咕扎头(当地民间一吃法,和好的高粱面或棒子面后拍成饼子,然后用刀切成小棋子块,或者用手攥成小蛋蛋,也叫咕扎蛋,放在锅里煮熟;或者在簸箕把面子弄成半干半湿后用力晃荡,湿的面子滚成小蛋蛋,也叫晃咕扎,然后放到锅里煮熟。)那时候,家里连个座位都没有,同志们吃饭不是倚在门框上,就是蹲在天井里。同志们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后来,行署专员王玉华经常来郭玉英家吃饭,成了常客。有时同志们要在她家过夜,自己家被褥很少,根本没有多余的,郭玉英就到邻舍家借宿,和姐妹们通腿睡,把被子让给同志们用。

大参军后,村里有五名村民先后牺牲在战场上,郭玉英带领妇女姐妹们开展拥军优属活动,让逝者安心。烈士任华东牺牲后,年老体弱多病的英雄的母亲,孤寡一人无人照应。郭玉英把这位英雄的母亲当成自己的亲娘,推磨、挑水、蒸干粮;老人病了,给老人请医生,抓药、熬汤。守在老人家面前,问寒问暖。王如海、单如彦等烈士的家,成了郭玉英常去的门子。

解放战争中,村里的男人们上战场轮战营,女人们就在家做支前工作。郭主英带领姐妹们推磨拉碾,磨米磨面,还要做军鞋、军袜,姐妹们没白没黑地干,做的军鞋耐穿,军衣保暖,马草铡细,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宋家院是个临黄村,黄河防汛任务很重。1947年,国民党政府堵截花园口,黄河水复流山东在垦利入海。当时,干枯数年的河道不畅,朱家屋子以下漫滩,一片汪洋,防汛形势逼人。伏汛时,男劳力都上堤抢险,村里只有老人、妇女和孩子。水越涨越大,黄河大堤随时都有溃堤的可能。大堤一旦决口,大水必然冲毁农田和村庄,甚至会导致黄河改道。一天,区里突然派人来到郭玉英家,来人气喘嘘嘘,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小郭,孙区长让你马上组织妇女、儿童和能干活的老人,砍树枝送到河堤上去,等会区里派人来配合你。”水火无情,险情就是命令。郭玉英立马行动,在大街上边跑边喊:“大爷大娘、叔叔婶子们,姐姐妹妹们,集合开会了!”不大会儿,人们集合在学校东边的南北街上。郭玉英抓了一下头上的白毛巾,擦了一把汗,大声讲话了:“大家伙注意了,区上来人通知咱,水涨得很快,急需树枝。大家要象打鬼子一样看待洪水,为保卫咱们的村庄、保卫咱们的庄稼,老婆孩子一起上,多砍树枝防汛去!”大家立刻解散回家砍树枝。树枝砍完后,大家立即行动起来,扛的扛,拉的拉,推的推,老人套牛车拉,把树枝运到黄河大堤上,解抢险燃眉之急。

建国后,郭玉英带领姐妹们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后来,郭玉英主持西宋公社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子多福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计划生育工作起初是十分艰难的,放映计划生育宣传电影片没人看,上门宣传时一听说计划生育就关上门不让进,大龄结扎难以推进,一对夫妇一对孩无人接受。郭玉英带领工作人员张玉莲、康美秀、李秀英,走村串巷,上门做工作,坚持不懈,毫不动摇,被人辱骂也毫不气馁。郭玉英通过有线广播,在小广播匣子里讲计划生育政策。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逐步把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打开了工作局面,顺利开展起来。西宋公社有个大山村,经过几天苦口婆心的工作,22名育龄妇女终于同意做结扎手术,妇女结扎工作总算有了名目。结扎那天,县医院做手术的大夫们一大早就来到西宋医院,做好了手术准备工作。郭玉英和工作人员们也早早来到大山村,组织育龄妇女们去接受手术。很快,22名育龄女妇女到齐了,分别上了两部马车。本想可以出发了,十几分钟后就能到达西宋医院。可是,人在马车上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就是不让鞭长(赶马车的人)扬鞭子开拔。郭玉英感到事有蹊翘,就开始逐个人做细致的工作,最终妇女们说出了实情。原来,村支书的女人也在育龄妇女范围之内,却不在本次结扎之列,妇女们感觉不公平。郭玉英找到了症结,便找支书做工作,书记的女人不仅上了车,而且在医院里是第一个做结扎手术。就这样,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英华沉浮,洋溢八区。郭玉英自参加革命那天起,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时期,凭着一颗赤诚的心,凭一腔热血,扎扎实实地为党工作,把有限的精力献给了革命事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