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学杰的头像

郭学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25
分享

靓号相伴

 

靓号相伴

 

年末岁尾收到一条祝福短信:本月是您入网20周年,赠送您一千定向积分。中国联通。我猛然想起,我用手机已经20年,我所用的手机号码已经伴我走过了20年。

刚上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说:“电灯电话,楼上楼下”。从此,用电灯电话,居高楼大厦成为农村人的最大梦想。记得第一次打电话是在八十年代初,同事赵玉华的母亲去世了,我帮忙给其亲属打电话。那时,村里没有电话,学校也没有电话,打电话要到西宋公社的邮电支局去。我们学校离邮电支局大约有2公里,尽是土路,坑坑洼洼,疙疙瘩瘩,骑自行车十分颠簸。我飞快前行,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邮电支局,放下自行车,直奔营业厅。“你好,要打电话吗?请问你要哪里?”我还有点急促喘气,没等我开口说话,就听见温情脉脉的问话,便抬头望去,只见总机室里端坐着一位眉清目秀的女孩,落落大方,年龄与我相仿。我点了点头,说麻烦你先接县良种场。她柔声细语说:“好的,请稍等。我姓张,有事叫我小张就行。”不一会儿电话接通了,她告诉我接通了,请拿起眼前的话筒讲话吧。只见窗台上放着一台摇把子电话,正在振铃叫我呢。我打完一个再打一个,一连打了十几个电话,还发了一份电报,电话有县内的,有省内长途,小张不厌其烦地接线,用了半个多小时时间同事的亲属能通知到的我都通知到了,任务也算是完成了,我付了电话费便匆匆忙忙往回赶。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打电话,感觉到电话真是很神奇的。

九十年代,西宋有三大怪,其中之一就是“电话不如三轮快”。1996年,乡政府通了程控电话。有位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里给亲戚打电话。他拿起话筒,拨通号码,便把话筒倒置放在了耳朵上,连呼了几遍对方没有应答。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他,你把话筒拿反了。由于工作繁忙,我很少看电视剧,节假日、周末偶尔看一会儿,见到那些港片里的老大手持“大哥大”,老百姓叫它“半头砖”,特别羡慕,心里想我这一辈子是用不上这玩意儿了。

那时,我刚刚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工资很低,家属户口农转非,没有什么工作,儿子面临初中毕业,要考高中、大学,自己微薄的工薪那可真是蛤蟆逮蚊子刚供嘴,勉强能供全家人吃饱,是典型的“一头沉”,孩子昂贵的学费还没着落,况且工资经常拖欠,何时能发下来尚不清楚,哪里有钱买高消费的物品。1998年教师节期间,电信部门开展优惠活动,免费给优秀教师安装程控电话。我是省优秀教师,自然是优惠对象,安装了一部程控电话,心里的特别高兴劲难以言表。那时,西宋乡政府没有楼房,在平房里实现了电灯电话的夙愿,也是非常荣幸的。1999年夏,我主持的初四分流班学生毕业了,乡领导要我兼任通讯报道工作。经常下村进田间地头采访,有时领导找不到我而着急。为方便工作,我狠下心来买了个联通公司经营的寻呼机(BP机)。那时通讯基站建设落后,信号不能全覆盖,盲区很多,一旦进入了盲区之后 ,办公室里有急事要处理还是找不到我,急得团团转。乡领导请来联通公司的技术人员,带着十多个品牌的汉显寻呼机全都调成我使用的频率到桃园里测试信号,把接收信号最强的寻呼机留给我。尽管如此,寻呼机仍然时常不能及时收到信号。寻呼机常常是聋子的耳朵,瞎子点的灯,程控电话又不能天天背在肩上,怎么办?2001年,中学的男老师们多数买上了手机,乡政府的很多男同事们也用上了手机,不少年轻人是左手提着BP机,右手拿着”大哥大“(手机)。为了更好地工作,当时买手机成为我当务之急。借钱买手机会让人们笑话,而不买手机也让人们笑话。年底终于狠下心来,想方设法要买手机。一天我到县城办事,借此机会转了转手机店,买了一部价格便宜的国产“波导”牌手机,办了这张手机卡,从此这个手机靓号就一直陪伴着我,告诉我喜忧哀乐,引导我去应到之处,做该做之事,加强与家人的联系,与同事的沟通。买手机,很多同事是炫耀自己富有的,而我手机却是为方便工作。

有了手机后,领导直接安排调度我工作,新闻爆料人直接联系我采访,轻轻松松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我是乡中心成人学校的校长,具体负责农民培训,推广农业科技,有农民需要农业科技知识,一个电话我就到场,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给一个合理答复。那些年,西宋开发万亩桃园,桃农们需要我,经常电话咨询技术;食用菌种植户多,菇农们常找我,询问新品种、新技术,协调技术员;养殖户联系我,问什么时候给他们放教学片,请专家指导;水稻种植户大清早提着受病的秧苗找到乡政府人员点名的会议室里,请帮他们想办法解决烂苗、死苗问题;就连爆棒子花的在村里遇见我,急忙放下手中的活,热情地招呼我,提出一些农业生产中碰到的问题。为农民服务不仅为当地农民服务,还走出家门,到外乡镇,外县区讲课、教学,无偿提供服务。山东省最大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绿野菇业一直是我的合作伙伴,也一直是我服务对象,经常应邀进企业。有一次和利津大咖程建国先生相逢同席交流,程先生还把新作《铁门关风云》送我。手机拉近了我与领导和大咖的距离,经常与各级报社的大腕们沟通,从中学得许多采访写作技巧和知识。记得一年春天,市委宣传部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王景春副部长来到西宋乡十八户调研多年无刑事案件情况,总结综合治理经验,编写了采访提纲,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通过电话遥控指挥,以短信方式告诉我采访哪些内容事例,要写哪些做法和措施。我骑着旧摩托车穿梭村与乡政府之间,每次采访写完之后通过传真给他发过去,王部长看后再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意见,我再下村采访。回来再写再发给他。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写成万字的报告文学,写出了村干部吃苦、吃气、吃累、吃屈的品格。后来文章见报了,虽然作者中没有我的名字,署的是县委宣传部两位领导名字,但是,我仍然很兴奋,一个多月的功夫没有白费,学到了文章构思技巧,表达之方,采访之策,还开始了写大篇文章的先例。之后,很多报纸特别是法制报刊都转载了这篇文章。不过,手机无形之中增加了我的开销,加重了经济负担,一个月中最多能产生300多元话费。翌年,我办理了套餐,40300,大大减少了开支。好在每年乡政府发给我特殊贡献奖,弥补了我经济收入,减轻了我生活压力。

手机也有道路不畅,信息堵塞的时候。特别是处于信号盲区,或者人员拥挤的地方,手机会哑然失语。每年桃花节开幕式上,桃园里人山人海,数万人相拥相挤,通讯基站功率超负荷运转,达不到需求,出现了信号堵车现象。每年桃花节开幕式上,领导都要安排一个助手,负责接听电话,及时通报情况。这样,等于我一人持有两部手机,和用双卡双待手机一样,不会再因信号不好误事。

20年间,手机换了好几部,卡也换过好几次,由模拟到数字到4G,靓号却一起没有换。这个靓号犹如知心助手,助我打理工作情同手足;赛过亲密家人,与我同享喜忧哀乐;胜过贴心秘书,每当因信号不好出现漏接电话,总是温馨提醒及时回电。期间,有别的商家也曾多次派人动员我改号改网,我婉言推辞了。也有同事提醒我携号改网,也被我良言回绝。这个号已经跟随我20年了,彼此之间有着浓厚感情,再说,这是我的“公众号”,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号码,换了号码后很多人就找不到我了,因此还是不换为好。之前不久,我还收到一条祝福短信,当时我有点懵,现在才回过味不,原来是套餐19年的祝福。当然,这个套餐目前已不太顺应潮流,因为没有流量。为不让孙女们玩手机,我一直没开通流量,与亲友们联系产生一定难度,难免有些疏远。等孙女们再长大一点,我会重改套餐,赶上时代的脚步。人类社会在进步,科学技术在发展,无论如何变化,我都会好好珍惜这个靓号,永不舍弃,靓号将会陪我余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