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暖阳普照黄河三角洲。东八路(S228新线)小岛河段东侧是盐场的盐坨,而西侧是数万亩稻田,稻田里有一个水泥大晒场,这里却是数千万斤稻谷堆成山,连绵起伏,好像一座座金山,“横看成岭侧成峰”,闪耀着光芒,早上看背阴面还披着一层薄薄的霜。通往晒场的路上,车水马龙,一辆辆重型载重卡车出出进进,一派繁忙景象。在相距20公里的垦利街道大三合村前的粮食收购点,同样看到稻谷堆积如山,载重卡车分成两列,排列在柏油路的两旁,有已经装满车的,有过磅称重的,有等待装车的,看来黄河三角洲的水稻又是个丰收年。
这一片土地曾是盐碱程度严重的不毛之地地,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近几年,政府加大投入,进行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建设引黄工程,沟渠路林桥涵闸洞配套,荒碱地变成米粮川。引进科学技术,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科研基地、正大集团东营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工程实验室、盐碱地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农场、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院山东基地、一邦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一批高科技研发机构纷纷落户。土地实行大户承包,成方连片,水稻种植从布种育秧到收割脱粒实现全程机械化。
每年5月开始育秧,泡田洗碱,6月开始插秧。育秧实现机械化作业,工厂化生产。插秧时,一台台插秧机穿梭田间,省时省力。7、8月份精心管理秧苗,顺利完成分蘖、拔节、孕穗,为稻谷丰收奠定基础。进入9月份,水稻陆续进入了抽穗扬花期,步入稻田,处处闻花香。稻田里鱼游蟹潜,泥鳅钻上钻下,龙虾云游四方,白鹭野鸭自由自在,海鸥跃然水上,鸭鸣蛙叫,稻秧碧绿,嫩穗上繁花点点,长势良好,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忙碌在稻田里的稻农们,一边进行水稻后期管理,一边谈笑风生,稻花香里话丰年。稻花盛开,沁人心脾,大有“沉浸在稻花之香的氤氲中,路上行人,衣沾稻香,三日不去”的感触,耳畔回荡着“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好诗句。
一邦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稻米,让全国人民吃上放心大米独出心裁,稻鸭混养,稻蟹混养,稻龟混养,稻鳅混养,稻鱼混养,减少化肥农药用量。一邦还引进彩色水稻,以大地为布,以彩稻为笔,描绘稻田画,每年从暑期到收割前,发展生态观光旅游。稻田主题画卷让人耳目一新,稻田清雅淡香沁人肺腑,让人流连忘返。一邦合作社还在进出方便的地块设立学生实验基地,与市直部分小学合作,让小学生当农场主,稻子人手插秧到脱粒,都由学生和家长来完成。
秋高气爽的深秋,一望无际的稻子一片金黄。收割机奔驰在田野里,边收割边脱粒,扬弃稻草,吹掉粗糠,金黄的稻谷流进储存仓里,等到满仓后装到运载车辆的车箱里。收割机粮仓里的稻谷装到运送车辆的车箱里,是运用自备的卷扬机来完成的。收割机手一扳操纵杆,稻谷立刻通过特制的管子流出来,那一刻,流金淌银的场面让人振奋。运送稻谷的大小车辆行驶在田间小路上,往返田间与晒场之间。收割机走过的地方,一行白鹭飞往天空,一群群燕子围在行走的收割机旁边飞舞,觅食飞起的小虫子。收割完的稻田里,稻草散落一地。成群结队的大雁自由自在地起落着,好像是它们找到了自己的飞机场。飞舞的大雁一会儿像云块遮住了阳光,一会儿落在地上黑压压一片盖住那黄澄澄的稻草。它们时而引吭高歌,欢快而有节奏;时而追逐嬉戏,此起彼落。
运送稻谷的车辆有大有小,车型不一,有拖拉机,有轻卡,也有改装的“四不像”,但这些车辆都有共同的功能----自卸。来到晒场上,有人指挥车辆到达指定的地点,驾驶员轻扳操纵杆,车辆便自动卸载。就这样,一车又一车,稻谷堆积如山,金灿灿的。东八路西侧晒场是最大的晒场,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满场的稻谷犹如金山连绵。那大大小小的稻谷堆好像一个个山峦,此起彼伏,十分壮观。
尽管晒场不小,仍放不下收获的稻谷,远不能满足需要。为了腾空地方,有的稻谷堆是上午堆起,下午由重型卡车运往安徽、江苏等地的稻谷加工厂。如今运送稻谷,不再使用麻袋之类的袋子,先装袋子后装车,而是用装载机直接装车。装载机铲起一铲稻谷,单臂高高举起,高过载重卡车的箱板,然后把稻谷倒入车箱内。只见装载车左一铲,右一铲,不一会儿功夫就把几十吨的稻谷金山搬运到车箱里,完成了过去几十个人半天的工作量。运送稻谷的车队有20多辆重卡,每天要运走数百吨稻谷。
深冬,稻田里耧草机、打捆机忙个不停。先用耧草机把稻草耧成岭,然后打捆机打成捆,最后装载机装到运载车辆运走。稻草看似废弃物,实则经济价值很高。过去人工收割稻子,脱完粒的稻草可打草苫子,其收入能抵消种植水稻的成本费用。
昔日靠吃返销粮度日的垦利,如今靠科技产粮,让人民牢牢端稳饭碗,为国家多产粮食,成为渤海粮仓。
过去的一年,虽然极端天气较多,黄河三角洲仍然算是风调雨顺年景,数万亩水稻丰收,金山连绵稻谷香,稻农欢心歌声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