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北方多年的我,早已习惯了这里的广袤与雄浑,也学会了用文字和镜头赞美这片土地里蕴藏的大美与豪爽。
闲暇时刻, 我会走出营区,漫步在一望无际,浩浩渺渺的巴丹吉林沙漠中,然后站在一块沙岭上,静静地看日出日落,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观,感受这片土地上那种空旷壮阔的美。
工作之余,我会驾车来到广阔辽远的茫茫戈壁中,找一块裸岩坐下,独自欣赏天空中那一朵朵不羁的云儿散漫在碧蓝之上你追我赶,偶尔也会追逐那些被风吹着奔跑的石头,独自享受一份悠然、闲暇和舒缓。
原以为,这就是我对这片土地的理解和感受。
但我第一次走近嘉峪关,我才发现,我对这片土地的认识是那么的浅薄,甚至是无知。
那一年,我随部队首长从大漠深处的航天城到新疆出差,路过嘉峪关市,第一次走进了这座关隘,跟着讲解员的脚步,我一步步走进了他的厚重的历史和神奇的传说。
远远地,古老的“左公柳”像一个勇士守护在闸门旁边,那镶嵌着“天下雄关”四个金色大字的城门昂然欲飞,城门两侧连绵起伏的长城像两条巨龙,一条穿越戈壁与南边讨赖河大峡谷相连,一条穿越荒漠盘旋在北边的黑山峡谷之上……。走进雄峻的古铜色闸门,迎面是一条坡道,坡道有几分陡峭,瞬间让人想起的是演义小说中那“一声炮响,城门打开,一彪人马冲杀出来……”的精彩片段,细想这个坡道也是为了给关内冲杀出的兵马增加气势专门设计的吧。
沿着坡道缓慢地移步入城,听着讲解员的讲述登上关城。
举目远眺。南面,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脚下的“天下第一墩”清晰可见,金黄色的戈壁大漠中讨赖河大峡谷就像地面上裂开的一条缝。峡谷、雪山、烽燧、墩台和蜿蜒的长城连接在一起,无疑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就算是千军万马恐怕也只能是望而却步。北边,长城穿过荒漠从黑山峡谷中蜿蜒而上、直插云霄,好似铁壁悬空,把个石关峡口封锁的严严实实。晨光下好似一条燃烧的巨龙,孤傲高绝地盘踞在山的脉络之上,有一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气势……
低头俯视,晨雾中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尽收眼底。晨光淡淡的洒在光化楼、柔远楼、嘉峪关楼的瓦砾和屋檐上,三楼耸峙,雄伟壮观、相互耀映。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依稀可见。城内,朱漆木柱环绕的文昌阁古朴典雅、端庄大方。在木质牌坊映衬下,雕梁画栋的关帝庙英武壮观、气魄恢宏,对面的戏台上一组风情壁画色彩鲜艳、惟妙惟肖。近处,红墙青瓦的将军府大门两侧,两只大狮子怒目岡睁,十分的威严。
仅是眼前的这些,就足以让我猜想:600年前是怎样的一群能工和巧匠,他们又是以怎样的胸怀和智慧,在这荒无人烟的戈壁中完成了如此宏大、如此布局合理的工程!还有那些守关的将士们日夜坚守在这漫天黄沙的戈壁上,该有怎样的情怀和理想?难怪当年林则徐来到此地,会写下那首““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初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的壮美诗篇?
晨光下,我静静地欣赏着关城的一楼一阁、一砖一瓦,漫步在嘉峪关内我不像是一个参观者,更像是一个朝圣者。那一刻,我被它厚重的历史和设计者的智慧所震撼了……
关中的每一个建筑物,都有着一份独特的光彩。仔细端详竟是一种别样的美,独一无二的美!从另一端登上城楼,顺着外面的黄沙,远远近近烽燧遗墩、断壁残垣若隐若现,好像是一幅凝聚着边塞沧桑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人的眼前。再看关城,城下的九眼泉好似一汪清水,泉边水草丰美、波澜不惊,城内城外翠柳依依,郁郁葱葱,让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蓦然回首,在这片粗犷的戈壁中我竟发现了一种细腻和柔情,再看关城,光化楼、柔远楼、嘉峪关楼,经过岁月的打磨和洗礼越发的气势磅礴,让人顿生一种无限的敬畏!
冥冥之中,我竟觉得,我与这座隘是有缘分的。它虽然没有我的故乡乌镇那么精致,也没有江南水乡的那番秀气,但却都是曾经的边陲,仅凭这一点就让我对他多了一份亲近和认同……
后来,我在嘉峪关这座城市栖居了下来,使我有了走近、了解这座关隘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在这座城市生活的数十年里,我曾不止一次走进嘉峪关这座关隘。偶尔路过文昌阁我会猜想古时那些吟诗作画、舞文弄墨的文人墨客们是否也会像我一样想念故乡的山山水水,是否也会像我一样探究这座关隘的前世与今生?在游击将军府前我会猜想将军一定是一个文韬武略、忧国忧民的帅哥吧!寒冷的雪夜,他一定会和战士们围炉饮酒、秉烛夜话的吧,那一刻守城将士的心定是暖暖的,他们举着的夜光杯里盛着的是圣上的御酒还是当地的滨河美酒?站在关帝庙对面的戏台下,我会猜想当年这里一定在举办一场热闹的庙会吧,那登台演出的又是何方艺人,是否也是一位富有家国情怀的大家闺秀?此刻她是否正在向台下观看演出的将士们抛起绣球,寻觅自己的如意郎君?
……
来的多了,我的好奇心也多了,这座用石头、砖和黄土夯筑的城堡里,一定发生过什么?一定留下过什么?要不,矗立了多年为何还是那样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我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慢慢地探究它,在关城外的戈壁上我抓起一把一把的砂砾闻他的气味,城墙根下我像翻书一样抚摸那一块一块古老的城砖,登上城楼我循着一座一座的箭楼、敌楼、角楼努力地寻找答案……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胡杨老师和多年潜心研究嘉峪关境内长城文化的资深学着吴晓棠老师,在他们的讲解下我开始慢慢地翻开了嘉峪关这座城池的历史。
公元前139年,雄才伟略的汉武帝,为了捍卫帝国尊严,决定派使者出使西域。27岁的张骞受此重任,开始了他的“凿空之行”,13年来他手持旌节,两次出使西域,三次路过嘉峪关,成就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留下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民族强音。可谓是河西走廊归入中国版图的策划者,也为汉朝向西开疆拓土翻开了第一页。
公元前121年春天,意气奋发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肩负着打通河西走廊的使命,亲率万骑、取道陇西、越过焉支山,斩杀数名匈奴首领。之后孤军深入匈奴腹地数百里,生擒匈奴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后北出嘉峪关,一路突进敦煌,前后六战匈奴,未尝一败,屡立奇功,平息了河西地区战火。从此丝绸之路得以畅通,驮着瓷器、丝绸、珠宝、香料的悠悠驼队开始络绎穿梭在这条通道……
明洪武五年,征西大将军冯胜为消除外敌对西北边境的侵扰,出金兰、取西凉,攻永昌,平瓜、沙二州后,率众将领骑马涉过“九眼泉”,登上嘉峪山时慧眼选址开始建关。凭借讨赖河峡谷、黑山、新城草湖等紧凑集中的天险天堑,以嘉峪关关城为中枢, 嵌筑以边墙、壕堑、墩台、营堡等人工长城建起了坚固的嘉峪关防线,从此嘉峪关为守护丝绸之路,保卫家国安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十一月,满速尔大军向东进犯河西走廊,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芮宁,率领将士们坚守城头。久攻不破,敌人翻过了祁连山,绕道直扑肃州城。芮宁马上意识到,肃州一旦陷落,嘉峪关将陷入敌军重围,河西四郡必将不保。危难时刻,他孤注一掷,星夜驰援,率八百勇士冲向敌军。面对强敌,身陷绝境的芮宁将军挥刀斩断讨赖河谷上的绳索,切断了敌人前进的道路,也断了自己的退路,再次挥刀向敌人发起了冲锋。肃州城得以保全,但八百多将士却全部战死沙场,为国捐躯……
一百多年前的那一天,六十多岁的左宗棠,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身后的士兵抬着一副棺木,旌旗猎猎,金鼓锵锵,从嘉峪关下车辚辚马萧潇奔腾而出,那是何等的壮怀激烈?……两年之后,当这位老人班师凯旋,他的身后,回归的是一片一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脱离了祖国怀抱十多年之久的疆土,还有那一串串记录他西征时坚定铿锵的足迹……
翻开历史的册页,张骞出塞、班超北征、玄奘西行到西征将军冯胜横扫河西慧眼建关,再到游击将军芮宁血洒边陲,陈九畴、李端澄、林则徐、左宗棠……这一个个人物一段段故事,哪一个不让人敬仰,哪一个不让人感怀?
慢慢地我开始走进了它的历史,也开始慢慢地更深入地了解了这座关隘的前世和今生。似乎我读懂了它,似乎也还没有完全读懂它!
当我再次顺着被朝霞照的通红通红的城墙,抚摸那些凝固了千年的砂石,我却有了另一种感受,那一粒一粒的滚动着的砂石分明是一个个壮怀激烈的将士,骨子里流淌着的分明是将士们洒下的血液,要不怎么还会如此的鲜活?有时候我会想,洒在这片疆土上的血该有千吨万吨吧!恍惚间,我竟变成了那无数身披铠甲的将士中的一员,正手握寒铁,睁大双眼,时刻注视着远方有无飘起的狼烟,那一刻胸中升腾的是一腔誓死报国、守卫边防的豪情壮志……
当北国深秋的雨,点点滴滴下到关城时,竟有点南国梅子黄时雨的缠绵和温柔。一带一路的雨露催开了一路的花,红的、绿的、黄的、紫的、还有一些叫不上颜色的,从关下的九眼泉一路开到了花博园、东湖,再开竟开到了敦煌、开到了伊犁,一直到遥远的东边和西边……我踩着被历史的脚步打磨了千年的石板路再次登上关城,看到柔远楼,上面那 “柔远”二字依稀可见,竟是那般的舒畅、那般的包容。那千朵万朵的花儿仿佛是满世界各色皮肤的人们,络绎不断地来往于这座城堡,还有那些个持节使者、商贾驼队、虔诚信徒东来西往,穿关而过,热闹非凡……
我开始仰望关城,是一份崇敬的心在仰望,当那一片片红彤彤、金灿灿、瑰丽无比的晚霞,再次照在关城的每一个角落,这座被岁月打磨了六百多年的城堡愈发的耀眼,它带给我的不仅是无限的震撼与敬畏!更多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
那一刻,我想,嘉峪关这座长城里的关隘,足够我用一生去读它!
(作者郭忠山,本文获第二届“滨河九粮液杯·我心中的长城”征文大赛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