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一座城,因水而生,依水而存。城与河,早就有了密不可分的关联。在流逝的岁月中,源远流长的浑河水承载着千百年来盛京的沿革,她的蜿蜒变迁,孕育了两岸的生命与文明,见证了沈阳这座城市的成长与变化——引子
大地在暮春时节鲜艳灿烂起来,河流也随之一天比一天清澈明亮。一线如虹的浑河水,承载着阵阵古风,从容不迫地穿过我生活的城市——沈阳,就这样奔流不息地造福着栖息在两岸的城市居民。
站在雄伟壮观的浑河桥上,我向东、向西远眺,看到的是一条从天而降、极不寻常、震撼心灵的河流。这条穿城而过的河流,不仅成为了我所生活城市的一张名片,而且还打造成连接相邻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追溯历史,我寻到7200年前沈阳与浑河的渊源。在城市北部一块横贯东西的黄土地上,新乐人在改道前的浑河北岸,随水而迁,过着河漫滩人农耕渔猎的生活,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人类文明。在中华大地上,许多河流的流向都是自西向东流淌,而浑河水却以从东向西的流势绝地而行。
浑河,这条纵贯辽宁省东部和中部的著名河流,发源于抚顺市的清源滚马岭,流经抚顺、沈阳、鞍山、营口等城市,在海城市的古城子附近纳入太子河,汇入大辽河,全长415公里,沈阳境内流长132公里。浑河,在汉唐以前被称为辽水,又叫小辽河。辽代以后因水流湍急,水色浑浊而被称为浑河,如今,沈阳市的河段被称为沈水。踏访这段滔滔奔涌的河流,埋藏在河底泥沙中的血色历史跃然于世,那场惊心动魄的浑河血战,也重新映入人们的眼帘。
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努尔哈赤率后金八旗大军,在上游萨尔浒附近大战明军,以少胜多,大获全胜。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十三日,后金军从萨尔浒乘舟顺流而下,星夜兼程运抵沈阳城下,与明守军展开了生死决战。明军著名女将秦良玉率四千白杆兵英勇阻击。来势凶猛的八旗军一路拼杀,将四千白杆兵及前来增援的三千浙兵,包围在了沈阳城外的浑河边上。无论明军怎样顽强抵御,最终还是被咄咄逼人的八旗军攻破防线。在那个血色黄昏,明军矢尽援绝,一个个倒在了被两军将士血染的浑河水之中。这次战役在历史上被称为“浑河血战”,八旗军写下了历史的辉煌,明军也以其英勇和壮烈,为后人赞誉。
河水的流淌、奔腾,给城市注入了灵性,使无限的生命得到繁衍。我生活的城市,因为有了浑河水而生机勃勃,因为有了浑河水而日新月异,市民们深切地感受到,因为生活在浑河两岸,才懂得什么是“锦绣连城别有春”的幸福含义。
从小就生长在浑河北岸的95岁何永春老人,见证了这条河流的今夕巨变。小时候,他所见到的浑河两岸是光秃秃的,荒芜凄凉的,堤不像堤坝不成坝,偶尔见到一两棵树,也都是残杨败柳。甚至20世纪末,浑河不时受到了工业废水和生活脏水的污染,直到21世纪初,浑河的生态环境才开始改变。
2001年,沈阳市正式启动浑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恢复长青桥至浑河大桥10公里河段生态功能,形成浑河城区段景观带、水源补给带和生态带绿廊。2002年,五里河公园竣工;2003年,沈水湾公园落成;2005年,罗士圈公园开放。随后,又兴建了长白岛森林公园、奥林匹克体育公园、浑河晚渡公园等一系列绿化带公园。2010年至2013年,沈阳市以筹备全运会为契机,对浑河两岸进行了提升改造,奥体中心,盛京大剧院,钢琴音乐广场,新世界博览中心等大型文体设施沿河带应运而生。2018年,沈阳市对浑河两岸进行了二期提升改造,建成全长33公里浑河滩地景观带,实现了浑河“华丽转身”。滨水漫道,已然成为国际马拉松专用赛道,十八座跨河大桥展示着城市灵秀。进入新时代,浑河作为国内最适合开展赛艇运动的自然水域,迄今已举办了三届沈阳国际赛艇公开赛,吸引来世界各地数百个赛艇队逐浪沈水。每当候鸟迁徙季节,这里成了白鹭、苍鹭、鸬鹚、海鸥和野鸭等百余种候鸟停歇地和“加油站”。
一河汤汤浓绿绕,风物满眼岸边来。历史更迭,城市生态文化发生了巨变。漫步浑河之滨,岸芷汀兰,鸟戏晴空,鱼乐河中。灿烂的阳光下,微风轻拂,水面碧波荡漾,浮光跃金。我终于感悟到,浑河之美,是在朝阳下,在夕阳时;在风雨中,在月光里。夜色中的浑河美不胜收,浑河桥的桥上桥下霓虹闪烁,矗立在两岸的楼群,点亮万家灯火。凌空俯瞰,浑河水一线如虹穿城而过,与城市的灯光交相辉映。河水悠悠,以母亲般的情怀流淌不息,使城市的唯美,宁静,清新,温暖,显得更加别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