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故乡的头像

故乡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14
分享

塔下碑林

故乡

黄昏时,太阳钻进云朵里,放射出生动的霞光。我沿北运河畔“沈阳慢道”,步入沈城西部塔湾舍利塔滩地公园内。瞻望偌大公园,只见远处枫叶飘然而落,低首脚下,满眼菊花争艳。一地的秋菊赤橙黄白,婀娜多姿,生机盎然。这样的秋景秋韵,很容易把人带入“芳熏百草,色艳群英”的诗境中。

塔湾舍利塔滩地公园因有舍利塔而建。这座塔建于辽重熙十三年(1044年),因佛塔供藏1548颗舍利子,而被佛教界称无垢净光舍利塔,市民则愿称其塔湾舍利塔。塔为十三层密檐八角形砖塔,高约三十三米,分地宫、塔座、塔身、塔檐、塔刹五部分。1985年维修时发现塔身是空心,这在全国同类建筑中十分罕见,推翻了研究者们的实心说。更惊喜的是,塔内出土了释迦牟尼鎏金铜佛、木制佛龛、舍利子、大型石函和明代经卷、瓷器、丝织品等大批罕见文物,地宫四壁还有保存完好的彩色壁画。

在凸出地面近两米的土岗上,高矗的密檐塔,巍峨雄伟,比我幼年时记忆中的舍利塔壮观许多。那时祖母常带我到“后塔”的舅爷家里串门。有一次,大我两岁的小舅带我从玉米地穿行到舍利塔残墙外,他敏捷地翻上残墙。我凑过去翘脚向内望,景象惊恐万状。

一座残败古塔惊现眼前。塔身遭到严重损坏,到处断砖残皮、土石裸露于外,像成群的毒蛇猛兽朝我扑来,令人毛骨悚然。这瘆人的景象让我蓦然想起,不久前祖母带我去家附近西塔遛弯,看到了同样景况,还瞧见塔尖斜吊檐顶,摇摇欲坠,当时被吓得后背发凉。祖母没告诉我那是雷击所致,却吓唬说,塔尖一旦坠地,城市将闹水火之灾。天方夜谭般“神话”,把个小孩吓得没敢再去。半个世纪后,仰望佛塔,我顽皮地捂嘴,窃窃耻笑当年的我。

转身向坡下回龙寺走去,见山门紧闭,便东行数十步,忽见地上横卧着黑色大理石:上有“盛京碑林陈列馆”几个大字。意识到左侧院落里藏着曾经想见的盛京碑林。七八年前,去过北塔寻访,扑了空。管理人员告诉我,盛京碑林已迁至塔湾公园内。那时我住市区最东边,又逢事务繁忙和嫌道远,一时没了看碑林的欲望。这次偶遇,况又“撞了门楣”,到而不进是何道理。

一抹斜阳点染天空,喧嚣的公园内呈现温暖的暮色。清澈的北运河水,穿过人来人往的文曲桥,悠然向下游流去。在桥南广场上,唱京戏的,拉手风琴的,练嗓飙海豚音的,还有叫卖声,营造出热闹气氛。唯有桥北面河畔那爿叫盛京碑林陈列馆的院落,两扇大门紧闭,显得格外静谧,以至静谧到我重重扣动门环,里面却传出清晰的回音。

听不到古檐下风铃的摇荡声,或许风铃的响声被对岸的喧嚣掩盖。一根粗壮的门杠在里面闩插。错过了开放时间,闭馆了。正惆怅间,忽然大门一侧被人轻轻拽开,一位大眼睛方脸、中等个,长相不俗的女馆员开门探由。必要的几句交流,女馆员热情地把客人迎进院内,并做了专门讲解。她的讲解别开生面,我眼界大开。想不到,她竟是这的馆长孙秀艳女士。

盛京碑林陈列馆建于2015年,占地面积3900平方米,大殿、山门、游廊均为仿古建筑。馆内分南北两侧游廊、正殿、碑首碑座三个区域,收藏着沈阳地区明清至民国时期的石碑118通,还收藏保存着碑首、碑座、残碑以及建筑构件、石狮子等文物180余件。这些文物均从北塔法轮寺碑林迁来。碑刻涉及文化教育、庙宇维修、慈善募捐、人物记事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沈阳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商贸发展、宗教习俗。其中,两侧回廊陈列展出110通竖碑,正殿内展出8通具有代表性的竖碑。院落南侧展出的碑首、碑座,在发现时碑身已不知去向。这些文物都是沈阳历史的见证。

我记下了每一通碑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承载着无数悲欢喜乐。循着山东庙碑历史脉搏的跳动,我听到先贤们意志坚定的脚步声和强烈地谋生欲望。清末到民国年间,成群结队的山东人,带着一捆捆丝织品或一身手艺,携家眷,浩浩荡荡登上海船,向关东进发,落脚辽吉黑。来到盛京的山东客商,在繁华的沈河区山东商会旁建了座庙,祈求妈祖保佑渡海而来的山东人平安和生意兴隆。

左忠壮善宅义举碑,承载着爱民提督的慈善情怀。在清末中日甲午战争中,出现一位与邓世昌齐名的爱国将领——为保卫平壤壮烈捐躯的清军统领左宝贵。1837年的一天,左宝贵出生在一户贫苦回族家庭。因父母早逝,他幼年便以皮匠谋生,靠吃百家饭养育自己。坎坷生活历练了刚毅不屈的性格。咸丰年间,年轻气盛的左宝贵因打伤欺压穷人的恶吏,被迫远逃,投亲避祸。

成婚不久,他毅然从军。因勇武多谋,屡立战功,从普通士卒不断攫升至总兵。东征临行,他嘱咐夫人陶氏,若战死沙场,务将自己名下宅院赠与民众。左忠壮在世时,曾奏请设立多所义学,使大批寒门子弟获得免费读书的机会——设立赈灾粥厂、同善堂、栖留所等慈善机构,以拯救无数穷人性命。后人为继承其德志,建堂立碑。

在回廊北侧,一通九孔附龙碑引人注目。即便我对碑史(志)知识掌握寥寥,也总觉碑额题阴刻的“万古流芳”与九孔附龙碑不相匹配,倍感蹊跷。我知道,九龙碑为皇帝御赐碑,而这通碑额题却将“皇清御赐”四字换掉。有馆长在身旁,何愁无解。民国十四年(1925年),东北王张作霖为表彰殉国勇士,建了两座庙,立了两通碑,碑身与前朝皇帝御赐碑等高,碑首逼真仿造皇帝御制九孔附龙碑,碑座同样为赑屃座,惟有额题“皇清御赐”换成了“万古流芳”。可见东北王当时暗藏野心,却又不敢明目张胆地称自己为皇帝。好个煞费苦心,处心积虑。

中国四大碑林曾去过三处,都没有走进盛京碑林陈列馆这么震撼。寥寥炊烟起,缕缕稻米香。远处飘来阵阵爆米花香,望眼天空,已是村酒穿茅屋之时。拐进附近一条胡同,猛然听到“嘭”的一声响,一股爆米花香扑鼻而入。向那角落望去,烟雾飘渺,一对崩爆米花的外地夫妇,正冒着腾腾热气,清理网袋中白花花绽放着笑脸的爆米花。走近,驻足,这样的人间烟火令人感动。还想再来盛京碑林陈列馆,再来倾听秀艳馆长那未讲完的故事,还有品尝这久违的、喷香的爆米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