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海亮的头像

刘海亮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25
分享

回乡偶记

1

在江淮,运煤小火车的轨道在公寓北端。而到了故乡小城,运煤小火车却驰骋到了小区之南。

岳母喜欢用是否能够俯瞰铁道来佐证楼宇的采光程度,因此,从老人家的心里,应该是比较期望搬到新居的。新居不止所见辽阔,主要还是解决了电梯问题,因此,对老人也好,对膝关节损伤患者也好,充满了善意。

新居的装修工作进行了两三个月,不是电梯被水淹坏维修,就是工人缺席,所以,计划中的春节完工,完全变成了一种奢望。所幸,搬迁并不是刚需,即便有小小的焦灼暗自滋长,又怎么样呢。几日以来,徘徊于家具城、集成吊顶公司、橱门作坊,以及五金商店间,马龙车水,心旌摇曳。

而就在前日,某某家具城,藉物业名头,召集新居业主召开所谓的年会,不过是一场挂羊头卖狗肉的推销闹剧而已,更是祭出了百平房子五万整装的“撒手锏”,颇令一些没有着手装修的家庭跃跃欲试。但哪来的天上馅饼?不实际操作一次,以外行的眼光,恨不得将“烦恼”全部推给装修公司,殊不知,先不去褒贬用材的优劣,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没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毛利,人家为什么要追着你各种“谄媚”?当然,巨商大贾除外,实在抽不出身者除外。

2

陆游晚年写过一首七绝,其中两句耳熟能详,诗名《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何要提及这首诗呢,因为历来对所谓的文人或者知识分子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鬼样子鄙视不已。世间真正需要的是阳明先生之辈知行合一文武兼备执行力爆棚的行动家,而不需要一般“营养不良”动辄气喘嘘嘘的书呆子。知识让人强大,不是让人废材。

年中几次大大小小的装修感受,犹显凿凿。

因为几次装修基本都是由至亲或至亲力荐的友好“操盘”,又曾跟着手提肩挑,分明就是一次次身体力行学习的过程。兼之少小出于农家,除了专业技能的欠缺,并不能自归于“白纸”的行列。凡事不怕不懂,怕的就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似懂非懂。有点类似人们总爱拿着百度上的“经验”去质问医生,或者自以为天才临世欣赏了几幅(首)名作,便去吟诗弄画。

前日清晨朋友圈里发过一句话,“有的时候,人的勇气与愚蠢是成正比的”,却不知戳痛了多少人的肺管子。

3

从装修以来跟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思想碰撞看,一个人落后于时代该有多可怕。

人家就是觉得集成吊顶用“大板”美观,自家却认为“小板”一点不差。

人家给你展示的沙发床榻非名即贵,自家却盯着床、垫一体等等打折品留连忘返。

好在先见之明在于只倾力解决款项资金,主意一个不拿。无疑这个决定是睿智的,既解决了因观念陈旧而导致的美学问题,又避免了诸多“冲突”,变成了一个不是局外人的局外人。术业有专攻,让特长的人做特长的事,才严丝合缝。

观念的陈旧莫非与诗词之道相关?每每到商场,最先关注的从来都不是款式,而是铭牌上的数字。因此上,未经浏览,已经剔除了相当范畴,妻与孩子们看中的,往往连试都不试,他们回头寻觅,那人正在远远价廉处——裤子过百的不纳,鞋子三百以下,凛冬时刻的羽绒服呢,过了四百,就是“江湖大忌”。真的是小城物价水平感人么?非也。累年以降,早见过周围朋友穿戴的变化,裤子五六百的,鞋子七九九、八九九起步的,羽绒服更不消说,在大部分人眼里,恐怕一千以下,都是次品。

然而,观念不可强制。六十九的裤子并非经不起“折腾”,两百多的鞋子,最多的穿过六年,羽绒服哎,难道五件还抵不过一件?只要干净利索,板不板正,不是一个中年男人所关心的。

当然,这中间最大的差距,在于“穷人”永远无法理解“富人”的世界,城乡差,南北差,虽然有,倒不是决定性因素。

4

在消费领域,观念约束的是自身,至于妻与孩子们,不能说由之任之,起码都要跟时髦不可脱离。一个男人,挣来的“阿堵物”,不就是给一家老小改善生活的嘛。你不可能要求人人都去“修行”。

人又非圣贤,难免见到理念冲突的账单时,偶感一怔——不痛快是有的,而转念一想,不还是自己努力不够么?如果连这些都要唠唠叨叨,岂不是太显小家子气。况且,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影响与教育,感到“痛”了不要紧,工作上更多的勤勤恳恳便是了。省不如挣,堵不如疏,古人不欺。

勤俭自古是美德。但一个供养重病父母二三十年的家庭,本质而言,压抑太久了。父母尚在之时,海量资金投到了大大小小的医院与诊所,连孩子们要不要送到衡水模式的私立学校,都不在考虑之列。亏欠么?这倒没有,如此极端的家庭,能平平稳稳地撑下来,不曾债台高筑,孩子可以受到相应的学校教育,夫妻二人呢,尽管奔忙,也还和气……俱往矣。

父母坟前的蒿草高高,风从四面吹,云从四面来,万籁俱寂。

5

汪曾祺早有寄语,“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今天我们应该快活”。

尼采又说过些什么呢,“凡杀不死我的,会使我更强大。”

而问题在于,任何人的现实生活,并不是拿来诠释这些名人名言。道理哪个都懂,关心则乱,大师们的狼狈,时代都做了烙印。区别便在于,同样的话语,成于四海扬名,匿于寂寂湮灭。

便似善良淳朴的岳母,一生谨小慎微苦心孤诣,年届八十,终于可以安详地坐到窗下的阳光里假寐,头发花白,目光纯净。可老人家诸多的谆谆告诫,同样不啻于高悬于头顶的明灯在指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