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龚文明的头像

龚文明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1809/21
分享

母爱不言放弃

    龚英是一个脑瘫患者,智商仅有23.6。这个软趴趴的女孩,像没长骨头似的,连坐都不能。医学专家断定她顶多能活到10岁,可她却在母亲丁秋娥的训练教育下,不但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而且读完职高、参加了工作。请看,母爱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天大的困难一人扛
1977年,丁秋娥生龚英时难产,因医院采取的措施不当,伤了婴儿的头部,龚英落下脑瘫、弱智的后遗症。她右腿右臂萎缩,五官歪歪扭扭,脸总是侧向一边,涎水顺着嘴角不断线地往下流。她常常发烧、抽筋,成了医院的常客,被人们戏称为“院长”了。
她唯一的本事就是哭。
在照顾小孩的艰难时期,丁秋娥是屋漏偏逢雨:公公瘫痪在床,婆婆年老多病,母亲得了胃癌。可这个从小在家中倍受父母、哥哥宠爱的老幺,不想让家拖累积极上进的丈夫,就将天大的困难一人扛了下来。夫妻俩原在市公运公司工作。丈夫是长途汽车司机,是公司的劳模,成年累月在外。她曾是公司的装卸工,是个先进分子,最艰苦的事总有她,尤其是卸煤,风一吹,满身漆黑,可她却争着干。84年,为了照顾一家老小,她调到了离家很近的汽配厂,去又脏又累的翻砂车间当工人。她已被残疾的小孩拖住了后腿,想当劳模的愿望难以实现了,就积极支持劳模丈夫的工作。
她老是一人管小孩,别人以为她是一个离了婚的人。
小孩总在治疗,却老不见好转。她决定到汉口的一家大医院,请专家把脉。此医院每天都人满为患,挂号要三更半夜去排队,而且专家号限定了人数,晚了就没有了。她家住武昌石牌岭,离该医院10公里左右。深夜已没有公共汽车,而且还要带着不会走路的小孩;为了能挂上专家号,她特地起了个大早,步行到汉口的医院时,才凌晨三点钟。医院早上八点钟才开始挂号,她就抱着小孩,站在挂号的窗口前,熬过五个时辰。她把大医院的专家看成了救星,不想专家的话犹如五雷轰顶:你小孩脑瘫弱智,肌肉会慢慢萎缩,顶多能活到10岁,已没有治疗的必要。她两眼发黑,跌跌撞撞地走出了医院的大门。她撕碎病历,大哭一场。这个倔强的女人想:全国高水平的医院多得很,我就不信治不好女儿的病!
于是,丁秋娥背起行囊,抱着龚英踏上漫漫求医路。软趴趴的小孩不能坐,她一刻也松不了手。上厕所却是麻烦事,请人帮她抱一下,可一见这个右腿右臂萎缩、五官歪歪扭扭、嘴角涎水直流的小孩,谁都怕接手。没办法,她就用塑料薄膜在地上一铺,将小孩放在上面,然后去方便。
小孩治病每月要花1000元以上,可那时夫妇俩的工资加起来也只有80多元;为了填补每月治疗费的巨大缺口,她不但要挤出时间去干装卸活,而且每月还要去卖一、二次血。由于既要卖血、有时又要给小孩输血,再加上极度劳累和营养不良,丁秋娥脸上长满了瘢,还患上了贫血、胃病、胆结石和胰腺炎。
装卸活已耗尽了她的体力,再靠它已不行了。她想到了养鹌鹑。听说槐树叶喂鹌鹑下蛋大,她就背着大背兜,拿着一根竹竿,步行到郊区去采摘。鹌鹑蛋产量增加了,可销路却成了问题。她便背着鹌鹑蛋,去一家又一家酒店推销。
学步十二载
她吃尽了苦中苦,却没品尝到苦尽甘来的滋味。看过她的小孩后,全国几十家医院的医生都做出了一致的结论:龚英的病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他们能够开出的处方就是加强训练,加强教育。
事实上,小孩康复的希望非常渺茫。有资料显示:全国上百万的脑瘫患者中,经过康复训练,生活能自理的非常少,尤其是家庭康复训练,因时间长、难度大,99%的家庭半途而废。而龚英既脑瘫又弱智,家庭康复训练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倔强的丁秋娥却不畏艰难,对小孩的康复满怀希望。
她只有高中文化水平,却去啃医学生理学方面的书,可那些书都是用于正常儿童的,而龚英的智商只是正常儿童的四分之一。没有现成的书可读,丁秋娥就一边向中科院心理学专家茅教授请教,一边在实践中摸索。
为了防止龚英的右腿右臂继续萎缩,丁秋娥请市中医院的医生给小孩按摩、针灸。别人治疗时,她就在旁边学习,到后来,她完全取代了医生。同时,她开始让小孩学步,可小孩全身无力,一松手就趴在地上了。丁秋娥便协助小孩练拉力器,等身上稍微有劲了就继续学步。用围巾兜着走、扶墙而行,都没有好的效果,因为孩子受损的小脑对人体的运动很难起协调作用。她就将背带裤进行改造,让小孩穿上。长长的带子,系在吊扇的钩子上,为小孩的下肢减轻了压力。“迈左脚!”丁秋娥命令道。小孩膝盖动了一下,就是迈不出步。丁秋娥便蹲下,用手帮小孩挪动步子。左脚右脚,右脚左脚,小孩像一个木偶,每前进一步,身子也机械地扭动一下。学会了迈步,丁秋娥就双手扶着她先练走平路,再练上下楼梯,每天都坚持半小时。
经过长期艰难的训练,龚英9岁牵着手就可以走了,12岁终于能蹒跚而行。
弱智的小孩成了歌迷
龚英不光笨手笨脚,而且舌头不灵、声带难以振动。为了让小孩说话,丁秋娥亲自设计编排了舌头操。她特地为小孩买了红灯牌收录机。这玩艺当时很稀罕,小孩也很好奇。她就用手巾系住龚英的舌头,伴随着收录机播放的音乐的节奏,牵着舌头活动。龚英最爱听苏红的《我多想唱》,每次播放这首歌时,她全神贯注、眼睛发亮、喉部轻轻颤动。细心的妈妈发现了,就经常让她听。慢慢地,她的声音有了活力。到了4岁,小孩终于喊出第一声妈妈。
为了训练小孩的手,每次开收录机时,丁秋娥就让龚英去按键。这件很容易做的事,龚英却异常艰难;可她太想听苏红的歌了,就一次又一次地将哆嗦的手向按钮靠近。龚英听苏红的歌学会了按键,学会了发音,她因此也成了苏红的歌迷。有一次,苏红来武汉举行个人演唱会,门票16元钱一张,小孩大声嚷嚷,要去买票。16元!这可是丁秋娥半个月的工资,是她卸两车货的工钱。为了钱,她卖过血、下过苦力、养过鹌鹑,但为了满足小孩的心愿,她毫不吝惜。
孩子再笨也比小狗聪明
小孩能说话了,可又有更大的困难面临着丁秋娥,那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普通人的智商为90─110,可孩子的智商只有23.6,为极度迟钝,按智商分类属于最低的类别了,而倔强的丁秋娥仍然不愿放弃小孩的教育。她认为:智力低下,不是孩子的错,作父母的应倾注更多的爱。她从不嫌弃龚英,一开始就希望创造奇迹。为了刺激弱智小孩的大脑,以提高其智力,她便经常抱女儿出去凑热闹。
有一次,在洪山公园里,见一群人围成一个圈,她就挤了进去。一个挂着大算盘的架子搁在圈的中央,一只小狗坐在算盘的对面,卖艺人就站在狗的旁边,指挥着小狗表演算数。卖艺人一个一个地拔了3颗算珠,问:“这是多少?”小狗汪汪地叫了3声。卖艺人一个一个地拔了4颗算珠,问:“这是多少?”小狗汪汪地叫了4声。卖艺人又问:“3+4等于多少?”小狗汪汪地叫了7声。围观者无不称奇。
“小狗也能算数,它的智商……小狗有智商吗?哦,小狗看得见,听得见……是训练出来的……龚英看得见,听得见,也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孩子再笨也比小狗聪明。”在回家的路上,她脑子里就一直这么想。受小狗算数的启发,她想出了提高小孩智力的办法。
丁秋娥先教小孩认识实物。她一次又一次地背着龚英去看大卡车、救护车、消防车、小轿车、公共汽车……一次又一次地观察、讲解,为龚英看图识字创造了条件。她先教龚英画圈。龚英的手没有劲,而且还战抖,她便将笔绑在龚英的右手上。刚开始一页画一个圈,再练到一页画两个圈……同时,她还做了大大小小的沙包,让孩子平时练手劲。接下来,她就教龚英写字。这可比画圈的难度大多了,讲得嘴干舌燥龚英也不会,她便手把手的教了起来。通过长时间的训练,龚英不需要她帮忙了。孩子左手握成拳头,战抖的右手靠着拳头书写。最后,她开始教龚英识数。数字很抽象,她就用饼干、苹果等孩子喜欢的食品作教具。于是,抽象的数字变得形象了,乏味的学习也变得有滋有味了。龚英认识了1到100的数字,可不能搬家;她便按顺序把数字写在纸板上,再打乱顺序,一个一个地教。发蒙前,龚英认识了身边常见的实物,学会了几十个汉字,1到100的数字也能搬家了。
九年陪读
到了入学的年龄,丁秋娥没把龚英送到招收弱智生的学校去。和弱智的儿童在一起,她担心不利于提高小孩的智力。她想让龚英同正常人一起接受教育,可找了几十所学校,没有一所学校原意接收这个7岁还不会走路、说话含糊不清的小孩。她毫不气馁,继续寻找。这个倔强的女人相信:她一定能找到愿意接收龚英的学校。
丁秋娥还做了最坏的打算,要是外埠的学校愿意接收,为了能照顾小孩,自己辞职也在所不惜。她便从市区找到郊区,从郊区找到外埠,真可谓踏破铁鞋。这一寻觅就是两年,最终,武昌石牌岭小学被她的爱心所打动,答应让龚英试读。
从此,她开始了长达九年的陪读生涯。
她向单位要求天天上中班或者夜班,以便白天能照顾小孩。她晚上睡觉更少了,睡眠不足,就忙里偷闲打打盹。上课时,她坐在教室的最后边,娘儿俩一起当学生;放学后,她就做老师,为女儿解惑。为了使龚英跟上教学的进度,她就给弱智的女儿讲笨鸟先飞先飞的故事。从小孩能听懂故事的那天开始,她就每天讲一个,而且一个故事至少重复十遍,可直至今天,女儿记得最牢的还是笨鸟先飞的故事。妈妈告诉她,自身条件差,就要比别人多付出。每天放学后,已学习的内容要巩固,还要把没学的内容预习一遍,走在别人的前面。龚英写字很慢,别人做半小时作业,她要做一个多小时。看到小伙伴已开始玩耍,龚英感到了痛苦。丁秋娥就将她带到福利院,让她看残疾儿童,说他们没有爹疼娘爱,而你有,你比他们幸福多了。
期中考试,也是试读后第一次考试,龚英语文70分,算术79分。老师通知她已被录取。这意味着家庭教育已经和学校教育顺利对接。丁秋娥这个坚强的女人,再累、再难、再苦从未掉过一滴泪,可这次却泪流满面。
小学毕业,龚英考上了初中。初二时,丁秋娥为女儿的前途着想,要她有一技之长,就让龚英去学电脑打字。龚英觉得电脑是个先进的东西,非常喜欢。可毕竟是个残疾人,手指既战抖又不好使唤,只能在左手的帮助下,右手食指才能按到想按的键。她想多练习以提高打字速度,可训练班时间有限,而家中买不起电脑。丁秋娥就在饭桌上画了键盘,让她一有空就练。在培训班里,老师不断给她鼓励:龚英每分钟可打一个字了!龚英每分钟可打2个字了……龚英听了暗自高兴,觉得为妈妈争了光,就越打越快了。
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训练班,丁秋娥就寸步不离地陪伴着龚英,这一陪就是9年。她的心血没有白费,龚英不但初中顺利毕业了,而且有了一技之长。
笨鸟展翅
龚英参加了中考,成绩上了当年普高的升学线。丁秋娥考虑女儿的自身情况,就报了一所不错的职高。可职高考虑到龚英是脑瘫患者,学习有困难不说,将来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影响学校的就业率,便不录取她。丁秋娥据理力争,可仍不起作用,没办法,就找到武昌区教委的郑主任。郑主任带着母女俩,三次去学校协商毫无结果。丁秋娥气得拍了桌子。眼见别人的孩子都已经入学了,她急得团团转。这个倔强的女人想:学校既然不买区教委主任的账,我就去找比区教委主任更大的官,区长不行找市长,市长不行找省长……总之,不解决问题,我誓不罢休。最后,在武昌区杨区长的关照下,女儿才进了职高。
龚英越来越大了,丁秋娥用自行车再也驮不起了。她就让龚英乘公共汽车。她把龚英送上车,然后骑车到要下的站接。龚英站立不稳,很容易摔跤,而且倒地后,没有人扶自己很难爬起来。有一次,下公共汽车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司机见了,以为遇上了骗子,赶紧将车加速开走了。可龚英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仍然坚持乘坐公共汽车。
只半个月时间,龚英就能独立生活了。她的意志也变得更加坚强:每天早晨6点半要起床上学,体弱多病的她却能晚上学习超过12点。她的进步也快了,到后来,她甚至还嫌学校的教学进度慢了。谁都没有想到她意志这么坚强,进步这么快。曾坚决拒收龚英的校长深受感动,碰见她,就提醒她走路小心一点,还免去了她原本该缴的钱。
龚英职高毕业后,去了她爸爸所在的公司。能自食其力,她特别高兴。她深知,为培育她,妈妈吃尽了苦中苦。她想谢母恩,就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交了出来。妈妈不要。龚英说:“您就帮我存着吧。”
谈到自己的母亲,龚英充满感激之情:“我妈妈是世界上最能吃苦的妈妈!也是世界上最有毅力的妈妈!”
十多年来,是母亲的不放弃,龚英才生存下来,受到不低的教育,而且有了一技之长。丁秋娥也因此被武汉市评为“十佳妈妈”。工人日报对她进行了报道,题为《伟大的母爱》。她感天动地的事迹让不少读者热泪盈眶。来访者络绎不绝,最多时,她一天接待了17对夫妇。他们都是脑瘫和弱智儿童的父母,其中不少是千里迢迢前来取经的。中科院的心理学专家茅教授来信,要丁秋娥把训练龚英的方法总结出来,写一本书,让众多的脑瘫和弱智儿童受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