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识龙池
甘卫泽
龙池,是位于湖北省兴山县城古夫镇东南方6公里的一个行政村。
2019年,我第一次到龙池,是因为《龙池村志》的编纂,算初识。再到龙池,是2023年油菜花盛开的三月,和文友们一起到龙池参加“爱上龙池 仙侣有约”“醉”美油菜花节。
初识龙池,是2019年龙池村启动村志编纂工作。我随村志主笔——县图书馆退休馆长万宗知及村书记孙宜娥从龙池的海拔最低点(200米)到海拔最高点1600多米处的仙侣山,一路向上。前行的过程中,书记介绍了说龙池是北宋状元奂谷珍和当代爱国华侨吴廷华的家乡。这里还盛产薄壳核桃,近些年村人引进了冬桃,“龙池冬桃”也成了这里的一个标签。2016年后,龙池大规模的农田改造,使得与北宋状元奂谷珍传说有关的“龙眼”再现,村里围绕“龙眼”做起了旅游文章,在“龙眼”周围种植150余亩油菜,油菜花盛开的季节,龙池人在这里举办“油菜花节”。万馆长告诉我,龙池的旅游分两个版块,一块是“龙池版块”,另一块是“仙侣山版块”。喝龙池的水,吃龙池的五谷杂粮长大的万馆长,有很深的“龙池情结”,他形容龙池的地形似一条青龙,是大自然杰作,虎踞龙盘,是神仙圣地;村内有一块龙石,石中有一裂缝,酷似龙口,龙口有水清亮,常年不干涸,但也很少溢出,是仙降甘露。
顺着村道前行,在万馆长的指点下,我看到了“青龙的脊背”;“小龙石”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从何而来,又要到何处去的清澈的山泉水。还看到住在路边的一户村民正在用机器进行玉米脱粒的,满园子的玉米棒、玉米粒,金灿灿的黄把屋子映得亮亮堂堂。一位村民在村小旧址家中八十岁的老人举办寿宴,人来人往,笑语喧哗,热闹而喜气。途中,我们曾在一村居小憩,看到房屋换了瓦,地上铺着带花纹的地砖,屋内粉刷一新,昔日蚊蝇满天飞的开放式旱厕变成了干净洋气的有抽水马桶的“卫生间”,里面还放着一卷洁白的卫生纸……乡村的变化令人感慨。车在颠簸的山路上前行,秋干气燥,汽车扬起的灰尘让我们不得不将和煦的秋风拦在了窗外。孙书记说,虽然龙池面貌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由于进龙池的主线公路没有修好,很大程度制约了龙池旅游业的发展。
不知不觉间,我们一行就上了仙侣山。仙侣山在清同治三年(1864)《宜昌府志·疆域志》和《兴山县志》里都有记载。《宜昌府志》这样描述:“县东三十里,曰仙侣山,高数千丈,层峰叠嶂,其顶宽平”。清同治版《兴山县志》记载:“仙侣春云,山在邑东,昔传仙客居此,常有云气弥漫,不见颠际,春时尤盛。”故“仙侣春云”为兴山八景之一。这里过去是兴山县的宗教圣地,有观有庙。观是紫云观,供奉三清道主;庙是女媭庙,供奉屈原的姐姐。各路神仙云集仙侣山顶,护佑众生。据说,明清时期,这里的香火很盛,一年四季烧香许愿、还愿的人成群结队。
登上金顶,正是午后光照最强之时,万道霞光直射仙侣山金顶(即紫云观原址)。澄碧如洗的天空下,俯首四瞰,近处,田野里许多白色的线条映入眼帘,一些房屋都拖着一条细长的尾巴,书记说,那是入户的村道;远处,黄粮金家坝、老县城昭君镇尽收眼底,层层叠叠的山峦,披着五彩盛装;更远处,那泛着粼光的所在,就是三峡水库位于昭君镇的库尾。耳边,鸟音婉转。太阳热烈的光激活了仙侣山上花草树木的芬芳,原来,秋风更醉人。
首次龙池之行,因为不是油菜花开的季节,我没有看到龙池的龙眼油菜花事,但我能想得到,那些日子,被黄色花海淹没的龙池村,一定是一派喜气洋洋。没见龙眼油菜花海是一个遗憾,但龙池状元、龙池爱国华侨、龙池核桃、龙池冬桃、神山仙水、仙侣山金顶的霞光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再识龙池,是2023年3月,文友们相约参加“2023年‘爱上龙池 仙侣有约’油菜花节”。
“怎么没有从这儿上去?”路过深渡河村满天星时,我问相邻而坐的古夫镇文化站袁裕树站长。
“沙坝沟到龙池的双车道公路改造好了,从那边上,只要25分钟就到了。”袁站长介绍。
“哦,我上次到龙池是从这边上的,坑坑洼洼的路,尘土飞扬,就听孙书记说准备改造了。”我说。
“这几年,对龙池的发展,政府加大了投入,进村的主线公路修好了,“共同缔造”对龙池民居进行了提档升级改造,家家户户小院子都是构成龙池大景观的微景观。”袁站长介绍。
车到龙池,大概是老天爷早就知道此次“油菜花节”会有许多穿着汉服的小“仙女”们来展示汉服、弹奏古筝吧,为了营造朦胧浪漫的仙境氛围,天竟然下起了雨,还起了大雾。我视力所及的房屋与我四年前完全不一样了,房屋外观干干净净,有的院子有仿古门楼、小凉亭,院外的培坎用红色和灰色的砖搭配。大路边还设了仿古式的大的观景凉亭,供村民和游人赏景、烧烤。远处,散落在山坡上的黑白相间的仿古民居,在流动的白色浓雾中时隐时现;近处,如纱的薄雾轻笼百亩油菜花。原来,龙池是从水墨画里走出来的。
我们属于到现场比较早的一拨游客。因为天气还有点冷,更重要的我们没有带雨伞,我们只能坐在车上看春雨敲打窗棂,倾听春雨淅淅沥沥地诉说……
“喏,那就是你刚才说的‘宜昌好人’苗琼的家。”袁站长手指左前方对我说。在来的路上,我和袁站长说起过在报上看到龙池又出了一个“宜昌好人”的新闻。
“苗琼最让人感动的是当儿子的病被确诊后,她为了儿媳不跟着自己吃苦受累,硬劝媳妇和儿子离了婚,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我说。
“是的。她一个人照顾瘫痪的丈夫,一个植物人儿子,还要种田。这个家如果没有她,真是不敢想象。”袁站长说。
聊着苗琼,我们又聊到了龙池另一位荣获“中国好人”称号的邓清林。作为上门女婿的他,30年如一日,独自承担起两个孩子抚育、教育之责,扛起赡养岳父、岳母之重任。
“现在老邓可好过了,儿子成家了,女儿在大城市的银行工作,通过‘共同缔造’,居住环境也好了,老邓是苦尽甘来了。”袁站长多次采访、宣传邓清林,称他“老邓”。
聊着聊着,有人送来了雨衣,大家纷纷下车,涌向搭在村边的会场。主会场已经有很多人了,路边停着一排排的车。在这春雨中,大家携带家人,呼朋唤友,都来奔赴“龙池花事”。
腾空而起的五色彩焰宣告油菜花节开幕。昭君艺术团的年轻姑娘、小伙儿们唱着乡音乡情,表演汉服秀,跳起了舞蹈《我和我的祖国》。几个身穿汉服的弹古筝的小女孩合奏了一首《忆江南》,巨大的电子屏幕放出的配乐画面,你会以为是实景直播。龙池村的围鼓表演和古夫镇的“最美厨娘”大比拼,为大家“秀”了一把乡土、乡韵、乡味、乡愁。
看完表演,已近中午,好客的龙池村人已经为来宾备好了“赏花饭”。早就听说龙池的姑娘婆婆儿都有一手“好茶饭”。我们到村委会时,院子的条桌上已经放了七八盆热气腾腾的菜。我一眼就看到了“响”(区别于“面”的口感,有浓稠的汤汁)洋芋片、腊肉鲊广椒、青菜“懒豆腐”。这三样菜概括了所有兴山人的喜好,是兴山菜肴的“三宝”。所需的原材料为洋芋、辣椒、高粱面、黄豆、时令青菜,少许姜、蒜。这些都能就地取材。不过,由于原材料的取材、做菜的技术、环境的不同,各地的味道也就不一样,但不管怎么做,都有人爱吃。就说鲊广椒吧,就是把本地的辣椒、少许姜蒜剁成小块,用盐腌渍,拌上高粱面,用倒洑水的坛子隔水发酵半月即成。有的地方做的是很热烈的辣,一勺子入口,抗不住的就会流着泪喊要喝水解辣,喜欢的则一边丝丝抽气,一边喊“好吃”;有的地方放了洋芋颗粒一起腌制,发酵后只酸不辣,酸是刺激腮帮子的那种酸,促使唾液分泌的,怀孕嗜酸的人特别爱吃。而龙池人做的鲊广椒也会放很多辣椒,但因为有足够的发酵过程,你吃到的就是酸辣中带丝丝回味甜的鲊广椒。“懒豆腐”和腊肉鲊广椒,和米饭一拌,懒豆腐的豆香、腊肉的烟火味、鲊广椒的酸辣回甘,我胃口大开,狼吞虎咽地吃完一碗,已经吃得很撑了的我又去添了一碗饭,因为还有“响”洋芋片没吃嘛,刚才吃第一碗饭的时候,一盆洋芋片被别人舀光了。炒“响”洋芋片也是有说道,有的加腌蒜叶子,有的加木姜子,有的加茴香。龙池的“响”洋芋片是啥味?毛主席说过“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吃一吃。”你还是自己到龙池来吃吧!
环顾四周,五六十人在院子的大红帐篷里、在屋檐下,或坐或蹲或站,大快朵颐,欢声笑语,看样子大家和我一样也吃得很“嗨”。蔚为壮观的吃“赏花饭”的场面,让我忆起在峡口琚坪吃“栽秧饭”的场景。栽秧的人家请村里的巧妇到家中掌厨,中午时分派人将做好的饭菜、烟酒挑到田间地头,犒劳帮忙栽秧的人,大伙儿盛了饭菜蹲在道路上或田坎上吃,还会邀过路人一起吃饭,传说吃饭的人越多,水稻的收成会更好。人们用围着水田吃饭的方式“感恩土地”“预祝丰收”。
这么多人到龙池吃“赏花饭”,今年龙池的油菜籽一定会大丰收。
吃完饭,雨也停了。放下碗筷的人们,纷纷跳入了龙眼花海,有人在花间轻捻古筝,有人在花间慢推太极;有人在花间轻歌,有人在花间曼舞。有人摆着美美哒的POSS,有人专注地按动快门。更多的人行走在花间,只为见证这场春天的盛事……
再访龙池,我终于看见了龙眼处的油菜花海,吃了龙池巧妇们做的“赏花宴”,看到了龙池人为过上美好生活而付出的努力。
告别龙池时,我回头再一次看了一眼“宜昌好人”苗琼家的房屋。北宋状元奂谷珍为了家乡青梅竹马的古青青,拒做皇帝的驸马爷;爱国华侨吴庭华离乡回乡,只为家国永远是他最深的牵挂;当代龙池汉子邓清林独自照顾岳父母,30年如一日。如今新时代女性苗琼劝退儿媳,独自勇敢面对生活的磨难而毫无怨言。纵隔千年,龙池人依然多情、善良和敢于承担,我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地灵孕育人杰吧!我想这也是爱情最好的模样吧!我想,下一步龙池的旅游开发,是否可以将真情、爱国、善良、责任、担当等“好人”元素融进油菜花海,让更多的人到龙池感受爱与善,感受人间值得……
离开龙池已经很久了,我的思绪还没有从“龙池爱情”“龙池好人”现象中抽离出来。